EN
https://www.gov.cn/

正確把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勢

2019-05-10 08:2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實現“開門紅”。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的大環境下,主要指標仍保持在合理區間並好于預期。“察勢者智,順勢者贏”。察“形”辨“勢”,不難感受到中國經濟有穩的基礎、更有進的態勢,長期向好的大勢不會發生改變。

正確認知宏觀經濟大勢,首先要看基本面。目前,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速繼續保持在中高速區間,就業持續增加、市場信心明顯增強、PMI重返擴張區間,居民收入增長跑贏經濟增長、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在持續回升。各省區市紛紛交出的“成績單”同樣亮眼,特別是很多傳統産業集中省份以及能源資源大省正逐步走出困境,例如遼寧、山西、河北等。這些都充分説明中國經濟發展韌勁大、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為應對外部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充分的騰挪空間。

“穩”有基礎是大局,“進”在加快是本質。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經濟正呈現持續優化、加快優化的態勢,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從産業結構看,製造業是一國經濟根基,培育發展新興産業和改造升級傳統産業齊頭並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在加快。一季度,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6.9%,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1.4%和19.3%。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不斷生成新業態新模式,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正成為增長亮點。從需求結構看,外需市場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內需代替外需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投資保持穩定,消費成長為“頂梁柱”。強大的國內市場可以有效化解外部衝擊,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産業體系中的影響力。

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為中國經濟結構優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動力源”。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特別是深化“放管服”、大規模減稅降費、支持創新創業創造、規範政府投資、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等一系列“組合拳”式的政策措施推出、實施,我國經濟運行進入價格回升、成本下降、盈利改善、信心增強的良性循環。一季度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6%和9.5%,市場主體活力競相迸發。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放寬外資準入、自貿區擴容等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舉措大力實施,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去年營商環境世行排名大幅提升32位,居全球第46名。一季度,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4.8%、88%。在世界經濟發展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外資青睞中國,充分説明其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看好,對中國投資環境認可。

中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近14億人口匯聚出全球最大的多樣性市場,並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未來10年還將新增1.85億城鎮人口。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都是中國發展的磅薄動力。不可否認,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但這些變化不足以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勢,也阻擋不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有松柏之茂,方經冬不凋。經過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更加穩健成熟。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以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潛力、後勁,我們一定能夠歷經風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共同向著更高目標闊步前行。(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陳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