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聚焦深度 攻堅克難”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2019-06-26 14:10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等圍繞“聚焦深度 攻堅克難”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董寧 攝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佈會。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方面的情況,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先生,請他圍繞聚焦深度攻堅克難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馬豐勝先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長向貴瑜先生,山西省呂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縣縣委書記張建國先生。首先請歐主任作介紹。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 歐青平: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再次來到國務院新聞辦參加新聞發佈會,向大家介紹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首先,我代表國務院扶貧辦感謝我們新聞界的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扶貧工作給予的關注、關心和大力的支持。

大家知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深度貧困地區是有可能影響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最大短板,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對仍處於深度貧困的邊遠偏邊境地區人口較少民族應該有特殊的措施予以扶持。2017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體學習時,根據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的新形勢,明確提出要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區域攻堅的重點。2017年6月21日到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期間親自主持召開跨省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併發表了重要講話。在這個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出了全面部署,這標誌著我國脫貧攻堅從面上推進向聚焦深度攻堅轉變。

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強調,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困難群體,加大攻堅力度,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2017年9月25日,中辦、國辦出臺了《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出全面具體部署。2018年6月15日,中央又印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對推動今後三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出了新的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召開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今天是2019年6月26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期間,各地區、各部門、社會各界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集中力量攻關、萬眾一心克難,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取得顯著的成效。現在離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有554天,不到一年半時間,深度貧困地區仍然是我們攻堅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突出的短板,也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定必勝信心,堅持目標標準,堅持盡銳出戰,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我先作這些簡短的開場白和介紹,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

胡凱紅:

謝謝歐主任,下面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現在脫貧攻堅可以説進入了關鍵的決勝階段,隨著脫貧攻堅深入,黨中央關於深度貧困地區的決策部署越來越密集,針對性越來越強,分量越來越重,請問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謝謝。

歐青平: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目標,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戰,經過近五年的努力,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最大的短板,也是最薄弱的區域,深度貧困地區致貧原因複雜、貧困程度很深,脫貧難度大,是最不托底的地方。深度貧困地區之所以難度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深度貧困地區集三區為一體。一個是革命老區,一個是民族地區,還有一個是邊疆地區。全國334個深度貧困縣中,革命老區縣有55個,少數民族縣有113個,在深度貧困縣中還有一部分是邊境縣。這些地方,脫貧攻堅的難度很大。

第二,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比較滯後。相對來説,深度貧困地區都是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地廣人稀,資源貧乏。我們常講,深度貧困地區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積溫。在藏區高原等地,很多項目工程每年的平均施工期不到半年,給脫貧攻堅帶來很大的難度。

第三,深度貧困地區社會發育滯後,社會文明程度比較低。向州長所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少數民族直過區,這些地方社會發育程度比較低,相對來説,當地老百姓的文化素質、勞動技能比較低,更不要説有脫貧致富內生的動力了。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雖然處於比較貧困的狀態,但是對生活的滿意度還不低,因為他長期處於封閉的社會形態下,與外界接觸比較少。

第四,深度貧困地區往往是生態脆弱的地區。這些地方自然災害頻發,帶來了生態保護和發展之間的矛盾。

最後,深度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比較滯後,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我們叫人窮村也窮,縣也窮,主要靠中央轉移支付進行發展,本身自我發展能力比較差。對貧困戶的帶動能力也是非常有限,所以我們才講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艱中之艱,難中之難,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是保證小康路上一個人不掉隊、一個民族都不少的重要舉措,也是兌現我們對全黨、全社會莊嚴的承諾,這就是黨中央為什麼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出專門安排部署的原因。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經濟之聲記者:

中央做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之後,可以説從中央層面到省市縣鄉村各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想問一下向州長,涼山州在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方面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有哪些方面的成效和亮點,希望您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謝謝。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長 向貴瑜: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使我們涼山州能有機會向全國的媒體介紹涼山的發展。涼山州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有深度貧困縣1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7萬,2013年底貧困發生率是19.8%。精準扶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特別牽掛、特別關懷之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全國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到2018年年底,全州累計減貧65.9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了7.1%。我們主要的做法是以發展引導形成內生動力,以內生動力進一步帶動深度發展。

亮點一,人與路。改革開放以來,大家知道,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就是要想富、先修路。過去涼山的觀念比較落後,一些群眾認為路只要能湊合走就可以了,已經習慣於人背馬駝。精準脫貧以來,涼山州發生的第一個顯著變化就是人與路,現在隨著一條條山路的打通,鄉村旅遊、特色農産品貿易方興未艾,突然發現原來路就是發展,有路就有錢,這個觀念的變化很不簡單。所以,我們彝族群眾從開始過去要我修路,轉變為我要修路。

涼山著名的懸崖村,已經修出了一條鋼梯天路,這條天路徹底結束了懸崖村人與世隔絕的歷史,讓新一代村民實現了與時代同頻共振。像懸崖村這樣的大山裏的村,我們還有不少。我下鄉的時候,基本上是行走在一條天路上,往山下一望萬丈深淵,我們扶著把手,手心都是汗。俗話説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們在大涼山青天之上建成農村公路上1.4萬公里,通村率已經達到99.99%。投入多少錢呢?110多億,今天彝區群眾正順著這一條條懸挂在懸崖峭壁上走出了大山,擁抱了世界,真正實現了“人修了路、路改變了人”。

亮點二,人與房。中國人常説安居樂業。但涼山彝區作為最大的直過區,千百年來,被重重大山圍困的人們和牛馬混居在一起,他們住在低矮、破舊、陰暗的土坯房裏,那種貧困、那種蚊蠅成群、那種臟亂不堪超出了在座記者們的想象。精準扶貧以來,我們的老百姓突然發現原來住不僅僅是生存,住還意味著生活,意味著窗明几淨、美好舒心,彝區群眾迸發出前所未有對美好家居的嚮往。脫貧攻堅以來,我們總共陸續投入了271億,建起了10.82萬套新房,如珍珠散落在大涼山的層層褶皺中,48.54萬貧困人口在這些新房中開始了新生活。易地搬遷、彝家新寨,這些溫暖的名詞使整個彝區住房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説人建了房,房改變了人。

亮點三,人與文。我們彝族同胞有一句話,為人多學習,成就超常人。我們認為教育和文明才是最為雄健的精神力量,脫貧攻堅以來,我們州委州政府把教育作為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我們認為錯過這個機會,山區的孩子就很可能錯過一個光明的未來;錯過脫貧攻堅的政策東風,就可能錯過移風易俗的大好機遇。因此,我們以教育作為支點落實人民發展權,以教育塑造新時代鄉村文明生活,成為州黨委和州政府堅定不移的決心。投入122億元,建成了各級各類學校1572所,小學教學點1011個,投入22.58億元,建成3117個“一村一幼”的幼教點,讓朗朗的書聲成了涼山最動聽的樂章。我們還改善全州通校公路,讓看著就在眼前,一天走不完的上學難問題徹底成為涼山往事。我們堅定實施雙語教學,確保適齡兒童在學前就學會普通話,讓我是中國娃、愛説普通話天籟之音回蕩在涼山的村村寨寨,為孩子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我們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彝區強力推進移風易俗,引導群眾融入現代文明。近年來,彝族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是教育的力量,是文明的生發,人融入了文明,文明改變了人。

亮點四,人與能。打鐵還需自身硬,脫貧尤需內生動力。為此,我們涼山州把提升農民文化和技能擺在突出位置,併為此投入約3.8億元,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型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對全州12.73萬戶中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實行全員輪訓。當這些一技在身的新型農民邁開自信的步伐走向山外,脫貧致富的希望充盈著他們的胸膛。治標當治本,産業發展才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因此,我們投入38.1億元,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産業園,當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對接起來,當合作社抱團發展特色産業蔚然興起,貧困群眾的口袋鼓了,眼界開闊了,思想解放了,脫貧致富的信心愈發堅定。人擁有了能力,能力改變了人。

亮點五,幹與群。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我們常常告訴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實到扶貧工作上,就是要能為“兩不愁三保障”跑斷腿,就是能為移風易俗磨破嘴。我們的幹部正是秉著這樣的認識,獲得了群眾的極大信任。有的媒體評價我們涼山州幹部群眾凝成一股繩的狀態叫“民心無官,只有夥伴;唸唸不忘,唯有老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安排部署後,四川省委選派5700多名精兵強將奔赴主戰場,與我州一萬多名扶貧幹部會師涼山。大涼山,窮地方,苦地方,幹事業的好地方。這兩萬多名戰士組成的精銳部隊在這裡淬火歷練,他們不僅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敢死隊,更是未來鄉村振興優秀可靠的中堅力量。

非常感謝大家聽了我説了這麼多,總的來説,涼山巨變是跟著黨,群眾徹底摒棄了安於貧困、或者不願承認、不敢承認貧困的心理,樹立了自力更生、自立自強、自我脫貧的信心和勇氣,今天我們涼山對未來充滿信心,那個未來一定是勝利走向勝利的未來,一定是一個不辜負黨和國家,社會各界,一個幸福萬年長的未來,謝謝大家。

中國日報記者:

剛才歐主任提到深度貧困地區往往是生態脆弱地區,我想山西省臨縣也不例外。請問,山西省臨縣在扶貧開發過程中如何協調扶貧開發和生態環保之間的關係?謝謝。

山西省呂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縣縣委書記 張建國:

臨縣屬黃土丘陵溝壑區,耕地以坡耕地為主,森林覆蓋率較低,是黃河中下游水土流失重點縣之一,全縣水土流失面積2590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87%,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是臨縣致貧致困的主要因素之一。

針對這一縣情實際和貧困特徵,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生態生計,協調增綠增收,聯動實施退耕還林獎補、造林綠化務工、森林管護就業、經濟林增效、林産業增收“五大項目”,堅持在一個戰場上打贏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兩個攻堅戰。

具體工作中,我們抓住山西省委、省政府實施超常規舉措、攻堅深度貧困的政策機遇,創新貧困群眾參與生態建設機制,組建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讓貧困群眾成為參與主體、受益主體。2016年以來,全縣組建合作社313個,吸納農村勞動力1.5萬參與造林,其中貧困勞力9000多人。2016年—2018年,我縣三年累計造林99萬畝,是“十二五”期間全縣造林面積的2.6倍,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18.1%提升為2018年的24.5%。在實現增綠的同時,帶動貧困人口增加了以下四方面收入。

一是退耕還林領資金。2017—2018兩年實施退耕還林78.6萬畝,涉及貧困戶4.2萬戶,戶均每年領取退耕還林補助1800多元。

二是造林護林拿薪金。以2018年為例,313家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全年完成造林56.5萬畝,涉及貧困勞力0.9萬,人均造林務工收入13000多元。同時,這兩年,全縣已聘用貧困護林員2280人,人均年管護工資6000元。

三是生産經營得現金。累計實施紅棗、核桃經濟林提質增效63萬畝。同時,推廣“林藥套種、林豆間種”模式,配套發展林下經濟10萬畝,提升林産業綜合效益,增加經營性收入。

四是流轉入股掙租金,制定出臺林地流轉獎補政策,推動林地入股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增加財産性收入。生態産業成為脫貧的新業態和增收的新渠道。

呂梁的生態扶貧模式走向全國。2017年國慶期間,北京展覽館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有我們臨縣的一張照片,可以説,我們臨縣是主要參與者,也是最大受益者。這兩年不僅山增綠了,老百姓增收了,生態環境也在逐步改善,特別是降水量增加了,流入黃河泥沙量減少了,初步實現了增收和增綠、生態和生計的有機統一、互促雙贏。這兩年,各大媒體去臨縣採訪報道,是給我們鼓勁、加油。謝謝你們。

人民日報記者:

我們知道,中央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進行了專門安排部署,至今已經整整兩年了,請具體介紹一下這兩年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效?謝謝。

歐青平:

剛才向大家報告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高度重視,兩年來,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不斷縱深發展。

第一,強化了政策的傾斜保障,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脫貧攻堅的特點,從中央統籌來強化資金、政策、人財物各方面的保障。貧困地區總的來説是需要外部支持的,從中央的層面怎麼體現政策的傾斜,我覺得主要是“一個文件”。2017年9月26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這個文件裏面都是含金量十足的政策組合拳,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出了具體部署,特別強調中央統籌重點支持“三區三州”,因為“三區三州”在全國貧困地區來説地位非常重要。剛才我已經講了,它的困難和特殊之處。此外,強調省負總責,就是省裏要自己解決區域內的深度貧困問題。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指導各省確定了本省的深度貧困範圍,全國共確定了334個深度貧困縣,在“三區三州”之外,中西部省份有169個,這些就是我們這兩年重點攻堅的區域。

中央出臺了這個文件以後,各部門陸續出臺了40多個配套性文件,把中央的政策要求進一步實化、細化,很多政策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裡面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土地政策,自然資源部按照中央部署安排,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專門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的土地政策,深度貧困地區土地增減挂鉤的指標可以跨省交易,這個政策不得了。到目前為止,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的統籌協調下,2018年,幫扶省份完成跨省交易調出指標達到15萬畝,累計籌資740億元,極大地增強了脫貧攻堅資金投入力度。這是從政策角度來説的。

第二,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集中攻堅力度。2018年到2020年,中央財政對深度貧困地區投入的資金達到2140億元,其中用於“三區三州”的將近一半,達1050億元。2018年、2019年中央財政連續兩年每年新增財政資金用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其中2018年200億增量資金中有120億用於“三區三州”;2019年200億增量資金全部用於“三區三州”和“三區三州”外的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深度貧困地區。同時,我們大力動員社會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我舉一個例子,由全國工商聯推動的“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現在已經有7.64萬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4.8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有1000多萬貧困人口受益,對深度貧困地區社會幫扶的力度在不斷增強。在這些政策、投入的支持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334個深度縣,2018年減貧480萬人,佔全國減貧總數的38%,這説明我們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政策效應在持續發揮作用。334個縣的貧困發生率比2017年下降了4.9個百分點,比全國下降的速度快了3.2個百分點,也説明我們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力度在加大,成效在顯現。但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難度依然很大,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斷增強對深度貧困地區攻堅的力度。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度貧困地區一定會同全國一道,到2020年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請問青海省作為深度貧困地區在扶貧産業發展上有什麼樣的特色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 馬豐勝:

大家都知道,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自然條件嚴酷,群眾的生産生活受限,特別是我們的藏區資源稟賦差,産業結構單一。所以在這種條件下,如何選擇産業發展産業,持續增收農民的收入,顯得尤為突出。這幾年我們立足高原的優勢,高原有高原的優勢,超常規重點抓了三個方面的産業扶貧。

一是充分利用高原的冷涼氣候和天然牧草的優勢,發展牦牛和青稞産業,牦牛是青藏高原獨有的畜種,屬於半野生天然的綠色食品,高熱量、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被譽為牛肉之冠,青稞也是生長在高海拔地區,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對降“三高”和保健有獨特的作用,而且價格比較高,比小麥高出2到3倍。在扶貧産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財政補貼、小額信貸的貸款、互助金補助,扶持貧困戶發展到戶養殖和種植。

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來做大基地、做好規模。通過建立扶貧産業園,主要就是搞精深加工和“産供銷、農工貿”一體的現代農牧業。健全帶貧機制,通過股份合作、良種補貼,訂單生産、入園務工等多種方式,帶動千家萬戶貧困戶全産業鏈增收。如我們有一個澤庫縣拉格日村,是深度貧困縣最深度的一個縣,今年5月28日青平主任專門到我們這個縣調研過,這個村通過草場確權入股,牲畜作價入股,勞動力優化資源,這樣確權以後搞一産二産,甚至搞三産,使老百姓收入形式多樣。實現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逐步構建了生態、生産、生活“三生”共贏的局面。

合作社能繁母畜比例由2014年的20%提高到了2018年的85%,優良品種的牲畜比例由6%提高到了去年的75%,每畝産草量由過去的202公斤增加到385公斤,將近增加了183公斤,載畜量由羊單位9.8畝核減到4.2畝,入社社員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3449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5330元。51戶貧困戶人均增收6242元,超過國家脫貧的標準。所以目前在“拉格日”模式引領下,全省已經成立961家牧業股份合作社,牧戶入社率達到72.5%,牲畜整合率達到67.8%,草場整合率達到66.9%,收入平均增幅達12.5%。牧業合作社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5萬戶19.6萬人。去年青海的牦牛已經達到490萬頭,佔到全國的38%,佔到世界的30%,我們的這個産業結合脫貧攻堅強力的推進。

二是充分利用青海光照資源豐富優勢,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産業,青藏高原離天最近,平均海拔4058米,年日照有效數是1400到1700小時之間,在國務院扶貧辦的強有力的幫助下,我們採取了三種扶貧模式,一種是企業全額投資。二是政府和企業合作籌資,我們和央企合作,搞了10千瓦。三是政府全額投資。去年是第一次給所有青海貧困村光伏扶貧項目實現了全覆蓋,這三個電站光伏建成以後,每年給扶貧上收益達到5.7個億,而且是一定20年不變。我們在深度地區達到了2.46億元,村均達到32萬,一個村每年達到32萬,像玉樹因為貧困人口比較多,最高達到79萬,所以有的村有了這些光伏扶貧的資金,我們的發展經濟,並且給貧困戶發補助,我們依靠太陽來扶貧。

三是充分利用青海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民族文化産業。大美青海已經是享譽省內外,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扶貧,目前全省的深度貧困地區已經有61個村,通過實施了農業觀光類、文化體驗類、民俗農莊類、鄉村度假類、休閒運動類、特色餐飲等特色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實現整體發展、全面增收,帶動貧困群眾2.18萬人。再一個就是大力發展唐卡、盤繡、民族服飾,因為青海是一個多民族集聚區,少數民族佔到47%,文化多樣。目前通過扶貧産業鏈,通過扶貧車間、手工作坊等帶動近4萬貧困群眾從事民族手工藝。我們有一個同仁縣,全縣10萬人口,接近2萬人口從事民族手工業,現在號稱世界唐卡藝術小鎮,這2萬人中貧困群眾接近6000人,學徒工每年的收入在8000到9000元,學成以後都在5萬以上。前一段時間青平主任到同仁縣調研,也是親自感受到的。所以我們青海是一個高原地區,我們主要依託這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扶貧産業。謝謝大家。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記者:

我聽到青海、四川、山西都提到深度貧困地區道路、教育、醫療等方面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請問距2020年底,深度貧困地區完成脫貧任務還有哪些困難?國務院會有一些什麼新的安排?

歐青平: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兩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是難度依然很大,困難仍然不少,挑戰是巨大的。首先,從貧困人口的規模上看,334個深度貧困縣沒有脫貧的貧困人口還有627萬人,佔全國未脫貧人數的近一半。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一個不落下,每一個貧困人口的脫貧都需要做大量細緻、耐心、深入的工作。這些工作累計起來,隨著貧困人口規模越大,我們工作難度也就越大。“三區三州”雖然還剩下172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但是這些地方的脫貧成本比別的地方高,脫貧難度比別的地方更大。

深度貧困地區經濟基礎發展比較薄弱,生態環境脆弱,難度很大。深度貧困地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當地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比較低、技能水平比較差,內生動力調動起來比較慢,需要我們做很多工作。剛才,向州長談到兩年以來,涼山脫貧攻堅其中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調動彝族老百姓的內生動力。同樣,我們剩下的這些貧困人口,要把他們的內生動力調動起來,才能確保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持續下去。

雖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的難度很大,但是我們依然要咬定牙關,堅定決心,堅決完成任務,這是各地向中央立下的“軍令狀”。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一是堅定信心。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們一定能在2020年打贏這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也不例外。

二是堅持目標標準。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到2020年到底要實現什麼樣的脫貧?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重慶座談會上已經講得很清楚,就是要堅持“兩不愁三保障”這個底線任務和目標。實現貧困人口的脫貧,看什麼?就是看是否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堅持這個標準,就可以避免盲目拔高標準或者人為降低標準。

三是解決底線任務。什麼是底線任務?就是剛才講的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現在到底還有多少貧困人口的問題沒有解決。今年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在不斷加大,特別是跟“兩不愁三保障”相關的有關部門,工作在不斷深入推進,效果也非常好。無論是飲用水安全還是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保障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強力推進。深度貧困地區“三保障”的困難和問題比較突出,舉一個例子,全國安全飲水問題還沒有解決的,大概有100萬人左右,南疆四地州就佔了1/3,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首先要把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作為攻堅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四是鞏固提升脫貧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到了2020年,一方面大規模的減貧,一方面又有很多人返貧,這個任務就不算完成。要把鞏固脫貧成果擺在跟減貧一樣重要的位置,重點就是通過産業發展和促進就業,以及調動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來鞏固脫貧成果。

五是加大各方的支持力度。現在無論是對口支援、東西協作、定點扶貧和社會各界的幫扶,都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包括香港、澳門同胞,都把他們的工作向深度貧困地區進行了傾斜。

六是抓好各項政策舉措落實。特別提一下消費扶貧,在下一步政策舉措裏,要把推進消費扶貧作為壯大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相信我們的媒體朋友們在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

七是注重防範化解各種風險。脫貧攻堅依然有很多的風險點需要關注、需要重視。比如完不成任務的風險,扶貧小額信貸可能還不上款的風險,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後,穩不住,不能長期可持續脫貧的風險等,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採取措施、加強防範的。

八是持續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以我們良好的作風去破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用更好的服務來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幫助。

總的來説,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深度貧困地區一定能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目標。謝謝。

胡凱紅:

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歐青平:

發佈會結束以後,我們還可以進行各個層面方面的交流,隨時歡迎各位媒體朋友跟我們進行溝通。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