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彰顯首都首善 展示大國自信

2019-09-20 07:5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北京作為偉大祖國的首都,與時代同脈搏,與國家共奮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地區生産總值由2.8億元提高到3萬多億元,人均GDP超過14萬元,首都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歷史性成就。

9月19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省(區、市)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吉寧,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林克慶,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圍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奮力譜寫偉大祖國首都發展新篇章”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把握大國首都的時代方位

陳吉寧介紹,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始終堅持把政治中心服務保障放在首位,全力維護首都政治安全,努力為中央黨政軍機關創造高效、有序、優質的政務環境,重大國事和政務活動常態化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形成了“北京服務”品牌。

70年來,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元左右提高到6.2萬元,消費支出百倍增長,特別是服務性消費成為主導,人均期望壽命由52.8歲提高到82.2歲。首都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從5.3年提高到12.5年,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在校學生規模,由不足2萬人增加到86萬人左右,一批高校進入了國家“雙一流”建設之列。

首都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北京將要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將成為國際上唯一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亞太經合組織北京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北京世園會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相繼在北京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現了包容自信的中國形象。

備受關注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即將正式通航,屆時北京將進入航空交通“雙樞紐”時代。目前,總部在京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56家,位列全球第一。

精心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北京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古都,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始終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杜飛進在回答光明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中心一直是北京作為首都的重要功能。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深度融合,彰顯了“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鮮明城市特色,使北京成為更具有包容性、多樣性的現代化大都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著力發揮全國文化中心作用,積極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北京正在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魅力之城,並朝著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誌闊步邁進。

近年來,北京著力推進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城市治理,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和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全過程,融入市民生産生活的各方面,努力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最好的城市。

持續推進故宮、天壇、頤和園、週口店遺址等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推進中軸線申遺和老城復興,推進衚同和四合院、會館、名人故居等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老北京新氣象,老衚同新生活”已經成為今天北京的生動寫照。

149家大小劇場、329家電影院、5800多家公共圖書館、上萬家文化館站遍佈京城。北京市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11.7本。“歡樂春節”“北京之夜”“北京周”等文化活動走向世界各地,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彰顯,北京已成為展示大國文化自信的首要窗口。

建成具有全球影響的創新中心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和國家責任。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資源高度集聚優勢,科技創新實力大幅度提升。北京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6.17%,遠超過創新型國家和地區2.5%的水平。

從創新資源的維度看首都,北京擁有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及86萬左右的在校大學生。

北京也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城市,每天新産生約200家創新型企業,創業投資金額和案例數都佔全國的30%左右。在最新的獨角獸榜單中,北京有82家企業入選,佔全國近一半。在人工智慧領域,全國60%的人工智慧人才聚集在北京,全球人工智慧企業100強中,中國有6家,其中北京有5家。

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創新活力競相迸發,高精尖産業蓬勃發展。

在創新文化方面,北京大力加強知識産權創造、保護、運用工作,特別注重加強創新教育,提高市民的創新意識,讓尊重知識、尊重創新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領跑世界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中,有一半來自於北京,這充分證明首都為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持續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董城 張景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