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應急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2019-09-19 07:3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安全生産、防災減災救災、搶險救援等各項應急管理事業也取得長足發展。

9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鄭國光等介紹了我國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相關情況。

自然災害損失降低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國情。”鄭國光介紹説,我國自然災害分佈地域廣,32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高溫、洪澇、乾旱的風險進一步加劇,地質災害風險也越來越高。

“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與32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會商研判和協同響應機制,建立了軍地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搶險救援技戰術打法,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超強颱風、嚴重洪澇災害、重大堰塞湖、重大森林火災、特大山體滑坡和嚴重地震災害,成功實施了各類重特大事故救援行動,把各種災害和事故損失降到最低。”孫華山告訴記者。

隨著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不斷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取得新成效。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21世紀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來降至年均1400人,特別是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

生産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

安全生産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應急管理部始終把安全生産作為工作的基本盤,緊抓不放、持續推動,全國安全生産形勢總體保持了穩定向好的態勢。

據孫華山介紹,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萬人,降至2018年的3.4萬人;生産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實現“雙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數從2001年最多時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

“目前,我國還處在事故的多發易發階段,還是爬坡期、過坎期,尤其是一些新産業、新領域的發展,産生了一些新的隱患、新的風險,對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孫華山説。

應急管理部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産方針,創造性地建立了安全生産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責任體系,持續不斷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

應急救援“全災種”聯合行動更加高效

按照黨中央改革部署,去年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由應急管理部領導管理。

“我們一方面堅持預防為先,全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一方面在繼續履行滅火救援職責的基礎上,承擔起各類災害事故的應對處置任務。水災、旱災、颱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都是我們現在救援的範圍,成了主責主業。”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瓊色告訴記者。

“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實施跨區域應急救援同比增加了26.7%。”瓊色介紹説,在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應急管理部統一調動指揮,力量調派更加迅速,作戰行動更加高效,體現了我國應急管理改革的成效。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以來,應急救援能力顯著提升。為適應“全災種”救援需要,全國分區域布點建設了27支地震、山嶽、水域、空勤專業隊,以及2個消防救援搜救犬培訓基地。在各省組建了機動支隊、抗洪搶險救援隊,各地同步組建了246支工程機械救援隊、2800余支各類專業隊,在邊境線組建了6支跨國境森林草原滅火隊,在黑龍江和雲南分別建設了南、北方空中救援基地,綜合救援能力不斷提升。(記者 姚亞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