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農村産業革命帶來綠色動力

2019-09-23 07:4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全面深化改革以來,很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解決了一系列深層次障礙和矛盾。但要確保實現“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還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在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指出,要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從老百姓身邊事改起,適時推出一批切口小、見效快的政策性創新,解決了民生領域許多操心事煩心事,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全國各地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各項深改工作。本報今日起開設《全面深化改革·百姓獲得感》欄目,全面反映各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發生“化學反應”的生動實踐。

今年的豐收節到來之際,貴州農民格外喜悅。過去一年,茶葉、辣椒、刺梨、火龍果種植規模都排在全國第一,農業增加值增速高居全國首位。貧瘠的貴州高原在農業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這得益於該省全面推進一場深刻的農村産業革命,為全省經濟的高速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綠色動力。

用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的話來説,這場革命是“逼”出來的。由於先天不足,貴州農業分散生産、粗放低效、結構單一等問題十分突出,省委、省政府迎著困難想辦法,他們認識到落後的領域正是釋放潛力的地方。2018年初貴州提出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産業革命,確定了産業革命的“八要素”:産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籌措資金、組織方式、産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全省農村對照“八要素”查找差距,什麼缺補什麼,什麼弱強什麼。一年多來,這場農村産業革命給貴州帶來了巨大變化,也深刻影響著農民的觀念。

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的天龍鎮土地平整、交通便捷,但常年乾旱缺水,農民都種植玉米等低效作物。2018年,這個鎮通過引導和鼓勵,組織農民開展了“倒田坎、修溝渠”,激發了群眾參與農村産業革命的激情。村民一年之內就自發“倒”出了1400多畝水肥一體化的農田,種植上了娃娃菜、蓮花白、辣椒等蔬菜。年增産值1300萬元,解決500余人就業,促進農民增收519萬元。

群眾的積極性激發出來了,但農村有文化的青壯年勞動力嚴重不足,技術服務和培訓的跟進解決了這一問題。

“山藥小分隊、茄子小分隊、蘿蔔小分隊、生薑小分隊……”這是一支支農村産業革命蔬菜産業專家團隊,8個優勢特色蔬菜品種對應8個專家小分隊,由來自貴州省內30位專家和省外6位專家組成,重點對深度貧困縣、十大蔬菜生産基地縣和32個蔬菜生産大縣等開展經常性技術指導和服務。一年多來,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平臺,貴州累計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8000余人,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13069人。讓“莊稼漢”變為“新農民”。

改變生産組織方式,從“戶自為戰”向産業發展共同體轉變是貴州農村産業革命的突出特點。他們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有效提升了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

位於貴安新區的高峰鎮,在浙江、上海和本地從事葡萄種植的農民組成的申浙葡萄專業合作社,採取大棚栽培、大數據監測等先進技術引種了40個葡萄品種。通過研究所專家+合作社“土專家”開講授課的培訓方式,將先進技術推廣至周邊5村近千戶農戶,建成了集葡萄引種、試種、推廣、培訓、觀光于一體的多彩葡萄示範區。

去年以來,貴州全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佔比明顯提高,蔬菜、水果、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等五大經濟作物規模基地由2017年的3016個增加到4208個,增長39.5%。今年,他們提出以茶、食用菌、蔬菜、生態畜牧、石斛、水果、竹、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油茶、辣椒12大特色産業為主攻方向,12位省領導分別負責一項特色産業。通過進行農村産業革命,貴州全省實現農民變股東496.75萬人、人均增收481元,其中貧困人口125.16萬人、人均增收828元。(記者 呂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