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公交出行到海事執法——5位交通人暢談交通發展

2019-07-06 07: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題:從公交出行到海事執法——5位交通人暢談交通發展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

在國新辦5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宋神友等5位交通運輸行業代表暢談行業成就和個人不平凡的經歷。

指揮長宋神友:橋梁工業體系日趨完整

“國內首次採用、國際首次大規模應用了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新結構,在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項目專用技術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説起深中通道的建設經歷,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宋神友很是興奮。

深中通道是連接廣東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海上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世界級超級工程,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從珠江黃埔大橋、港珠澳大橋建設,再到如今的深中通道工程施工,宋神友親身見證了我國橋梁建設發展。

宋神友説,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橋梁走出了一條自主建設和創新發展的道路,形成了完整的橋梁工業體系。

段長曾雲:農村公路獲得較快發展

“昔日蜀道難,今日蜀道暢。”對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公路養護管理段段長曾雲來説,20多年的從業經歷中,感觸最深的就是農村公路的變化。

以曾雲的工作地江安縣為例,統計數據顯示,江安縣農村公路每年新改建和增加約300公里。目前,全縣公路總里程達3700公里,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

“以前,大多數公路是砂石路,養路工一般都步行上下班,運輸材料只能靠肩挑背扛或簡易手推車。”曾雲説,“現在路面全部修建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或瀝青混凝土路面,多功能養護車等養護機械也能投入使用了,勞動強度降低了,養護工作效率提高了。”

曾雲説,為了養好路,他們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確保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車長”常洪霞:城市百姓出行更方便快捷

“開著帥氣的公交車,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是我兒時的夢想。”北京公交集團1路公交車駕駛員(“車長”)常洪霞笑著説,“自己圓夢了”。

1路公交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最先開行的公交線路之一。常洪霞説,能駕駛這輛公交車,感到很是自豪。

“公交車輛從依賴進口、卡車改裝,到實現國産以及科技領先,公交線路從不出二環到長途公交化,支付方式從月票到刷碼乘車。”常洪霞説,從業18年來,透過這扇車窗,她看到了很多改變,“市民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常洪霞説,隨著新型公交車輛的更新換代,她會持續不斷地學習,磨煉新技能,爭取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船長姜龍:海事執法彰顯責任與擔當

46歲的姜龍是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東海海巡執法總隊“海巡01”輪的船長。“海巡01”輪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海事公務船,也是我國第一艘兼具海事監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執法船。

“開展搜尋馬航MH370失聯客機的搜尋工作,是我們第一次代表交通運輸部參加國際海上聯合搜救任務。從2014年3月10日開始搜尋,歷時200多天。”回憶起最深刻的一次救援經歷,姜龍如此説。

“在我眼裏,‘海巡01’輪不僅是海事執法的旗艦、應急救助的排頭兵,更是藍色國土的守護者。”姜龍説,“面對使命和責任,自己會時刻準備著,為守護祖國的碧水藍天,持續奮鬥。”

機長萬秋雯:空中救助體系逐漸完善

“搜救飛行是一份高危職業,鮮有女性涉足,能成為一名專業海上搜救飛行員,我覺得很幸運。”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搜救機長萬秋雯説。

萬秋雯所在的這支隊伍是專業海上搜救飛行國家隊,擔負著我國海上突發應急事件的應急救援重任。

2008年大學畢業後,萬秋雯加入救助飛行隊,2014年12月,晉陞為搜救機長。工作至今,她已安全飛行2200小時,完成救助任務278起,救助121人。

萬秋雯説,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空中救助從原先只有1支飛行隊發展到現在的4支飛行隊,從1架救助直升機增加到24架,救助基地也擴大到了8個,空中救助體系逐漸完善。

“我所從事的這份職業是很崇高的。”萬秋雯説,“在今後的每一天都會履行好海上人命救助這一神聖的職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