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科學家探究海兔在深海的生存狀態

2019-05-31 16: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科學”號5月31日電(記者 張旭東)正在對西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進行調查的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日前在一座海山上意外採集到兩隻深水海兔。這兩隻粉色海兔看上去呆萌可愛,在深水非常罕見。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奎棟介紹,海兔的學名叫海蛞蝓,因其頭上有兩對觸角突出如兔耳,俗稱海兔,屬於軟體動物腹足類。海蛞蝓並非是單一物種的稱謂,而是一大類形態特化的軟體動物的統稱,其中的裸鰓類和後鰓類是報道較多的類群。

“由於研究不充分,海蛞蝓在高級階元的系統分類上仍然比較混亂,尤其是近年來在亞綱、下綱、總目、目、亞目等階元變動頻繁。”徐奎棟説。

據了解,海蛞蝓全球已知有3000多種,棲息于海底,從近岸到5000米的深海底均有分佈,主要發現于熱帶淺海,少部分見於南北極海域、西北太平洋及東北太平洋的深水(水深超過200米)。

徐奎棟説,在熱帶西太平洋深水,特別是深海(水深超過1000米)中,還未見有海蛞蝓的相關報道,這主要是由於這個海域的海底極度缺乏探測研究所致。因此,這個海域到底有多少個種類的海蛞蝓,它們如何分佈,種群數量如何,以及與其他海域海蛞蝓的起源進化關係等問題,目前都是未知的。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開展樣品採集,只有在獲得生物標本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物種的準確分類鑒定,從而真正知道這是個什麼物種,尤其是那些人類還未曾認識的物種。”徐奎棟説,對於一個未知物種,通常需要兩個甚至多個標本分析,才能做出準確的分類鑒定和描述。

他表示,從物種多樣性保護的角度,首要的也是搞清都有哪些物種,了解各個物種如何分佈、種群數量有多少等,然後才能評估各個物種的保護價值。保護的前提是充分的研究,沒有研究則談不上保護。

“科學”號正在執行的是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專家表示,科考隊員利用“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ROV)進行海山生物的定點、精準採樣,不破壞海底生態環境,而且僅採集有代表性物種,因此不會對海底生物和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