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教育扶貧的中國方案點讚

2019-10-19 08:1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教育在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再窮不能窮教育。2018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已連續7年保持在4%以上。瞄準教育發展短板,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施“兩免一補”,大力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全面改薄、教育脫貧攻堅等重大工程項目,截至2019年3月,全國2717個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佔全國總縣數的92.7%;學生資助實現了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2018年全國資助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近1億人次。

2013年以來,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先後啟動實施了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和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專項補助資金1699億元,帶動地方投入3700多億元,全國新建改擴建校舍2.21億平方米、體育運動場地2.1億平方米,全國99.8%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20條底線”要求。

高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主體,也是創新的匯聚地。近年來,我國各高校積極參與到扶貧行動中,知識扶貧、科技扶貧、産業扶貧。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巡視員晁桂明説,2018年各高校通過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幫助定點扶貧縣改善教學設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建立助教支教團隊和實踐基地。如清華大學開展遠程和面授相結合的教育培訓,先後建立1100多個縣級遠程教學站,其中包括550余個國家級貧困縣,累計培訓學員240余萬人。南開大學幫扶甘肅省莊浪縣建設29個“公能”素質教育發展教室,升級配置創客教育設施,實現鄉鎮小學基本全覆蓋。

高校還通過調研、科研、産業結合,開出了脫貧攻堅的藥方。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陜西省合陽縣聯手,派出專家、教授,實施項目幫扶52個,投入幫扶資金600余萬元,培訓貧困和專業技術人員1萬多人次,引進動、植物新品種90余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688戶,帶動貧困人口8000余人。華南理工大學為雲南省雲縣打造“雲遊雲縣 康養一生”的總體形象,制定全域旅遊規劃項目包,預計2025年雲縣旅遊人次將突破1000萬人次。

更多高校發揮學科優勢,將自己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助推貧困地區的種養業、手工業、農産品加工業等傳統産業發展升級,形成經濟發展新業態,助推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華中農業大學組建29支教授團隊,設立産業攻關項目39個,投入項目資金888萬元,為湖北省建始縣培育景陽雞、獼猴桃、枸杞等10個優質特色産業,2018年産業總産值達15.62億元,其中規模過億元産業5個。

每年一屆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也成為學生參與脫貧攻堅的舞臺。雲南“彩雲本草”團隊的創始人趙慶早,老家地處烏蒙貧困山區。趙慶早與一群有著創業夢想的大學生,註冊成立了昆明癡香土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具有節水、保水、保肥作用的“保水劑”專利使用權,返鄉與農戶建立合作社,帶領當地農民發展中藥材種植,讓原先只能長出土豆與玉米的貧瘠土地,長出珍貴的中草藥材,幫助當地村民增收。

2019年,全國又有122萬名大學師生、23.8萬個創新創業項目深入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城鄉社區,對接農戶74.8萬戶、企業2.42萬家,簽訂合作協議1.68萬餘項,産生經濟效益約64億元,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記者 佘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