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關於當前中國經濟的三個疑問,總理都回應了

2019-09-17 09:36 來源: “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9年9月15日,在對俄羅斯聯邦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中俄總理第二十四次定期會晤前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受俄羅斯塔斯社書面採訪。針對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三大疑問,李克強一一回應。

問題一:經濟增速有沒有設置“紅線”?

李克強表示,穩增長主要是為保就業。只要就業比較充分,收入持續增加,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經濟增速講究合理區間,不能説沒有紅線,但應該注意到,現在中國經濟處於合理區間,距離“紅線”還很遠。

從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的表現也較為穩健。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6.3%。

雖然8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有升有降,工業增速略有放緩,服務業增長加快,市場銷售基本穩定,投資增長略有放緩。但賈晉京指出,統計不能只看數據,還要看數據背後的國情。

他表示,中國的數據統計是以同比為主的,而不少西方國家是以環比為主的,這不僅是如何選擇統計方法的問題,更與國情和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中國經濟社會正處於高速發展變化的階段,是一個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因此總量變化大,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有意義。而一些國家採用環比的方式,則是因為總量增長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所以選擇跟上個月的數據相對比。

但是同比的比較方式,也必須注意,在基數非常大的情況下,有時候儘管增量沒有減少,甚至還變多了,但是同比也可能顯現出增速放緩的信號,賈晉京説。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表示,中國的統計體系當中更偏重農業和第二産業,服務業相對弱化。從8月份的數據來看,服務業同比增速加快,且快於工業增加值增速,説明其活力較強。

魯政委指出,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數量不是最主要的,更需要關注的是質量。8月部分經濟指標的確有所放緩,但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不是一年兩年的,而是依靠長期穩定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經濟質量的提高。

當然,不強調經濟增長速度並不意味著中國放棄了底線思維。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指出,一個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二是社會政策要兜底,保證收入、就業、環境等不受影響,經濟在合理區間內波動都是可以的。

問題二:經濟增速放緩,
是否威脅到國民生活水平提升?

李克強表示,近幾年,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一是保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比上半年GDP6.3%的同比增速高0.2個百分點。居民收入跑贏GDP。

事實上,十八大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已經連續多年跑贏GDP增速。2018年,兩者基本保持齊頭並進的態勢,民眾真正共享到改革和發展的紅利。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截至去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已經超過4億人。

二是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賈晉京指出,就業、收入、社保等問題與民生直接相關,一直是中國宏觀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中國實施就業優先政策。2018年7月底提出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組合政策中,“穩就業”居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務院還成立了包括20多個部委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

由於退休年齡等標準不一致,各國對勞動參與率的統計並不具有可比性,但賈晉京指出,需要看到的是中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中國每年新增就業數量比所有發達國家加起來都多。

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達984萬人,已完成全年計劃的89.5%。

三是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中國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43億人、1.96億人、2.39億人、2.04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

同時,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領域加快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超過4%,

此外,宏觀政策也保持對民生問題的高度敏感性。針對近期豬肉價格的快速上漲,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措施平抑價格。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36個大中城市的豬肉價格漲幅近期已出現回落。

問題三:應對風險,中國經濟底氣何在?

李克強指出,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上升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發展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

首先,龐大的國內市場將持續釋放需求拉動力。

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同時也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市場潛力所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較強,內需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接近8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達到60.1%,消費增長處於需求升級非常快的階段。

從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速度來看,如果扣掉汽車零售,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同時,服務性消費保持較快增長。

火爆的假日經濟也折射出消費市場的活力。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期間,中國接待國內旅遊總人數1.0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

內需的穩定還會帶動外資的進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中國做好內需市場,也會吸引全球的研發投資、技術投資、信息投資等大規模進入中國。

其次,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將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

付淩暉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活力在增強。

一方面,改革開放發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目前營商環境在持續改善,新登記註冊企業數量大量增加,前8個月日均新登記企業達到1.9萬多戶。

另一方面,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進一步打開開放的大門,進一步擴大服務領域的開放,明年要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為外商投資提供良好的環境。從這些方面來看,發展動力在持續增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低成本優勢在中國已經逐漸消失,現在要做的是通過創新和産業升級來支持和促進經濟發展。目前中國創新和新産業發展勢頭良好,但“僵屍企業”仍未得到快速有效地解決,未來仍需進行制度性、結構性改革,來支撐長期的經濟改革和增長。如果改革穩步進行,中國經濟就能以健康的水平繼續發展。

三是足夠的宏觀調控手段和能力將創造穩定的發展環境。

多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而是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了較低的政府負債率,為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預留了政策空間。

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經濟發展釋放出穩定預期。

以房地産領域的預期管理為例,過去,每每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之時,房地産便被用於刺激內需。短期穩增長效果的達成卻潛伏著著房價大漲、金融風險累積等隱患。但此次面對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國內生産需求走弱、經濟發展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等嚴峻形勢,房地産政策基調依然維持不變,宏觀政策定力彰顯。

與此同時,官方還注重增加在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和短板領域的投入,此舉讓中國經濟發展更加平衡,經濟迴旋餘地加大。

近年來,官方不斷給出政策優惠,推動勞動力密集型的外商投資企業向中西部省份轉移。中西部地區承接外資轉移力度加大。

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1-8月份,中國東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6.9%和15.8%。

賈晉京表示,中國經濟的韌性還表現在産業升級方面。全球中高端産業中,“中國製造”的身影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中國對那些出口原材料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來説也是越來越重要的貿易夥伴。面對今年前8個月風險與不確定性都在上升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經濟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