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夏:“互聯網+”促進職業教育深度變革

2019-06-20 17: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銀川6月20日電 題:寧夏:“互聯網+”促進職業教育深度變革

新華社記者艾福梅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區級校內生産性實訓基地——匯財代理記賬工作室,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係大二學生韓超坐在雙屏電腦工位前,為廈門一家電子公司做賬。

“福建企業專家會遠程指導我們真賬實做,並審查賬本,這相當於在教室完成了‘頂崗實習’,收穫很大。”韓超説,等畢業後真正到企業工作,一般的賬務就可以直接上手。

這間匯財記賬工作室成立於2017年,此前一直與銀川一家會計公司合作為寧夏小微企業進行代理記賬服務。如今,借助互聯網和智慧教室,學生可以接受廈門代理記賬公司線上和線下的交替指導,為更多小微企業進行代理記賬和報稅服務,以真實的信息化工作情景錘煉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會計專業學生要到企業去實習難度很大,而現在借助‘互聯網+’,學生在‘電腦端’就能接觸大量不同類型小微企業的真賬,鍛鍊機會更多,能力自然也更強。”該學院會計係副主任吳曉莉説。

事實上,作為一所有著61年曆史、在校生5200余名的職業院校,這種在線財務記賬課程僅僅是其推動互聯網技術與專業課程融合的生動案例之一。據學院副院長馬成旭介紹,作為寧夏“互聯網+教育”試點學校之一,學院推進課程教學、生産性實訓、技能競賽等資源共建共享,大力促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信息及網絡技術應用課堂覆蓋率達80%以上。

在《期貨基礎知識》課堂上,教師會實時連線期貨公司證券分析師對當日行情進行分析,學生則根據實時行情和技術分析指標,課堂上在電腦端、課後在手機端利用模擬交易軟體進行模擬交易。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投資與理財教研室主任苑玉新告訴記者,在這種模式下,過去老師只講但不能演示、學生只學但不能操作的教學狀態被大大改變,既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他們的投資實戰技能。

“除了錢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這種極具現實感的實操讓學生覺得課堂有意思,也會促進他們課後去了解更多的知識。”她説。

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小省區,寧夏面臨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難題。2018年7月,教育部批復寧夏為全國“互聯網+教育”示範區,寧夏隨後制定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力求在“互聯網+教育”方面引領示範。

在職業教育領域,寧夏期望通過提升校園基礎設施、數字資源和應用服務能力,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實訓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

馬成旭説,與基礎教育不同,在職業院校,手機是學生重要的社交工具,手機進課堂亦是常態,因此在探索“互聯網+教育”時,學院“因勢利導”,力求把學生的手機打造成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終端,讓手機成為重要的教學工具。

曾辰是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一名有著十年從教經歷的思政課老師,但現在,她的課堂也經歷了深刻的教學改革。

上課前,她首先會讓學生拿出手機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進入課堂;課堂中,她也會經常讓學生掃描二維碼進一步獲得文章或視頻資源;課堂提問時,她不再拿著花名冊點名,而是按動屏幕上的“隨機點名”,學生名字則會滾動起來;而學生有不懂的地方,也無須再等課堂結束,可以隨時通過時尚的彈幕方式來表達或在課件上做“不懂”標記……

“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思政課老師不僅引入名校優質的慕課資源,還能及時接收學生的反饋提高課堂講解的針對性,互動和聯動的教學模式也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不跑神。”曾辰説。

馬成旭認為,從前期實踐來看,“互聯網+”給職業教育帶來的是革命性變革,教學手段和方法都已“提檔升級”,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西部地區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不足、配置不均等問題,有助於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技能、技術人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