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用大數據給風險企業“畫像”破解監管難題

2019-08-28 09: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北京:用大數據給風險企業“畫像”破解監管難題

新華社記者 陳旭、陽娜、魯暢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正牽頭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打早打小”工作。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打擊新增違法違規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過程中,一個名叫“風洞平臺”的大數據信息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一段時間以來,北京運用大數據技術創新監管方式,研發並試點應用“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以下簡稱“風洞平臺”),繪製企業“全景畫像”,把企業失信、失聯及高風險行為通過大數據納入綜合監管,為市場監管部門和基層執法人員提供一整套風險定義、風險發現、風險識別、風險驅動的監管閉環應用工具。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監管一處負責人周志宇告訴記者,借助“風洞平臺”,市場監管部門針對2018年7月以來新取得ICP備案證書的企業加強監測,根據官網信息、平臺網站內容,篩查疑似新從事P2P網貸業務的企業,並協同有關主管部門對其相關經營行為和是否需經許可情況進行認定,對屬於“打早打小”工作的會同相關部門依法處置。2018年監測發現82戶問題企業,及時將有關情況函告北京市金融局,提請其判斷企業是否從事違法違規金融活動,2019年監測發現問題企業降至20家,有效控制了新增互聯網金融風險。

同時,通過“風洞平臺”的企業族譜模塊,市場監管部門匯集各類存在問題的互聯網金融平臺5000多個,涉及全國範圍內企業主體約4000多家,自然人8000多人。累計監測到關聯人及關聯企業在2018年以來新成立的企業192家,作為高風險企業納入重點監管,提前預警,進一步消除監管風險隱患。

監管創新的背後,是傳統制度的革新。記者了解到,“風洞平臺”打破業務條線、層級科室的壁壘,將市場監管內部數據、其他委辦局數據、專網信用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各類數據,裝進市場主體這一個“箱子”。同時,將複雜的大數據分析處理工作置於後臺,而在平臺上呈現的是簡單易懂的交互設計。

近年來,隨著北京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特別是“先照後證”“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等舉措實施以來,市場主體迅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市場監管日趨複雜,建設一個更加完善的市場誠信體系的呼聲日益強烈。如何做到“既放得開,又管得住”,合理引導、鼓勵建設市場誠信體系是監管部門面臨的難題。

“通過企業全景畫像和族譜,可以方便查找違法企業關聯行為,深挖違法線索,達到‘查處一批案件、打掉一個鏈條、凈化一個行業’的執法目標。”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監管一處工作人員周靜介紹,監管方式方法的創新,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實現精準監管、審慎監管、智慧監管和綜合監管,解決了一些“老大難”的監管問題。

截至目前,“風洞平臺”已將北京市163.4萬餘戶企業納入監測範圍,每個企業名下關聯數據220余項,涉企外部數據總計5500余萬條。企業族譜圍繞企業、投資人、管理人員關聯關係節點32.4億個,關聯關係信息65.8億條。

企業年度報告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具體要求。但近年來企業失聯等問題成為年報工作的難點。對此,“風洞平臺”建立了基於企業異常經營名錄的失聯企業查找模塊,目前失聯企業復聯率約為35%,2018年北京市企業年報率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有效提高了失聯企業復聯率。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失聯主體的重點檢查,推進“僵屍企業”的清理工作,實現區域經濟減量提質。

針對預付費領域亂象,市場監管部門依託“風洞平臺”開展預付費領域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消費投訴數據、關鍵詞,篩查數據庫中從事此行業的企業主體,並採集網絡上相關數據進行校驗匹配,形成企業名單,併發起定向抽查,檢查問題發現率達35.6%,進一步提高了監管的靶向性。

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風洞平臺”運用,跟蹤市場主體經營活動規律與特徵,定位隱藏于數據資源背後的監管風險和違法違規線索,建立企業違規指數模型,開展差異化監管和分類分級監管,持續優化首都營商環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