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兩部門負責人回顧70年來中國減貧成果——告別貧困 走向富強

2019-09-28 07:4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9月27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在北京舉辦第三場新聞發佈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用一組組詳實的數據回顧了70年來中國“三農”領域和脫貧攻堅取得的輝煌成就,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糧食生産連續4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減少到1660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7%……在今天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新聞發佈會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用一組組詳實的數據回顧了70年來中國“三農”領域和脫貧攻堅取得的輝煌成就。

9%的耕地養活近20%人口

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開展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為保障農民基本生活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後,實行家庭聯産承包經營責任制,發展農村商品經濟,釋放政策活力,極大解放了生産力,激發了農民生産積極性,解決了農村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

“吃飽肚子是中國老百姓孜孜以求的夢想,但歷朝歷代都沒能圓上這個溫飽夢,只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才端穩了飯碗。”韓長賦介紹説,1949年,我國糧食産量僅有2264億斤,70年裏先後邁過11個千億斤臺階,現在已連續4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同時,“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也供應充足,創造了世界農業史上的奇跡——用9%的耕地養活近20%的人口,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農業生産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韓長賦介紹,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3%,良種實現全覆蓋,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標準農田達6.4億畝,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人拉牛耕成為歷史,我國農業已進入主要依靠科技裝備驅動的新階段。同時,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發展,農藥化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打農藥也從過去的肩扛手提變成了無人機作業。

70年來,我國形成了一套中國特色的“三農”政策體系。韓長賦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告別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建立農業補貼制度,土地承包期將再延長30年,推行“三權分置”改革,這些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將長期起作用,也將長期堅持。

當前,我國開啟了鄉村振興新篇章。“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解決溫飽、擺脫貧困後的又一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兩年來,鄉村振興全面啟動,規劃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在統籌推進。”韓長賦説。

韓長賦説,70年農業農村發展有很多寶貴經驗,最根本的有兩條:一條是始終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保證“三農”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一條是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首創精神,保護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

每年1200萬人摘掉貧困帽

“新中國成立前,國家積貧積弱,人民一貧如洗。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同步推進,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劉永富介紹説,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6年多的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重大歷史性成就。一方面,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按照我國農村現行扶貧標準,2013年至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人,每年減貧人數都保持在12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全國832個貧困縣有436個已脫貧摘帽,全國12.8萬個貧困村有10.2萬個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明顯緩解。

“預計到今年底,全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實現摘帽,再經過一年的努力,困擾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劉永富説。

“從這些年的實踐看,發展産業和支持創業是‘五個一批’中帶貧面最廣、脫貧人數最多的。”韓長賦分析説,只要一個地方選準了産業,讓貧困戶加入進來,就能有效減少貧困和防止返貧。

一組數據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截至目前,貧困地區累計建成各類扶貧産業基地達10萬個以上,92%的貧困戶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方式參與到産業發展當中。同時,各地還組建了4100多個産業扶貧技術專家組,聘請了産業發展指導員26萬人。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上半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6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8.4%,增速比全國農民平均增速快了1.8個百分點。

事實上,不管是農民創業還是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産業來脫貧,都會碰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難度也挺大。比如,種植技術、養殖技術。針對這類問題,劉永富介紹了我國採取的解決措施。

一是組織貧困人口進行現場培訓,提升技能。同時,注重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計劃在全國12萬個貧困村,脫貧攻堅期內培育四五十萬個帶頭人,當前已培訓了30多萬人,這些帶頭人培訓以後就可以組織貧困戶參與到産業發展當中來。

二是制定支持貧困人口創業的政策。比如,貧困戶想創業搞産業,但沒有啟動資金,政府可以給他發放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縣建風險基金的扶貧小額信貸。當前,已在全國1400多萬貧困戶中發放了5800多億元,基本上近半數的貧困戶獲得了貸款支持。

攻堅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劉永富表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關係到脫貧攻堅戰能不能打贏。

劉永富表示,首先,要明確工作思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三區三州”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即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地區和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各個省份解決好自己區域內的深度貧困問題,中央各個部門要在政策支持、工作指導等方面,包括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都要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其次,要確定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是明確的,“三區三州”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深度貧困地區,比如雲南昭通、貴州畢節等,各省份要以市或以縣為單位,根據資源和實際編制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確定深度貧困地區。

此外,還要加大支持力度。除了深度貧困地區自身要加大工作力度外,中央和省級層面也要加大幫扶人員選派和資金投入。比如在四川涼山,四川省從涼山州外的地方,調劑了5700人到涼山駐村幫扶;比如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支持,去年新增200億元,其中,120億元用到了“三區三州”;今年又新增了200億元,有135億元用到了“三區三州”。

“如今,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方案已得到較好實施,進度都超過計劃。下一步,我們不能放鬆,深度貧困地區仍然是重點,要繼續保持工作力度,對進度慢的地方要掛牌督辦。”劉永富説。(記者 吉蕾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