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製造”加速向“廣東智造”躍升

2019-09-24 08:43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智慧機器人方陣,時速高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搭載“天宮二號”上過太空的“靈活手”……數日來,“廣東智造”匯聚佛山,“大國重器”組團登場。

9月20日至22日,第五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稱“珠洽會”)舉行,來自珠江西岸八市的裝備製造企業攜“看家産品”亮相,其中“黑科技”産品層出不窮,充分彰顯“廣東智造”硬實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工業經濟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實現由弱到強,由單一到健全的巨大轉變,以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為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以先進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製造業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正逐漸成為廣東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健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已經形成。

來自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省重工業産值佔比從1949年的12.4%增加至2018年的68.2%,規上先進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佔比從2012年的48.1%提高到2018年的56.4%。

珠江潮涌天地寬,灣區起航正當時!當前,廣東“製造”正加速向“智造”躍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産業轉型升級,不斷構建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廣東早日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目標。

結構優化

形成行業較為齊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工業經濟基礎極其薄弱,重工業佔比較低。按當年價計算,1949年全省重工業總産值僅為0.94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産值為12.4%。當時,廣東工業主要生産機制糖、布、水泥等衣食消費品及基礎建設産品,而原材料、電力、燃料等基礎重工業基本為空白。

矗立在珠江岸邊的廣州大鐘樓——粵海關博物館大樓中,有一張頁面發黃的加工貿易手冊,靜靜地陳列在博物館展廳,編號為“順德01號”,其上註明“順德縣加工裝配料件、成品進出引進設備”字樣。資料顯示,這是全國第一份加工貿易手冊,屬於1978年成立的順德大進製衣廠。

從那一年開始,在珠三角地區率先涌現了東莞太平手袋廠、順德大進製衣廠和珠海香洲毛紡廠等中國第一批“三來一補”企業,廣東製造業開啟發展加速度。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廣東加大對石化、鋼鐵、汽車等大型重工業項目的建設,重工業保持較快增長,比重不斷提高。2010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重工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突破60%的關口,為60.5%。到2018年,廣東重工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8.2%,輕工業佔比為31.8%,工業結構重型化趨勢不斷加強。

浩蕩珠江,千年來奔騰不息!經過70年的艱苦奮鬥,廣東實現工業經濟由弱到強,工業結構由單一到健全的巨大轉變,已經擁有從採礦業、到製造業再到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的完整工業行業體系。

同時,新興工業行業正從無到有,迅速發展,以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為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以先進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製造業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正逐漸成為廣東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行業較為齊全,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健全現代化工業體系已經形成。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工業行業結構發生明顯調整。2012—2018年,在41個行業大類中,有29個行業的工業增加值比重變動幅度超過10%,佔所有行業數的70.7%。

70年來,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經濟基礎極其薄弱,到改革開放初以“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粵家電”為代表的廣貨譽滿華夏,再到如今,經過産業結構不斷升級發展,以高端電子信息産品、汽車、智慧裝備等為代表的“廣東智造”行銷全球,我省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工業經濟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産業升級

從“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9月20日上午,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圓項目在廣州開發區投産,該項目是我省唯一量産的12英寸芯片生産線,以高端模擬芯片、汽車電子、生物醫療檢測、5G前端模塊等國內較稀缺的産品為主要方向,預計實現百億級銷售目標,有效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千億規模産值。

擁抱新浪潮,搶佔産業新高地。如今的廣東,産業結構加速優化,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正在形成,粵芯項目只是廣東製造業升級的一個縮影。

70年櫛風沐雨,70年風雨兼程。廣東産業結構加速優化的重要目標,便是加速向中高端化升級。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廣東已成為全國製造業大省,並不斷推進製造業升級改造,實現“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相繼制定並實施《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廣東省智慧製造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如今,廣東製造業早已不是當初“三來一補”企業加工的服裝、箱包、塑料花的低端産品,而是華為的智慧手機,大疆的無人機、廣汽和比亞迪的汽車等高附加值産品,不斷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全面參與全球製造業産業鏈分工。

數據顯示,廣東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數從2012年的4864家增加到2018年的7607家,企業數量增長1.6倍;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企業數從2012年的13378家增加到2018年的28347家,企業數量增長2.1倍。

與此同時,伴隨企業數量的快速增加,高技術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佔比不斷提高。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佔比從2012年的24.1%提高到2018年的31.5%;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佔比從2012年的48.1%提高到2018年的56.4%。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廣東有13家企業入圍,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上榜,廣東先進製造業再迎來一家世界500強。

多年以來,格力電器始終堅守製造業,從生産空調,到進軍裝備製造,直到如今的千億級多元化製造巨頭,其發展路徑也折射出廣東製造業不斷轉型升級的産業邏輯。

動能換擋

創新驅動為“廣東智造”開啟加速度

一個月前,在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2019)上,華為、大疆、TCL等廣東企業組團亮相,各種創新“黑科技”閃亮登場,“廣東智造”賺足人氣。

展會現場,大疆展區內人潮涌動,現場沙盤布景中移動穿行的小火車,讓現場體驗者直觀感受到智慧跟隨拍攝功能所帶來的“驚喜”。憑藉緊湊輕巧的外形、出色的增穩性能和豐富的智慧拍攝模式,最新發佈的微單單手持專業穩定器“如影SC”備受消費者青睞,而這都離不開大疆強大創新力的支撐。

當前,廣東通過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隨著企業創新投入力度不斷增強,創新成果也在不斷涌現。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堅持以創新驅動促進工業發展,加快新一代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提高工業企業創新能力,鼓勵新技術、新模式成長,著力推進重點産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構建創新型經濟格局。

惠州企業億緯鋰能是行業內少數幾傢具備動力電池全面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可全面覆蓋新能源專用車、商用車、乘用車等不同領域。這一成果有賴於企業長期以來對科技創新的執著。

在該企業展廳,專利證書密密麻麻挂滿了整個墻面,“目前公司擁有1126項專利,約55%是發明專利,我們是把創新當作發展的根本來抓!”億緯鋰能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袁中直説。

這只是廣東製造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擁有研究機構的企業從2012年的2601個增長到2018年的19397個,增長7.46倍,佔工業企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6.9%提高到2018年的38.4%;工業企業研究機構數從2012年的3455個增加到2018年的21740個,增長6.29倍。

創新沒有捷徑,正是由於在製造業重點領域持之以恒的深蹲助跑,才能實現“廣東智造”的起飛跳躍。

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佔生産總值比重達2.6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有效發明專利量達24.9萬件、穩居全國首位,技術自給率達73%,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

今年2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圍繞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完善珠三角製造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在空間佈局上,以珠海、佛山為龍頭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帶,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

對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定位是國際科創中心和世界級先進製造中心,簡而言之就是‘創新+製造’,必須牢牢抓住,不能偏離”。他建議廣東要發揮先行開路作用,堅持創新發展,持續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記者 李鳳祥)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