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再發力

2019-10-29 09:11 來源: 浙江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最多跑一次,改革再發力
——浙江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15週年特別報道之四

把“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2018年12月10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吹響新號角。

這一號角高亢嘹亮,與實施十幾年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同頻共振,堅持通過改革使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一號角催人奮進,引領全省上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9年起,推行群眾和企業兩個全生命週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同時,全面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務、公共場所、社會治理等領域延伸擴面……隨著民生關切點由數量向質量、傳統向新型、物質向精神轉變,浙江正在不斷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讓“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承諾變為現實。

理念先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群眾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最多跑一次”改革被浙江群眾視為最大的為民實事。

自2016年12月正式提出,這項改革一直堅持當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大力倡導的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近3年來,這項改革已惠及在浙江的企業和你我。

今年5月,青田人林惠潔在辦公室點點鼠標就辦完了退休手續。她的同事老王早5個月退休,卻足足跑了7個部門提交了7份材料。

讓“林惠潔們”辦事如此順利的,就是“一件事”改革。圍繞每個人從出生到身後的全生命週期,浙江梳理形成上學、就業、婚育、退休等9個階段24件“一件事”,並推動民生領域30多個重點改革項目落地。

這項改革突破了部門視角的傳統改革模式,形成了以群眾辦事視角為方向的新方法。所有“最多跑一次”改革莫不如此: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做到讓人民群眾參與、讓人民群眾做主、讓人民群眾受益、讓人民群眾滿意。

從配套設施落後、環境臟亂差的老舊小區,到引入雲管家“智慧管理”成為現代化幸福家園,杭州下城區知足弄社區今年大變樣。社區黨委書記徐立瓊説,關鍵是居民們積極參與,不僅集體商定五方面重點改造內容,還熱心參與維護施工期間的社區秩序,“非常給力”。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垃圾分類、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關鍵小事”,近年來陸續登上各地民生實事清單。今年,杭州試點老舊小區“最多跑一次”式改造,計劃到2022年底全市改造老舊小區約950個。在這個過程中,群眾參與是改造的必要條件。

群眾支持,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熱點難點再發力的動力。

發送旅客235.54萬人次,同比增長13.2%,成為長三角最繁忙的鐵路樞紐,這是杭州東站樞紐今年國慶期間面臨的大挑戰。但讓廣大乘客意想不到的是,東站沒有往年那般擁擠。高鐵換乘地鐵零等候,上廁所零排隊,小客車出停車場秒過閘……便民“黑科技”在這裡雲集,“未來樞紐”呼之欲出。

杭州東站樞紐是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對它“動手術”前,有關部門也有過猶豫:要不要選人流量較少的其他站點先試試?但大家的思想馬上統一:要聚焦聚力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直接啃這根“硬骨頭”。“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場所延伸擴面的“當頭炮”,就此打響。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成為浙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金鑰匙”。

制度建構

完善長效機制再發力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於民生工作的部署,始終貫穿著在“實效”中求“長效”的理念。他指出,制度是帶有根本性的。

15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為民辦實事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任接著一任幹,民生建設體制機制持續完善。

今年元旦,《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規定》正式實施。這是全國“放管服”改革領域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行政許可告知承諾制、標準地制度、施工圖設計文件聯合審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階段性、創新性成果和具有推廣意義的探索都有了立法確認,得到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改革大潮,奔騰向前。”今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一篇署名“浙裏改”的文章刊登在《浙江日報》頭版頭條。文章著重介紹了浙江一個新成立的部門:省委改革辦(省跑改辦)。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浙江高規格成立省委改革辦,是為更系統、更有力地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進入向經濟社會全面延伸覆蓋、引領撬動的攻堅階段。

一年來,無論是辦事服務還是諮詢投訴、執法監管,無論是仲介服務、金融服務還是交通出行、水電氣公用事業,只要是面向群眾和企業的領域,都結出豐碩果實。

“辦事真的不用出村啦。”今年5月,台州市路橋區春澤社區居民尤衛玲在社區“紅色驛站”補辦了遺失的獨生子女證。這個小小的綜合服務站承接了上級部門下放或委託的八大類30項便民和志願服務,已覆蓋全區96個村(社區)。

權力下放到基層、區域資源統籌共享,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繆艷説,“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深度變革基層組織的職能,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實現了長足進步。

民生“小確幸”裏有改革大舞臺。今年初,浙江省委改革辦(省跑改辦)主辦、浙報集團協辦的“最多跑一次”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為廣大群眾提供關注改革動向、獻計改革決策、助推改革落實的常態化平臺。

運行以來,該平臺已吸引用戶20余萬名,開展行政服務中心“比學趕超”等多項活動。其中,杭州東站樞紐服務大提升活動上線僅3天,就收到有效建議意見181條,促成有關部門制定了一份包含15個重點項目的改革方案,同時引發衢州、金華等多地啟動公共場所“最多跑一次”改革。

標準化制度化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長效機制、發揮長效作用的重要保證。

目前,我省已梳理省市縣三級辦事事項主項1925項,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N”系列行動方案,構建起一個由9項省級地方標準、29項市級地方標準組成且在不斷更新的標準體系。“這項工作標準化了嗎?”成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參與者們的“口頭禪”。

數字治理

大數據助推辦實事智慧化

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數據大有作為。

“請問您最近一次辦理了哪類‘最多跑一次’事項?”“您還有什麼好的建議?”……10月21日,一份“最多跑一次”改革網絡問卷“出爐”,5天內就吸引了近10萬名網友參與。

如何以較低成本準確識別民眾需求,是世界各國公共管理實踐面臨的共同難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説,浙江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運用數字技術為契機,進一步優化需求識別算法,覆蓋較為複雜的公共治理領域,為公共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如何更好地“管”?如何更優地“服”?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行先試地衢州,現代信息技術成為當地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撒手锏”。

衢州通過大數據提高政務服務精準度,實現辦事智慧化導航。新衢州人王新第一次嘗試“掌上辦事”,不到兩分鐘就成功申請辦理了自由職業者參保登記,直呼“跟網購一樣方便”。

從衣食住行到創業創新,“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近3年來,浙江借力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平臺,陸續推出“一證簡化辦”“無證刷臉辦”“掌上移動辦”等“高科技”服務。僅“浙裏辦”手機APP,就可提供社保查繳、出入境簽注、水電氣繳費等420項便民服務。

讓數據驅動治理轉型,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大抓手。這項改革秉承“八八戰略”方法論、優勢論和創新論,完成了浙江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關鍵一躍”。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浙江各地正在積極推進“智慧政府”建設,使治理決策更科學、服務更精細、監管更有效。在杭州,“城市大腦”24小時不休,對交通狀況及時分析決策,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

舟山市普陀區把“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至基層社會治理領域,創新建設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吸收矛盾糾紛化解量最多的15個部門,以及12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群眾有什麼訴求,跑一處即可解決。2018年以來,該中心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8萬件,其中96.5%實現“最多跑一次”,群眾滿意率達99.2%。

這一叫作“最多跑一地”的改革,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浙江專場新聞發佈會上被隆重介紹。“楓橋經驗”在之江大地再度升級。

大數據如同“鷹眼”,助力建設陽光透明政府。當下,全省各地正在強化實事辦實再發力,通過大數據建立民生實事動態跟蹤機制,確保做一件成一件。

何處潮偏盛,錢塘無與儔。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服務,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紅利,已成為浙江人新的使命。(記者 金春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