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殘疾人有尊嚴,城市有“溫度”——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不斷發展

2019-08-01 16: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題:殘疾人有尊嚴,城市有“溫度”——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不斷發展

新華社記者 高蕾

今年8月1日是國務院《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7週年。7年來,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不斷發展,以法律法規為引領,各相關政策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城鄉環境、信息交流、人文服務等無障礙水平不斷提高。

不只是“黑”科技,更是以心換心的付出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首次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展示應用推廣活動上,一位名叫陳明輝的年輕人正在給展區的觀眾介紹他所在公司的産品。陳明輝是視障人士,他公司的産品是一款手機讀屏軟體。安裝該軟體後,使用者只需要輕點屏幕,就會有語音播報目前手機屏幕上的內容。

活動上還有可以實時語音播報路線、提醒障礙的帽子,可以隨時“變形”方便肢體障礙殘疾人穿的羽絨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黑”科技面世,幫助殘疾人像健全人一樣享受生活。

更多“溫暖”體現在無障礙設施設計者和建設者設身處地、以心換心的付出。

北京大興機場在設計時根據殘障人士行動不便,視覺、聽覺障礙等需求特點,創新性地將無障礙設施分為無障礙停車系統、通道系統、公共交通運輸系統、專用檢查通道系統、服務設施系統、登機橋系統、標識信息系統、人工服務系統共8大類。“我們最開始就是按照相關建築規範的要求設計施工的,但通過與中國殘聯組織的相關專家溝通,僅僅是衛生間一項我們就梳理了30多個設計要求。”北京大興機場設計總負責人之一劉琮對記者説。

“其實大量的無障礙設施並沒有多高的技術難度,關鍵就在要真的站在殘疾人角度考慮。”劉琮説,“設計圖紙時,我們常常為了無障礙廁所裏扶手的1厘米高度差討論一晚上。對於身體健全的人來説,1厘米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殘疾人來説,1厘米有時會像一座山一樣橫隔在他們面前。”

不僅在大城市,也在偏遠鄉鎮

根據《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所有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都開展了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的工作,開展無障礙建設的市、縣達到1702個;全國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已有75%的出入口、40%的服務櫃臺、30%的廁所進行了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政府加快了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進度,2016年至2018年共有298.6萬戶殘疾人家庭得到無障礙改造。

無障礙環境建設正在從城市走向鄉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城西南的代村,全村有近百名殘疾人。為了殘疾人更方便地生活,代村在便民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商店、銀行等公共服務設施中添加了坡道、扶手等無障礙設施,設立了無障礙停車位。

此外,縣殘聯牽頭根據殘疾村民自身需要,對家裏設施進行了個性化的無障礙改造。村民們獲得方便的同時,一個意料之外的現象不知不覺出現。全國各地的殘障人士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到代村休閒度假。

同樣的現象發生在浙江省安吉縣鄣吳鎮。目前,該鎮設計改造場所約30處、盲道2公里、坡道約110處、扶手約40處、無障礙家庭改造樣板戶2戶。“殘疾人也有休閒度假的權利。”鄣吳鎮鎮長朱紅星表示,“鄣吳鎮要成為所有人的小鎮。”

不單影響殘疾人,更關乎你我他

我國有2.5億60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85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4000多萬,他們同樣需要無障礙環境。特別是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無障礙環境建設顯得更為重要。

“我們要把無障礙建設當成城市的底線,而不是城市的裝點。”北京2022年冬奧會與冬殘奧會場館設計團隊主持建築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利表示。

張利認為,目前一些公共設施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對“無障礙”一知半解。“但無障礙設施的關鍵在對細節的把控。”

劉琮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在建設機場時,我們討論好長時間才定下來的圖紙,建築人員常不能嚴格遵照。因為一般的工程是允許幾公分誤差的。”

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邵磊認為,要在包括建築領域的各領域進一步加強無障礙方面人才培養。清華大學2016年4月成立的無障礙發展研究院橫跨計算機科學、人體科學、醫學、心理學、教育學、工程學、社會學等學科,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社會大眾樹立正確的無障礙觀念至關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煜表示,由於長期將“無障礙”和“助殘”等同起來,一些個人和團體往往認為無障礙環境建設“與己無關”,參與意識不強。這會給無障礙設施後期維護“增添障礙”。

近年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設置了無障礙相關通識課程,致力於讓更多不同專業的學生了解無障礙。“他們會成為火種,感染和影響更多人。”邵磊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