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江源地區“築巢引獸”防治鼠害技術取得進展

2019-12-04 15: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寧12月4日電(記者 李亞光)在位於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研究人員通過在野外布設“暗堡式野生動物人工洞穴”,有效吸引藏狐、赤狐等鼠類天敵入住繁衍,實現局地生態滅鼠的初步目標,近期無人紅外相機成功監測到藏狐、赤狐等多種野生動物入住。

三江源地區地處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昔日受人類活動、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當地草地等生態系統逐步退化,高原鼠兔數量劇增,個別地區原本植被稀疏的土地被啃食得寸草不生。據相關部門統計,三江源地區受鼠害威脅的草原一度達上百萬公頃。

近年來,三江源地區一直在探索更加科學、生態的鼠患防治方式。2017年,“暗堡式野生動物人工洞穴”滅鼠技術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投入試驗,在鼠患較為嚴重的試驗區,研究人員以300公頃至350公頃的區域為一個單位設置人工土質洞穴,外壁含有保溫材料,洞底直徑80厘米左右,設置了滲水層,同時在內壁周邊為野生動物後續打洞擴展留足了空間。

經過3年探索研究改良,布設在人工洞穴點位附近的無人紅外相機,近期成功監測到藏狐、赤狐等多種野生動物入住。在大量相關視頻畫面中,記者看到上述野生動物常攜同伴和鼠類獵物出入,有時在周邊玩耍,完全在人工洞穴“安家”。同一點位前後對比圖片顯示,有野生動物棲息的區域,草場長勢趨好。

受訪專家表示,作為鼠類天敵,藏狐等野生動物個體每年可捕鼠上千隻,能有效將周邊區域的鼠類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最終達到恢復生態平衡、促進草場恢復的目標。

這項技術的專利權人公保是瑪多縣的一名退休幹部,曾長期在牧區草原工作,持續觀察鼠患。他告訴記者,人工洞穴堅固隱蔽、保溫防雨,可助小型野生動物應對高原惡劣的氣候,同時不會對生態造成污染和破壞,用料、結構簡單,具有較高推廣價值,今後或逐步在三江源各地投入試驗和應用。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久謝説,該技術在滅鼠的同時還可促進草原生物鏈及區域生態系統的修復,為三江源地區提出了生態平衡視角下的鼠害防治新思路,值得今後持續研究利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