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頂住壓力 信心前行
——國研中心專家解讀當前經濟形勢

2019-07-18 18: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頂住壓力 信心前行——國研中心專家解讀當前經濟形勢

新華社記者 陳煒偉

近期公佈的中國經濟“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3%,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這份中期答卷成色如何?下半年經濟如何穩得住、進得了?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組織的座談會上,專家們圍繞經濟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難中守穩。”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如此評價。他分析,當前宏觀經濟運行面臨“雙疊加”的壓力:一方面,國際經濟週期下行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期疊加;另一方面,産業鏈、供應鏈調整帶來的供給側衝擊與內外需求放緩的需求側衝擊疊加。

“但在複雜形勢下,特別是對比全球其他經濟體的下行態勢,再結合我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大局穩定,這非常不容易。”他説,上半年6.3%的平穩增速、5%左右的調查失業率、1.8%的核心CPI(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較為平衡的國際收支等宏觀調控指標,勾勒了經濟總體平穩的態勢。

陳昌盛分析説,“六穩”政策效果也在逐步顯現,特別是預期發生積極變化。與去年相比,在經貿摩擦的調整和積極應對中,企業和市場更加淡定,國民心態更加凝聚,合作創新更加堅定。

上半年,中國經濟不僅展現了“穩”的氣質,更凸顯“進”的態勢。

“‘穩’在速度,‘進’在提質。”國研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説,當前,我國傳統製造業在改造升級,服務業比重繼續提升,發展新動能不斷涌現,發展環境不斷趨好,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蹄疾步穩。

最新數據也印證了這樣的感受:上半年,第三産業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3%,全國日均新設企業1.94萬戶。就在7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

在王微看來,更難能可貴的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宏觀調控沒有採取“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更加強調改革創新、優化環境,著力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這符合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軌的方向。

從區域角度觀察經濟,能夠發現更多新亮點。

“觀察區域經濟不能簡單地比較各地的GDP增速,而是要觀察不同區域在增強相互之間分工互補、協同發展方面取得的進展。”國研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賈珅説,不同區域間的差異性越大、互補性越強,國家整體的發展韌性就越強。

賈珅認為,上半年區域經濟發展亮點紛呈。其中,東部地區“積極調整”,在新一輪産業轉型中走在全國前列;中部地區“有力接續”,上半年中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繼續在四大板塊中保持領先;西部地區“開放發力”, 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內外部互聯互通性顯著增強;東北地區“穩步改革”,營商環境逐步改善,去年以來遼寧不少經濟指標都明顯回暖。

投資,是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變量。上半年,投資增速比前5個月加快,但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且增速仍處低位。

“在近幾年連續下滑後,今年或將是投資的觸底企穩年。”國研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許召元認為,隨著減稅降費和優化環境的持續推進,製造業投資增速已連續兩個月回升,企業信心逐步回暖,下半年製造業投資有望繼續回升。而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等政策作用下,基礎設施投資也有望穩定增長。總體來看,下半年投資增速觸底企穩的態勢比較明顯。

步入2019年“下半場”,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經濟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

在陳昌盛看來,新的下行壓力既有國際經濟週期下行、“黑天鵝”事件頻發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有國內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既有老問題,也有新情況。因此,要堅持逆週期調節力度不減,並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動搖,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逆週期調節結合好、總需求穩定和釋放微觀主體活力結合好。

“頂壓前行,充滿信心。”陳昌盛説,把準“雙疊加”運行特點,做好“雙結合”政策發力,中國經濟就可以頂住壓力,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