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利益聯結強産業 打通城鄉促振興——重慶涪陵大順鄉鄉村振興觀察

2019-08-06 18: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重慶8月6日電 題:利益聯結強産業 打通城鄉促振興——重慶涪陵大順鄉鄉村振興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勇、張桂林、陶冶

怎樣引來資本做強産業?如何實現農戶、集體和工商資本共贏?記者在重慶涪陵區大順鄉調研發現,通過發掘自身生態優勢,打通城鄉要素資源,創新搭建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帶動農戶加快增收。


重慶涪陵區大順鄉天寶寺村引入重慶大綠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耕地、林地等打造的“簡約山居生態園”(5月3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利益聯動催生高效特色農業

涪陵區大順鄉地處中海拔地區,森林覆蓋率達68%,水源豐富,空氣質量優於一級。過去,由於缺少投資帶動,産業發展滯後,農民增收緩慢。但記者近期來到大順鄉時,看到的卻是一幅全新圖景。

在海拔700多米的天寶寺村,成片的紫蘇、前胡、金蕎麥等中藥材長勢喜人。“這是由龍頭藥企建的400畝示範種植園。在其帶動下,全鄉中藥材種植已達2萬畝。”大順鄉黨委書記潘登錫説。


這是城裏人在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租用村民自願退出的農房打造出的一處“共享農莊”農家小院特色民宿(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2018年初,大順鄉依託良好的生態條件引入太極集團,搭建起“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潘登錫介紹,首先以各村集體為主體、以種植戶為成員,在11個村分別成立中藥材股份合作社,村集體以山坪塘、道路、辦公用房和管理服務入股佔20%,農戶以土地、勞動力等入股佔80%。進而以各村的合作社為成員,成立鄉中藥材股份合作聯合社。聯合社與龍頭企業合作,參與産品初加工效益和政策性扶持收益分紅,企業通過提供種苗、技術指導、收購加工保障等入股佔15%,聯合社佔股85%。

將土地託管給合作社種植的農戶,可獲得“土地保底分紅+優先勞務收入”;直接參與合作社種植經營的,可獲得“免費種苗+技術服務+種植收入+入股分紅”。天寶寺村2社貧困戶張文模去年將9畝地託管給合作社,每年獲得流轉費3600元,他和母親在種植基地打工,兩人月收入共3000多元,去年底實現脫貧。

在“産業能做大、農民能增收、集體有收益、企業有效益”的機制撬動下,一年多時間,大順鄉中藥材種植就增至2萬畝,發展種植戶1500戶,覆蓋80%的貧困戶。“預計明年面積還能翻一番,帶動農戶畝均增收2000元。”潘登錫説。


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一處“共享農莊”農家小院特色民宿(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共享農莊”激活“沉睡的資産”

走進大順鄉新興村一處農家小院,記者發現,看似普通的土坯青瓦房裏卻別有天地。屋內鋪著木地板,傢具十分雅致。屋外的院壩也格外整潔,門前小水田裏睡蓮漂浮。村幹部介紹,這是城裏人租用村民自願退出的農房,打造出的一處“共享農莊。”

潘登錫介紹,以前農村閒置的宅基地、土地等資源很難流通變成活資産,無法增值增收。為此,大順鄉探索組建村集體資産管理委員會,搭建溝通城市資本和農村資産的“橋梁”,助推脫貧致富。


遊客在涪陵區大順鄉一處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建築內遊覽參觀(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新興村是最早的試點村。為盤活宅基地,在農戶自願退出的前提下,由村“資管會”進行預收儲,給予補償金。再統一招商引入城市資本,對宅基地和房屋進行修繕居住,或改建成符合當地特色的民宿經營點,但不改變宅基地集體所有的性質。針對閒置的承包地,“資管會”則進行代管,按每畝一股確權量化,與村民簽訂股權託管協議。隨後引入資本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資管會”的經營收益則按比例向村集體和相關農戶分紅。


涪陵區大順鄉天寶寺村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67歲的村民陳祿高去年退出宅基地,老房被改造成“共享農莊”,他用補償金在鄉里的集中安置點,購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和40平方米的門面。老房前的承包地也被改造成“共享田園”,成為城裏人的農耕體驗場所。陳祿高還在“共享田園”打工,年收入超過2萬元。

新興村支部書記冉瑞勇介紹,近一年來,新興村引進城市資本發展農業“三産”融合項目9個,農戶直接收益170萬元,村集體從負債20萬元一躍為盈餘50萬元。


回鄉後加入鄉村旅遊經濟産業鏈成為簡約酒店前臺工作人員的天寶寺村村民陳波在酒店前臺進行日常整理工作(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在家門口的簡約酒店打工的天寶寺村村民楊代秀在客房內進行清潔整理(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旅遊産業鏈帶動農民就業創業

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大順鄉還積極開掘生態、人文資源,構建由企業、村集體、農戶聯合入股的鄉村旅遊産業鏈,帶動農戶在家門口就業。


涪陵區大順鄉天寶寺村田間的中藥材(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天寶寺村氣候涼爽、水資源豐富,還擁有古剎、古寨遺址,具備較好的農業旅遊融合發展條件。前兩年,村裏引入一家生態農業開發公司流轉耕地、林地等2000余畝,打造“簡約山居生態園”,發展鄉村旅遊度假經濟。企業、村組集體和農戶共同組建鄉村旅遊股份公司。村組集體以水利、道路等設施入股參與分紅;農民按土地類型獲得流轉金。公司運營2年後,産生的利潤進行二次分紅;入股群眾還優先享有務工的權利。

33歲的天寶寺村村民陳波過去常年在外打工,回鄉後加入了鄉村旅遊經濟産業鏈,成為簡約酒店的前臺工作人員,月工資2000多元,“一年下來的收入跟在外打工差不多。”

“雖然發展勢頭不錯,但鄉村旅遊産業鏈及其利益聯結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潘登錫説,“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升農戶的參與度和收益水平,使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帶動農戶居家就業創業的新平臺。”


涪陵區大順鄉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建築(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5月30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鄉。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