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科技之光照亮世界——從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看科技合作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9-10-17 21: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以科技之光照亮世界——從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看科技合作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張泉、溫競華

人工智慧時代數據如何治理;如何實現污水的完全凈化處理;新發傳染病的大規模流行如何預防和阻斷……當前,如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16日開幕的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專家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企業家等共話科技與全球發展的未來。

科技革命産業變革 跨界融合特徵突出

360度賽事直播、遠程醫療、遙控機器故障排除……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鄔賀銓院士向公眾描述著5G的應用將帶來的無限可能。“5G和4G相比,峰值速率提高30倍,用戶體驗速率提高10倍……支持移動互聯網和産業互聯網的各方面應用。”

科技創新的突飛猛進,不斷催生出顛覆性技術、顛覆性産品,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技術路徑、産品形態和商業模式。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充分流動和優化配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新格局,將有利於加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步伐。”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説。

與此同時,科技發展又是把“雙刃劍”,比如,互聯網、大數據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網絡安全、隱私保護問題,人工智慧一旦失去控制可能對人類安全構成威脅……發揮科技優勢的同時抑制其負面作用成為世界共同面臨的課題。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科技發展應遵循全球共同的價值準則。中國將進一步推動構建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範有序、協調一致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與各國一道,共同努力促進全球科技治理體系變革與發展,服務於可持續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

應對全球性挑戰 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解決

能否對未來人類疾病做出準確而全面的預測;哪些新技術可用於癌症的早期診斷和預後監測;社會變遷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影響……16日發佈的“2019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展示出科技界高度關注的研究方向。

當前,人類社會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依然面臨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和食品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生態環境污染、傳染性疾病和貧困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

“應對這些高度複雜、充滿不確定性的重大風險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承擔、獨立解決,需要各國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需要各國科技界的通力合作。”白春禮説。

當前,中國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低碳、協調高效、普惠共享的發展新路子。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例如,中國科學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海外科教中心,結合當地的需求和特點,開展了實質性科技合作,為改善當地人民生活、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全球科學界正處在凝聚共識、共聚發展的時刻。”國際科學理事會主席達亞·瑞迪説,解決全球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科學和技術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必須要通過合作夥伴關係,經過跨行業、跨領域的科學、技術創新,進行一體化通力合作。

攜手深化國際合作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以國際科技合作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已邁出實質性步伐,多種合作機制的創新探索架設起國際科技合作的橋梁。

中國科學院積極構建亞太、亞歐、亞非地區協同創新網絡體系,搭建高效務實的科研合作平臺;中國工程院構建起“一帶一路”國際工程科技合作基本框架;中國科協2016年正式啟動“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培訓“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科技人才2715人次,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合作培訓我國科技人才23600人次……

與此同時,中國大力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為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築牢根基。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從1992年的0.2%提升到2018年的8.47%,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表示,人的科學素質是人類進步之基、世界可持續發展之根、文明互鑒之魂。以科學素質為人類發展築基,才能應對共同挑戰,迎接美好未來。

“全球競爭的時代,亦是全球合作的機遇。”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全球科技界需要以戰略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寬闊的胸懷,前瞻世界科技發展新態勢,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科技創新,打造世界科技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