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促改革、抓基礎、重環境——深圳強化競爭力的“城市密碼”

2019-06-10 14:3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深圳6月10日電 題:促改革、抓基礎、重環境——深圳強化競爭力的“城市密碼”

新華社記者 趙瑞希、陳宇軒

敢為天下先,是人們對深圳的印象,改革創新的基因,已植入它的城市肌理。

深圳近期發佈了2019年改革計劃,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部署了40項改革任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基礎研究夯實創新根基、青山綠水提升經濟“成色”……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大潮中,深圳正在不斷鞏固和強化它的城市競爭力“密碼”。

促改革:搭平臺、簡審批,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多走網路,少走馬路”,是深圳優化營商環境最直觀的體現。在2018年推出300項“不見面審批”事項基礎上,2019年深圳市計劃再推出200個“不見面審批”事項,以進一步降低市民和企業的辦事成本。

今年初,深圳還推出了全市統一的移動政務服務平臺——“i深圳”,已匯聚上千項政務服務,涵蓋了“秒批”“不見面審批”等特色服務。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深圳當前的核心發展優勢。探索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是深圳2019年的“一號改革工程”。今年,深圳將深化企業開辦便利化改革、信貸金融改革、市場監管改革等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點環節改革,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完善企業退出機制。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圳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並勇於在法治建設上先行先試。

引入港人當裁判,任命32名港籍陪審員,參與商事案件的審理,提升香港當事人信任感;明確域外法查明和適用機制,保障域外法“認得全”“查得明”“用得準”;統一裁判尺度,確保同類案件裁判標準統一化,提升司法結果可預期性……作為全國綜合性司法改革示範法院,前海法院推出了多項司法改革舉措。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説,前海將全面對接香港營商環境制度規則,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抓基礎:發力基礎科研,夯實創新根基

5月19日,德國科學家厄溫·內爾又一次來到深圳,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一起,討論實驗室團隊組建、場地建設等問題。

不久前,這位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牽頭的腦科學實驗室在深圳掛牌成立,該實驗室將重點圍繞神經可塑性的原理和機制開展研究,相關成果有望幫助人們了解大腦疾病的發生機制。

“深圳正經歷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過程,必須重視基礎研究,這是科技發展和工程應用的源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説。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深圳已有9家諾獎實驗室,研究領域為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的兩個廣東省實驗室相繼成立,全市基礎研究機構達到13家,已建成各類創新載體2196家——深圳正在成為全球基礎研究資源的聚集地。

從2019年開始,深圳正在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重點推進科技計劃類別設置、重大科技項目形成機制、科技項目支持方式、科技項目規範化管理等改革。

此前,為了推進深港兩地基礎研究深度合作,深圳已經提出,允許香港公營科研機構直接申請深港創新圈項目,深圳的財政資金可根據立項合同在香港開支。

據悉,深圳目前正在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努力為廣大人才在深發展創造最優創新環境。

重環境:以綠引智促創新

發令槍響,賽艇對抗賽開始,數十條皮划艇在碧波盪漾的水面掀起競速旋風。時隔20餘年,投入近20億元治理後,南山區的大沙河主要水質指標達地表水IV類,又能走船了。

深圳河、茅洲河等多條河流,都在通過治理償還歷史欠債。河道整治,是深圳重視環境、改善環境的一個縮影。

從漁火薄田的邊陲農業小鎮起步,深圳經歷了滄海桑田般的急劇變遷。從犧牲環境換經濟發展,到改善環境促經濟發展,經歷高速增長後的沉澱,深圳的發展理念已有了根本性改變。

2018年,深圳PM2.5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數據15年來歷史最佳;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4.5%,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6位,是前20名中唯一一個超大城市。“深圳藍”已經成為深圳引智、引資的一張亮麗名片。

今年,深圳繼續發力,力爭在水污染治理決戰體制機制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體制綜合改革、海綿城市建設體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青山、綠水、藍天帶來的城市空間重塑,正在讓深圳成為吸引全球人才、高端産業的“強磁場”。近年來,深圳人才凈流入率保持高位,創新驅動迎來了關鍵的第一資源。

作為中國科創前沿,深圳正以生態、知識為牽引,補足基礎創新能力短板,建設“未來之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