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咬定青山”不放鬆——安徽高質量綠色發展紀實

2019-11-11 19: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11月11日電 題:“咬定青山”不放鬆——安徽高質量綠色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王聖志、陳尚營、徐海濤

今年10月,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在安徽揭牌;今年1至10月,長江流域安徽段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3.1%,為2016年國家監測和考核以來的最高值;2018年,安徽省空氣PM2.5平均濃度近年來首次降至49微克/立方米以下……安徽嚴把紅線、嚴守底線,堅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追求高質量的綠色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8%,快於全國1.6個百分點。

從源頭修復 水清林綠“顏值高”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發源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的新安江,蜿蜒而下,在浙江省淳安縣匯集成為千島湖。深秋的新安江,江水清冽,兩岸山嶺綿延起伏。白墻黑瓦的徽州民居,在色彩斑斕的山林間時隱時現,宛如一幅綿延不絕的山水畫廊。

“為保護一江清水,兩岸群眾轉變生産方式,從養殖業逐步向種植業和旅遊業轉變。”黃山市徽州區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局長蔣紅艷説。2012年起,新安江流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首輪試點,目的是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如今,新安江已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2018年,安徽省將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驗推廣至全省,安徽121個斷面納入補償範圍,涵蓋全省境內的淮河、長江幹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

山水相依,讓青山綠水相得益彰才是最好的風景。但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為了經濟發展,違法侵佔林地,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

安徽省自2017年開始,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五級林長體系,設立5.2萬餘名林長,圍繞“護綠、增綠、用綠、管綠、活綠”建立長效機制,實現“不砍樹,能致富”。

作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宣城市旌德縣在推進林長制改革中,通過以林地入股合作社、發展林下經濟、推進全域旅遊等5種方法促進林農增收,真正做到了“護綠生金”。安徽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國已有21個省試點或全面推開林長制改革,入選中央改革辦2019年十大改革案例。

響應美好生活需求 嚴守底線抓治理

夜幕降臨,乘船至蕪湖市長江與青弋江交匯處,兩岸霓虹閃爍,古老的中江塔、設計現代的蕪湖大劇院、鱗次櫛比的高樓,在變幻旖旎的燈光下,如畫般倒映在江水中,構成一幅“十里江灣”美景圖。

三年前的情景大不相同。美加印象小區毗鄰長江,業主方金賢説,以前這裡不光臟亂差,還存在不少安全隱患,“亂七八糟的都是各種船,哪有現在這麼漂亮,白天是花園,晚上看夜景。”

中石化安徽蕪湖分公司油品碼頭當時就在這段江岸邊,在距離碼頭僅百米遠的下游,是供應著部分蕪湖居民日常飲用水的自來水廠取水口。“因為建設得比較早,都是合法合規的,但現在發展的理念和要求不一樣,那就必須要改。”蕪湖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説,油品碼頭搬遷在2017年完成,同時還拆除了其他200多個非法碼頭和採砂點,釋放長江幹流岸線近30公里,做到了“還岸於民”。

蕪湖市“十里江灣”只是安徽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一個縮影。

安徽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映安徽的23個點位問題,部署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著力解決“23+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對長江流域存在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及風險隱患進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

合肥市居民時刻關注著“大水缸”巢湖水質的好壞。令人欣喜的是,巢湖湖區水質總體穩定,今年1至9月湖區總磷濃度較上年同期下降25%。圍繞巢湖綜合治理,合肥市規劃建設10大濕地公園,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正在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創新引領綠色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綠色轉型、開放共贏的原則。”9月20日,在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舉辦的創新驅動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高端論壇上,海螺集團董事長高登榜作了交流發言。

水泥行業的污染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海螺集團依靠技術改造和創新,讓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2018年海螺投資近7億元在33條生産線實施濕式脫硫、29條生産線實施複合脫硫。以蕪湖海螺為例,5000噸生産線改造後,整體脫硫效率達到98%,二氧化硫排放折算濃度遠低於國家及同行業標準。海螺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詹家幹説,海螺集團首創的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既為企業帶來了效益,又使企業成為當地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聚點成線,安徽省沿江多地的開發區加大生態創建力度,護航園區綠色發展。馬鞍山市積極推進各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圍繞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環保等産業集群,串起循環經濟産業鏈,實現了“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周邊地區大循環”。

合肥作為安徽省會,在綠色發展上也是當仁不讓。合肥市以環保督察為抓手,倒逼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2018年,查出“散亂污”企業1826家,完成整治1502家,同時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2019年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對合肥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0.6%,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全市工業比重達53.5%,創歷史新高。

2016年7月,安徽省印發《關於紮實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實施方案》,三年多的實踐表明,綠色發展符合安徽實際,一場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的行動正在古皖大地上蓬勃展開。(參與采寫:高敬、崔恩慧、張書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