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
在烏岩嶺保護區自然繁育成功

2019-06-15 16: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6月15日電(記者 魏一駿)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最近欣喜地發現,3隻自然繁育的黃腹角雉雛鳥已經可以飛上4米多高的橫樑,這也意味著繼2011年以來,烏岩嶺保護區先後人工繁育60余只黃腹角雉後,自然繁育也獲得成功。

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南部的溫州泰順縣,在保護區內眾多珍稀動植物中,黃腹角雉尤為引人矚目。黃腹角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球僅存5000余只,其中烏岩嶺內總量500余只,是目前我國已知的野生黃腹角雉種群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黃腹角雉瀕危的主要原因包括繁殖難度大、自然界中天敵較多等。”浙江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處處長鄭方東説,飼養場內籠養的黃腹角雉一般只有通過人工授精等手段才能成功繁殖,但人工繁育的雛鳥時常伴有先天缺陷,健康程度與自然繁育的有一定差距。

2017年,烏岩嶺保護區黃腹角雉半野生馴養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先後有12隻雄雌黃腹角雉被移送入馴養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鳥類專家鄭光美領銜的烏岩嶺生物多樣性研究院士專家工作站科研團隊的技術指導下,科研人員通過在馴養場內植樹綠化、放置倒木等措施儘量模倣野外環境,同時改善食物營養條件,為黃腹角雉建了一個“大自然中的家”。

今年3月16日,科研人員在半野生馴養場內發現了首枚黃腹角雉蛋。自4月20日第一窩黃腹角雉順利孵化出殼以來,已有4窩9隻雛鳥誕生。“令人遺憾的是,小雛鳥僅成活了3隻。”鄭方東説,雛鳥出生後至少健康成長1個月左右,初步具備獨立生存能力,才能證明自然繁育成功。

目前,3隻雛鳥在雌鳥的照顧下健康狀況良好,工作人員將繼續做好觀察記錄,為“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的繁育科研積累經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