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改革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和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等舉行發佈會

2019-09-20 12:58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新辦就用地審批和改進國土空間規劃審查等舉行發佈會 中國網 宗超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9月20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介紹改革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和改進國土空間規劃審查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改革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和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劉國洪先生,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負責人燕琴女士。

下面請趙龍先生作介紹。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 中國網 宗超 攝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 趙龍 】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部近期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集中推進兩項改革:一是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這主要是面向企業和群眾;二是改革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這主要是面向地方人民政府。在此,我向大家簡要作3點説明。

第一,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與廣大企業和群眾利益直接相關。機構改革前,由於規劃職責分屬不同的部門,行政相對人需要向兩個部門分別申請城鄉規劃許可和建設用地審批,其中很多內容高度相近,客觀上存在同類事項多頭審批、重復審查、交叉審查、流程複雜等問題,增加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影響了投資落地的效率。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為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創造了條件。自然資源部黨組在廣泛徵求意見、反復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著眼于實現職能優化協同高效、便民利企,著眼于解決規劃許可、用地審批中的“堵點”“痛點”,出臺了《關於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推進規劃用地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通知》,通過“3個合併”“1個簡化”,即,合併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合併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准,多測整合、多驗合一,簡化報件審批材料等,進行了流程再造,完善了便民措施。改革後,審批事項將大幅度合併精簡,報件材料將大幅度減少,審批時間將大幅度壓縮,同時也減少了行政資源的浪費,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降低行政相對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方便投資落地。《通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時,社會公眾給予了積極評價並充滿期待,堅定了我們推好這項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改革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提高效能,促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機構改革前,報國務院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都超過100個,同時審查中存在著事權不清、內容過泛、技術爭論多等問題,導致審查時限過長,有的規劃甚至批准之日就是到期之時,嚴重影響了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為解決上述問題,自然資源部對規劃審查報批制度進行了改革,並下發了《關於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按照管什麼就批什麼的原則,一是報請國務院同意,減少報國務院審批城市數量,除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及國務院指定城市的規劃由國務院審批外,其他城市均由省級政府審批。二是壓減審批內容,按照權責一致原則,國家層面主要負責對國家需要管控的內容進行審查:包括規劃的目標定位;包括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的劃定與落實以及體現區域特色的自然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包括建設用地規模、開發強度、用水總量和強度、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公共空間等主要控制性指標;包括城市、區域間的空間格局及相鄰關係等;其他由地方負責審查。三是大幅縮短審批時間,將審查時間由過去3年甚至更長時間,壓縮到半年左右。以切實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權威性,促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三,要務實協同推動改革落地見效。這兩項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自然資源領域的重要成果。目前,改革的任務、要求、實施路徑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我們將加強指導,搞好培訓,督促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細化責任,保證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達到便民利企、群眾滿意的實際效果。同時,鼓勵地方進一步探索實踐,及時發現並研究解決影響審批效率、不便民的問題,不斷改進提高。在改革審批制度同時,堅持放管結合、放管並重,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動用大數據、遙感影像、空間規劃“一張圖”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嚴肅查處懲治規劃實施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希望通過這些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制度方面的改革,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襲艷春】

感謝趙龍先生的介紹。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請問趙龍副部長,剛才提到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在內容上高度相似,請問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的改革?

【趙龍】

謝謝你的提問。這兩項改革,一個是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一個是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改革有兩個大背景:第一個背景,《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第二個背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這兩項改革都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的。

大家知道,過去的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分散在兩個部門,規劃許可在規劃部門,用地審批在原來的國土部門。規劃許可依據的是城鄉規劃,用地審批依據的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同時各自形成了一套審批體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機構改革,中央在國土空間規劃方面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個決定是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融合為一個規劃,叫做“國土空間規劃”,實現了“多規合一”。

第二個決定是組建了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的職責。在這個背景下,機構和職能整合以後,我們也對原有的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進行了系統梳理。在梳理和調研中,以及跟企業接觸中發現,這兩項審批制度確確實實是高度相似的,包括審批的形式和審批的內容。舉個例子,在項目立項之前有兩項前置審批,一是規劃的選址,二是用地的預審。規劃選址主要是解決項目能不能在這兒選址的問題,用地審批主要是解決能不能拿到這塊地的問題。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兩項都是所在項目能不能在這個空間落地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回事兒。但是,因為原來是屬於不同的體系,所以大家要在不同的部門之間進行申請、審查和報批,産生了大量的重復和浪費。所以,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對兩項審批制度,即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進行系統梳理,凡是能夠合併成一塊的、高度相似的,我們都進行了合併,這就形成了“3個合併”和“1個簡化”,目的是方便相對人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

您剛才提到為什麼這個時間開展這項改革,實際上是三句話:第一,全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這兩項改革創造了條件。第二,這兩項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自然資源領域具體的重要成果。第三,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英明和正確,對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謝謝。

【中國新聞社】

您剛才提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核心是“3個合併”和“1個簡化”,能否再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趙龍】

這個問題請燕琴女士作回答。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負責人燕琴 中國網 宗超 攝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負責人 燕琴】

實際上規劃用地的“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是我們對這項改革的一項簡述、簡稱,核心是把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相關手續和文書能夠合併的進行合併,能夠簡化的進行簡化,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相對人的成本,核心歸納為“3個合併”和“1個簡化”。

第一個合併是在建設項目立項階段,將原來由兩個部門發放、功能內容相近的,並且都是為了項目核準、備案前置條件的用地預審意見、選址意見書合併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同時,還規定了對於使用已經依法批准的建設用地進行建設的項目不再辦理用地預審。

第二個合併是在用地報批以後,將原來由兩個部門發放,內容高度一致的,均體現政府對行政相對人監管關係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准書合併,形成新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同時,也考慮行政相對人的需求,從方便行政相對人的角度,對於劃撥土地,實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劃撥決定書同步辦理、同步核發。對於出讓土地,在簽訂出讓合同時,同步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三個合併是多測整合、多驗合一。在機構改革前建設用地審批、城鄉規劃許可、規劃核實、竣工驗收和不動産登記,這些環節都需要開展測繪,且不同環節測繪成果的要求和標準都不一致,測繪成果不能通用,相對人也需要向多個部門多次提交不同的測繪報告,這樣既增加了行政相對人支出成本,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因此,這次改革要求“多測合併、聯合測繪、成果共享”,特別強調原則上不得重復審核和要求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多次提交對同一個標的物的測繪成果,確有需要的,可以進行核實更新和補充測繪。

另外,在機構改革前,項目竣工驗收涉及規劃核實、土地核驗、不動産測繪等多個驗收事項,這些都分設在不同部門,增加了辦理的難度。這次改革提出,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將上述核驗事項合併為一個驗收事項。我們在調研浙江省的時候,浙江省介紹他們首先在杭州和義烏實現的多測整合,就是把土地核驗、規劃核實、綠地核實、人防核實、消防核實、地下管線核實和房産測繪,這七項測繪事項合併為“綜合測繪”一個事項,房地産竣工測繪由原來的30-60個工作日大幅地壓縮到15個工作日,常規的工業項目由原來15-30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

“1個簡化”是指簡化報件審批材料,這次明確規定,除法定的批准文書和證書以外,地方自行設定的各類材料一律要取消。同時,要加大信息共享力度,能夠通過政府內部信息共享取得的資料,不得要求行政相對人提交,前期已經取得並且沒有變化的材料,也不得要求重復提交。核心就是不能增加行政相對人的負擔,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如何讓群眾和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謝謝。

【趙龍】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在剛才燕琴同志的回答基礎上做一個補充。這次的改革特別是“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我們評估是為了達到兩個效果:一是便民利民,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使大家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政策制定和實施監管。

第一,便民利民方麵包括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多審合一、多證合一”以後,行政相對人或者辦手續的人不需要因為同一個事項在兩個部門間來回奔波。過去是規劃要去辦個手續,用地要去辦個手續,至少在兩個部門間來回奔波。據我了解,有的企業為了加快進度實際上是兩套班子,一套班子在跑規劃,一套班子在跑土地,苦不堪言,大家也很有意見。實際上這兩項是高度相似的,所以這次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是減少人的投入和精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二是同一個事項只辦一個證件就可以了。過去規劃許可要辦一個證,用地審批要辦一個證,企業看似拿了好幾個證件,但這些證的效用是一致的。三是剛才提到的測繪方面,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到進行驗收等等,整個基本建設投資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測繪,我們也統計了一下,大概有將近15項需要測繪。過去主要的問題是測繪的標準不統一,同一個事項一個部門測繪了,或者是一個事項測繪了,但不能通用到下一個事項,所以要多次測繪,這樣不僅浪費大家的很多精力,同時也增加了很多成本。驗收方面,過去涉及到規劃和土地的驗收有三個,第一個叫規劃核實,第二個叫土地核驗,第三個叫不動産測繪。這三個驗收實際上也是高度相似和一致的,這次也把它們合併到了一塊。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地方為了規避責任,自設了很多要件和審查內容,把報件增加,把流程做的複雜,這次也明確規定法定要件以外的要件和程序一律取消,這是一個硬性規定。從這方面來講,這次“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可以説解決了營商環境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大家辦事很不方便,投入大量物力財力的問題,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二,在減少行政資源浪費方面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國一直在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使政府從具體的、繁瑣的、微觀的行政審批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多的進行法律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同時加強對各項事務的監管,從而打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一個事項多個部門審批或者一個事項分成多個審批事項,本身就是對公共資源或者政府行政資源的巨大浪費,大家都陷入具體日常的審批事務中,也很難有精力靜下心來研究一些在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管理和整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制度設計、政策體系、法規完備方面的研究。所以,通過這次改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府真正應該做的職能和事項中來。

這項改革在向社會公眾廣泛徵求意見過程中,大家的評價還是比較正面的,特別是企業、公眾和自然資源系統,對這項改革都充滿了期待,也增強了我們推進這項改革的信心。但實事求是的説,改革的效果還是需要在實踐中體現,這是我們經過評估以後,預期要達到的目標和效果,但是真正的實際效果怎麼樣,我們還會跟地方的同志一道,及時跟蹤改革的進程、評估改革的成果,如果發現跟我們的預期有差距的話,我們還會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梳理,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儘快地加以解決,以切實達到我們希望達到的便民利民、優化營商環境、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切實減少行政資源浪費的效果。謝謝。

【經濟日報社記者】

過去規劃審查報批時間特別長,所以頗受詬病,剛才趙部長也提到有時批准之時就是到期之日,這次改革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謝謝。

【趙龍】

這個問題請國洪同志回答。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劉國洪 中國網 宗超 攝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 劉國洪】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趙龍先生給大家介紹了,這輪機構改革之前,涉及國土空間的規劃主要有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還有一些和空間利用相關的專項規劃。按照中央的要求,將這些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以後,實現了“多規合一”,重復規劃、內容衝突、多頭管理的狀況相信會得到根本的改變。在構建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過程中,我們也針對原來規劃審查報批過程當中存在的事權不清、內容過泛、技術爭論多、審查週期長等突出問題,同步改革了規劃審查報批制度,具體來説有三個方面:

第一,報請國務院同意後,減少由國務院審批城市的數量。原來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城市分別是108個和106個,都比較多。新規劃體系構建以後,由國務院審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城市範圍僅限定在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以及少數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當中重要的節點城市,和需要對重要資源進行特殊保護的城市,其他城市的規劃由地方人民政府來審批。

第二,分級審查備案,簡化審查內容。我們將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分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備案制度,同時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今後由國務院審批的規劃,國家層面只對國家需要管控的內容進行審查,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規劃的目標定位;二是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的劃定和落實情況,體現地方特色的自然、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三是建設用地的規模、開發的強度、用水的總量以及強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公共空間等主要控制性指標分解落實情況;四是城市、區域間的空間格局以及相鄰關係等等。其他內容由地方負責審查。

第三,優化審批程序,大幅縮減審批時間。原來無論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還是城市總體規劃,都對規劃大綱和規劃成果這兩個環節進行審查,新的體系構建,我們考慮把兩個環節合併成一個,今後只對規劃成果進行審查。同時我們優化審批流程,改進審查機制,大幅縮減審批時間,將報國務院審批規劃的審查時間壓縮到半年左右。

通過上述改革,最直接的效果有三個方面:一是大幅縮減審查時間,提高審批效率和行政效能;二是提高規劃時效性,能及時發佈實施,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能夠及時落地,積極順應地方對空間開發利用、保護修復的訴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三是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防止出現規劃審批一拖兩三年,有的甚至規劃批准之日就是規劃到期之時,嚴重影響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麼多,在此謝謝您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趙龍】

我補充兩句。過去的規劃審查,剛才國洪同志講了,我們感到主要的問題包括:一是事權不清,中央到底管什麼和地方到底負責什麼,經常是在中央層面審查時把地方自主能夠確定的也審查了。二是指標過多,指標實際上是跟事權劃分緊密聯絡在一塊的,很多指標地方完全是可以決定的。三是經常陷入技術性的爭論,比如一個城市發展的佈局到底是向東還是向西,甚至到底是在哪佈局什麼,這也往往進行審查,造成的問題是大家不斷的爭論,有些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這樣就把審查時間延長了。這次改革原則很明確,你管什麼就批什麼,規劃自上而下編制,中央政府需要地方怎麼落實國家戰略、落實國家意志,把這些指標和內容作為審查要點,至於地方怎麼發展,地方怎麼按照中央的管控目的和戰略來進行發展,由地方來自主決定。這不僅僅是效率的提高,更是管理思路的變化。中央審什麼實際上就是幾個方面:一是規劃的目標;二是管控的邊界,比如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還有區域內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自然、歷史、文化的保護體系,這些要求是不是都落到規劃上了;三是一些重要的指標,比如水的問題、建設用地規模的問題等等。還有一些相鄰關係,區域協同發展,這個城市和相鄰城市的關係,不能把自己的規劃影響到其他區域。這些是需要重點管控的。

這裡面還含著一個想法,我們相信地方人民政府是希望把空間規劃編制好的,而且是希望編制出一個促進高質量發展、滿足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管理的規劃。在這個前提下,中央把中央該管控的事情管控好,同時給地方更大的自主權,在空間佈局上結合地方實際進一步優化。按照這個理念和思路改革規劃審查報批的程序和體系。我就補充這麼多。

【中國日報記者】

改革需要上下聯動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我的問題是,自然資源部對於地方推動落實改革方面有什麼具體要求?謝謝。

【趙龍】

謝謝你的提問。我非常贊同你説的這句話,改革是需要上下聯動的。作為中央政府或者自然資源部來講,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制定政策、明確規則,具體的還需要我們和地方共同努力來細化落地。借此機會,給地方特別是自然資源系統的同志,就這兩項改革提出一些要求。

第一,強化改革意識。這一次的兩項改革,目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是明確的,下一步需要我們做的就是要把它落細、落地,能夠確確實實取得實際效果。同時我們也在考慮,畢竟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所以我們希望各個地方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只要是在國家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只要是對優化營商環境、便民利民措施有利的改革舉措,都可以進行大膽的試、大膽的改革,特別是在審批制度改革方面,進一步提高效率、進一步便民利民,這方面我們部裏堅決支持,我們也會及時總結大家在改革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及時上升到國家層面在國家推廣。這是第一點,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精神,強化改革的意識,有改革的本領和方法,保證這件事情的落地。

第二,地方要儘快制定實施細則。這次關於“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的文件,對中央事權的事項進行了明確,對於地方事權的一些事項,地方要按照《通知》的要求進一步細化細則。在梳理過程中我們發現,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兩者之間有一些審批層級不一致的地方,國家層級和地方層級不一致的地方我們已經解決,省一級的層級和市縣一級的層級不一致的地方也請各地通過制定細則把它進一步明確,從有利於優化高效的角度把它落實。所以各地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儘快制定細則,把措施進一步落地。

第三,加強內部整合。目前機構改革已經到位,原來規劃的職能和原來國土的職能都合併成為自然資源的職能。這一次我們把兩項審批進行了合併,但是在我們內部也必須要把規劃審批的機構和用地審批的機構進行整合,絕不允許在我們內部還存在兩個部門審批的現象。據我們了解,這個現在大部分都已經整合,但還有個別地方在分頭進行審批,所以這次一定要把內部機構的整合做好。

第四,對現有審批程序和要件進行全面清理。剛才我跟大家介紹了,這次明確要求,凡是法定以外的要件和程序,一律取消或者撤銷。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對自己內部的要件和程序進行清理,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落實。同時要規範、簡化、標準化,要把要件和程序公佈出來,公開、透明、一目了然,中央已經有多次要求,實際上大家也都這麼做,但是要把它進一步優化。在這方面我們也歡迎企業、媒體,包括各個方面幫著我們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一旦發現還有自設要件、自設程序的,可以跟我們反映或者投訴,我們將認真嚴格的進行糾正,嚴重的還要做嚴肅處理。

第五,推進信息共享。這次文件中也明確,凡是能夠通過政府信息共享獲得的有關文件、證書等材料,一律不得再讓行政相對人提供,凡是在審批過程中前期已經獲得過的信息,一律不得再讓當事人提供。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主動跟各級黨委政府彙報,要跟各個相關部門積極協調配合,及時的將能夠共享的信息收集過來,便於在下一步工作過程中方便行政相對人。同時,各項審查的信息,我們手頭通過審查衍生出來的各項數據,也要及時在社會公眾和政府之間共享,要主動,而且這也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兩個共享,一是要請相關部門的信息與我們共享;二是我們要主動把我們的信息與政府的其他部門,甚至是公眾、社會進行共享。

第六,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目前在國家審查層面,基本上取消了紙質報件,都是用遠程系統進行報送,減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各地也要按照系統建設的要求,儘快實現電子化遠程報送,來進一步提高效率。同時,要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等手段,在做好保密處理的情況下,更好的方便相對人在線辦理和查詢。這是在“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方面地方要做的。

在空間規劃審查制度改革方面,我們要求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要理清省級審查的要點和重點,明確事權,該省級管控的要進行審查,該市縣一級自主決定的,把審查內容交給市縣一級的政府,這樣也是明確事權、提高審查效率,提高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非常謝謝你的提問,通過這個提問我們對自然系統下一步如何貫徹好改革的決定和兩個文件的精神提出了一些要求,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這次改革將國土空間規劃的審查報批制度是下放到各個省,在這個過程中部裏是如何做好監督實施的?怎麼做好放管結合、放管並重,讓各省的規劃能夠做的更好?謝謝。

【劉國洪】

謝謝你的提問。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新的國土空間規劃正在按照五級三類四個體系在整體構建,中央文件下發以後,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管體系、法規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都在穩步推進,今後審批權下放,不等於我們就不管了,實際上是要靠制度建設來構建自上而下的一套規範體系,比如對於審查的要點、審查的程序都有明確規定。

按照中央的要求,我們正在做幾方面工作,一是部署規劃編制,二是組織發動行業力量,三是開展交流培訓,四是推動基礎建設。特別是基礎建設,現在正在開展立法工作,國土空間規劃法在全國人大的統一組織下,目前已經在穩步推進。各級規劃編制審批的辦法也已經初步形成,技術標準規範也將陸續發佈。比如大家普遍關心的三條控制線怎麼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國土開發適宜性評價怎麼做,以及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分區、用途分類,市縣規劃編制特別是“一張圖”的構建,我們都有規範體系。

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作用,上下傳導聯通共通,構建整個監管體系。事後,在整個規劃實施管理當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遙感監測,以及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及時比對、及時監測,發現國家該管控的方面有沒有突破,及時糾正、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從事前、事中、事後的整個體系,規劃編制、規劃審批、規劃實施監管,整個體系構建當中來實現國家自上而下的管控和傳導,實現橫向之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之間銜接。按照中央的要求,今後涉及到空間利用的各相關專項規劃,交通、水利、能源,只要是和空間利用相關的都要疊加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確保規劃能夠按照“一張藍圖幹到底”的要求來落地和真正實施好。謝謝。

【趙龍】

我補充兩句。第一,批的時候把國家該管的都管起來,批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監管了。第二,為什麼要快點批呢?因為快點批才能夠馬上進行實施,要不規劃期都快結束了才批下來,規劃都沒法實施了。第三,我們現在正在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平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這就是後期監管,規劃一旦批准以後,納入到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平臺,最後形成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的“一張圖”。這一張圖是自上而下貫通的。

同時,大家可能注意到,中發(2019)18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裏面非常明確,規劃一經批准就必須嚴格執行,要修改規劃,必須是經過評估和批准以後,才能按照規劃的修改程序進行修改。規劃一旦批准以後,下一步大家要做的就是實施這個規劃,同時作為上級部門來講,就是監管下級規劃的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實際上對下一步審批制度也有很大的改革要求。因為現在規劃還沒有完全批准和編完,編完以後是監督規劃的執行,監督規劃的執行現在有很多的技術方法,比如遙感監測,衛星遙感現在可以做到一年兩次到三次的循環,一旦發現違反規劃的行為,馬上嚴肅查處,再加上大數據等其他信息優化手段,完全可以做到。

中央也明確要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放管結合,在管方面如何加大力度?一方面,我們現在有一些成型的手段;另一方面,是我們在不斷豐富這些手段,而且我們要進一步明確管控的規則,為下一步規劃的實施和規劃的許可打下路子,真正通過監管減少微觀層面具體的審查。通過“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實現一張藍圖真真正正幹到底,體現國家的戰略和地方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就補充這麼多,謝謝。

【襲艷春】

還有關心的問題嗎?如果沒有問題,發佈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三位發佈人,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