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解碼中國經濟的動力之源——三個視角看下半年經濟走勢

2019-07-18 08:0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7月15日,中國上半年GDP增長6.3%的數據一公佈,立刻在國內外市場引發積極反響。雖與一季度相比,數據略有下滑,卻是在國際國內複雜經濟形勢“雙疊加”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得來不易。

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有質量、可持續、含金量較高,為全年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基礎。展望下半年,雖非一路坦途,但中國經濟能夠頂壓前行,實現預期目標。

1.壓力:“雙疊加”下“難中守穩”

從今年5月份開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幾乎沒怎麼在辦公室長時間待過,大部分時間都奔走在調研的路上。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大背景下,承壓的中國經濟到底怎麼樣?陳昌盛和調研組的成員用親眼所見來回答。

“我和100多家企業負責人面對面座談交流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了2萬家小微企業和5000家大中型企業。通過走訪和調查可以明顯感覺到,今年企業和市場更加淡定,國民信心更加寧定,合作和創新更加堅定。”陳昌盛坦言,去年有一段時間,面對突如其來的外部變化和不穩定因素,很多企業不知所措,甚至很悲觀。一年多時間過去了,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企業已經將中美經貿爭端作為一個常態化存在,不懼不怕,團結協作更有信心,産業鏈合作也更加創新開放。

陳昌盛告訴記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大背景是“雙疊加”:世界經濟週期性下行與國內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疊加;産業鏈和供應鏈調整帶來的供給側衝擊和內需外需放緩造成的需求側衝擊疊加。在“雙疊加”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承受住了壓力,實現了“難中守穩”。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宏觀調控的四大指標: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都處於相對合理的區間,實現了“六穩”的目標。

“按照新發展理念,中國政府沒有刻意去追求增長速度,一方面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上,沒有為了保速度而刻意放鬆政策,所以現在的增長速度是比較紮實的,也是有質量的、可持續的,符合新發展理念,含金量是比較高的。”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

“國家政策預見早發力早,減稅降費的政策很有效,企業真正得到了實惠。我們的調查問卷數據顯示,2萬家小微企業的平均稅費下降了13.5%,5000家大中型企業中有93.1%的企業感到稅負明顯下降。政策有效提振了企業和市場信心。”陳昌盛指出。

減的是稅費,穩的是預期,增的是信心。減稅降費政策落實落地,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加了居民收入。減稅降費政策的“減法”,正在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加法”和“乘法”,對增強企業信心、穩定市場預期、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全國財政支出增幅明顯快於收入增幅,支持了各項重點領域的投入。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儘管略有放緩,但還是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收入、生態環境等指標也都表現得比較好,這也告訴我們應對外部的環境變化,要更多地保持戰略定力,更多地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更多聚焦于改革和創新,推動産業不斷升級。”毛盛勇表示。

2.動力:開放構築中國經濟活力

7月11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發佈最新季報,雖然優衣庫在日本市場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但優衣庫的海外業務收入增長了14.6%,尤其是中國市場銷售額增至4026億日元,合256億元人民幣。正如創始人柳井正常説的那樣:“優衣庫的成功有一半要歸功於中國市場。”

宜家集團近日宣佈,在上海設立“宜家中國數字創新中心”。宜家集團全球高級數字技術總監亞歷克斯·易表示,從數字化發展的角度觀察,中國市場領先於宜家的其他市場。宜家希望這個中心的創新成果不僅服務於中國市場,更能引領宜家全球化數字戰略。

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報告顯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總規模連續三年下降。在保護主義蔓延、國際貿易放緩、全球跨國投資連年下滑的當下,中國吸引外資卻逆勢上揚:6月吸引外資同比增幅高達8.5%,創今年以來單月最高。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外資企業超過2萬家,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7.2%。

除了具備完整高效的供應鏈、生産鏈以及日益優化的創新和營商環境,近年來中國經濟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也為在華投資的外商帶來廣闊的投資新空間。

“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逐步見效,企業發展條件在改善,競爭能力在增強。”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表示,今年外貿企業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長,1—5月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33萬家,同比增長6.6%。

中國産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完善,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有14億特別是4億中等收入人口的巨大市場,中國産業鏈的綜合優勢目前不僅沒有國家能夠替代,而且還會隨著新的産業加入更加完善。最近,上海美國商會做了一份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美企看好未來五年在華發展的前景。中國在國際産業鏈中的地位也反映了自身的比較優勢,體現了全球化下的分工協作是市場的自然選擇,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近日發佈報告稱,中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貿易大國,世界對中國經濟依存度不斷上升。美國投資管理公司景順控股的調研報告發現,全球各國央行、國家基金對中國投資日益增加。這些數據報告無疑顯示出中國對全球資本的巨大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4%,達到19.5萬億元人民幣。內需驅動成為中國經濟常態,“購物車”連續5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在汽車、手機等諸多消費品類中,中國都是全球最大市場,消費額佔全球比例約30%。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表示,隨著新興産業活力和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增強,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持續優化。以新技術為引領的相關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新動能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支撐,“互聯網+”促進了就業和消費擴大。

3.定力: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變

“從外部環境看,不確定性因素有所上升,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同步趨緩,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和經濟運行風險加大。從內部環境看,國內長期存在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經濟運行面臨著新的下行壓力,實體經濟困難仍然較多,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指出。

中國經濟面臨著新的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對此早有預判、做了充分準備:不斷深化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破解多重難題、保持經濟在高基數上平穩運行,關鍵靠更大力度改革開放,著力抓好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和“放管服”改革兩件大事。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信息,從今年7月1日開始,發改委組織實施的第二批降電價措施開始執行。加之4月1日開始執行的第一批降電價的措施,兩批措施累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846億元,其中降低一般工商業企業用電成本810億元。

陳昌盛認為,目前投資有企穩的態勢,減稅降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補短板還有壓力。中美經貿摩擦也暴露了我們的弱點,如核心技術“卡脖子”、供應鏈的安全等問題,這些都是下一步改革發展的著力重點。同時,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上下功夫,將減稅降費的紅利變為企業的有效投資,深化激勵機制,進一步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激活微觀主體的活力。

中國市場規模巨大、人力人才資源豐富、産業配套齊全、新動能快速成長,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對外商投資的開放度、透明度、可預期性會越來越高,整體投資環境會越來越好。

“去年中美經貿摩擦初期,有一些企業還有一定程度的擔心和憂慮,經過一年多的積極應對,目前企業應對辦法更多、底氣更足,企業通過降低成本、增加研發、市場多元化等多種方式積極應對,有信心把不利影響降至最低。”儲士家指出。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建議,“穩外資”和“穩外貿”要多管齊下。要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通過營商環境的改善,推動新一輪擴大開放政策的落地;要著力於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産業升級,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改變産業層次較低、結構比較單一的狀況,整體提升外貿競爭力。

“頂壓前行,充滿信心。”展望下半年,陳昌盛進行了這樣的概括,“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的壓力還不小,要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和逆週期的宏觀調控政策相結合,把穩定總需求與釋放微觀主體的活力結合好,下半年是可以頂住壓力,較好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記者 張翼)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