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臭水變清水催生一批生態産業——重慶最大人工湖的綠色蝶變

2019-07-31 17: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重慶7月31日電 題:臭水變清水催生一批生態産業——重慶最大人工湖的綠色蝶變

記者周凱

這是2018年9月14日拍攝的長壽湖景象(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清澈湖面一望無際,眾多小島星羅棋佈,其中一座島嶼高空看去如同“壽”字……在重慶最大的人工湖——長壽湖,前來戲水、垂釣、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前些年湖裏搞肥水養魚,一車車雞糞、飼料都往湖裏倒,部分湖面上是一層厚厚的水藻,湖水發黑髮臭。”住在長壽湖安順島的村民張洪回憶説。

長壽湖位於重慶市長壽區,是“一五”期間由蘇聯援建的獅子灘水電站攔截長江一級支流龍溪河而成,蓄水後形成了擁有203個島嶼、水域面積65.5平方公里的獨特湖島景觀。

選手在2018中國鐵人三項聯賽重慶站暨重慶長壽湖國際鐵人三項賽游泳項目比賽中(2018年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長壽生態旅業開發公司副總經理楊俊偉介紹,過去長壽湖湖水清澈,但20世紀90年代起,當地為脫貧致富在湖區推行網箱養殖,部分養殖業主大量往湖裏投飼料、畜禽糞便,肥水養殖導致長壽湖生態急劇惡化,2008年前湖水都是劣Ⅴ類水質。

曾在長壽湖開旅遊船的張洪告訴記者:“那時候在岸上老遠都能聞到臭味,雖然長壽湖景觀別具一格,但是生態太差,一年到頭也沒多少遊客,開船掙不了多少錢。”

生態繼續惡化就是竭澤而漁。近幾年,長壽區強力治理長壽湖生態,全面取締網箱養殖,關停周邊重污染企業,建設環湖污水處理設施,開展濱湖生態修復。經多年努力,長壽湖水質目前已穩定達到Ⅲ類,部分區域達到Ⅱ類,恢復濕地1200多畝,增加生態涵養林2500多畝。

生態的改善首先讓養殖業受益。楊俊偉介紹,該公司旗下一家國有漁業子公司統一負責長壽湖生態養殖,結束了小散亂的養殖模式,只投魚苗不投餌,科學投放不同魚種,一方面平衡生態、凈化水質,一方面提供多樣的魚産品。

“水好、魚好讓長壽湖成為垂釣者的天堂,去年出售的釣魚年票、次票就有5萬多張,僅此一項就有數百萬元收入;長壽湖魚獲得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遠近聞名,花鰱在超市能賣到幾十元一斤,打魚、吃魚又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餐飲業發展。” 楊俊偉説。

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鎮紫竹村村民在長壽柚鄉村文化旅遊節活動現場整理待售的柚子(2018年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盛夏時節來到長壽湖,湖島交織,波光粼粼,景色宜人,生態“顏值”帶來的是産業價值。近年來,長壽區圍繞長壽湖優越的自然稟賦,以“運動、浪漫、養生、度假” 為主題加快發展文旅産業,長壽文化廣場、體育公園、露營基地、遊艇俱樂部等旅遊配套持續完善,2018年旅遊人數290萬人次,旅遊收入17.77億元。

在長壽湖4A景區的帶動下,周邊鄉鎮也吃上了“生態飯”,水果種植、生態採摘、農事體驗、賞荷避暑等産業蓬勃發展。長壽湖周邊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8000元左右提高到現在的約13000元。

遊客在重慶長壽湖景區觀賞盛開的鬱金香(2017年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長壽生態旅業開發公司董事長陳路介紹,長壽湖景區依託湖島風光,正在積極引進水上遊樂、星級酒店、醫養中心等配套項目,開展文化節慶、體育賽事、四季花展等品牌活動,全力打造國家級的旅遊度假區。

張洪如今開辦了農家樂,60多張床位週末基本全滿。在安順島90多戶村民中,像張洪一樣辦農家樂的有10余戶。“過去把水污染了也沒賺到錢,現在生態好了,遊客多了,島上種的柚子、血橙等全都被遊客買走,綠水青山真的是金山銀山!” 張洪笑著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