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陜西華州:非遺主動“擁抱”
市場“撐”起百姓錢袋子

2019-05-28 19:5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5月28日電 題:陜西華州:非遺主動“擁抱”市場“撐”起百姓錢袋子

新華社記者孫波、梁娟、姚友明

被稱為“中國皮影藝術之鄉”的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近年來通過“盤活”皮影、竹編等傳統文化資源,讓非物質文化遺産主動“擁抱”市場,在推進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同時拉動當地就業,帶動百姓致富。

在華州區橋枝鎮張橋村,一支由平均年齡超過75周歲的5位老人組成的皮影表演團隊,正操縱包括人聲在內的18種以上的樂器以及多個皮影為大家獻藝。76歲的呂崇德熟稔地運用著生旦淨末丑的唱腔一人分飾多角,將故事生動地呈現出來。

皮影戲俗稱“燈影子”,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民俗專家劉高潮介紹,2008年,華州區被命名為“中國皮影藝術之鄉”。2011年,皮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華州皮影是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融合。皮影的製作多選用4至6歲的秦川黃牛上等牛皮為原料,經過刮、磨、洗、刻、染、綴等24道工序精工細作,一件成品需要刻三四千刀才能做成。皮影雕刻採用“推皮走刀法”,刀不動,來回推動牛皮。皮影團一般由5人組成,前聲是指揮和主唱,簽手負責在屏幕後操作展示皮影,還有上檔、後槽以及下檔等角色。

想要像呂崇德這樣獲得皮影非遺傳承人的身份,並非易事。不過在華州,只要掌握皮影表演技能或是會唱華州老腔,一般每月就能賺近3000元。

創新是傳統非遺生生不息的動力。作為華州皮影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之一,今年51歲的薛宏權目前正帶領一幫年輕人創作大型多媒體皮影舞臺劇《哪吒傳奇》,並將在少華山景區開啟旅遊演藝。

“這部戲利用聲光電等數字燈光、激光投影等新技術,將孝道、掃黑除惡等內容貫穿其中。”薛宏權説,舞臺兩側大屏顯示皮影戲後臺操作,讓觀眾從臺前幕後全面了解皮影表演的神秘過程,希望新技術新形式能得到年輕人的喜愛。

薛宏權逐漸探索出一套創新發展和創造轉化傳統皮影的新方法。他引入工筆畫的手法製作皮影,並開發出皮影擺件、挂件、首飾等文創産品。這些産品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裝飾、裝修等領域,每年銷售總額超過500萬元。

創新的皮影戲不僅給年輕觀眾帶來歡愉,收穫了大量擁躉,而且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31歲的聾啞人馬浩在薛宏權的影子坊雕刻皮影,妻子給皮影染色,兩人每月收入8000多元。

不只皮影,以省級非遺傳統竹編技藝為切入點,華州還新成立了竹藝社,在原有竹簍、竹籃等20多種傳統竹産品的基礎上,與旅遊産品結合創新了基礎編織、立體編織、竹編燈具等84種竹藝展品。今年初開業的華州竹藝社,四個月的銷售總額就達到260萬元。

在華州竹藝社,一位中級工藝美術師月薪可達5000元。隨著竹藝的産業化,華州區急需技術工人,竹藝社開始大規模培訓從業工人,目前已培養300多人,其中貧困戶30多人。

據了解,華州山區林地現有竹林5000余畝,未來華州將形成萬畝竹林生態景觀,今年下半年還將成立竹藝博覽館、竹編廠、竹傢具廠,擬規劃再建設一個零污染的竹漿紙生産廠,帶動當地更多貧困戶和殘疾人共同致富。

華州區委書記霍文軍介紹説,華州皮影已成為華州區的特色文化産業。2018年底,全區有相關企業20余個、相關從業人員千余人,年産值總計達3000萬元。華州積極引導華州面花、華州背花鼓等43種各類非遺對接市場,讓更多非遺在得到傳承的同時“撐”起百姓的錢袋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