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泵站排水快了,農田受淹少了”——南水北調安徽五河工程見聞

2019-12-16 16:0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12月16日電(記者 姜剛)水位監測從人工測量到實時聯網、設備性能從耳聽手摸到智慧監控……南水北調工程運行後,安徽省五河縣多個泵站對低窪地的排澇能力增強了,有力保障受影響區域防洪排澇安全,也使萬畝農田實現從經常被淹到排水順暢的轉變。

這是記者近日走訪位於五河縣的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洪澤湖抬高蓄水位影響處理工程(安徽省境內)(以下簡稱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時了解到的信息。

為了更好發揮湖泊的調節作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將洪澤湖非汛期蓄水位由12.81米抬高至13.31米,由此將影響安徽省沿淮及懷洪新河26片低窪地的正常排澇,影響面積790.12平方公里。其中,五河縣影響洼地15片,總面積552.6平方公里。

作為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之一,安徽省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對上述低窪地實施洪澤湖抬高蓄水位影響處理工程,主要措施為改建、拆除重建和新建排澇泵站,疏浚排澇溝。安徽省南水北調項目辦相關負責人説,工程總投資3.75億元,于2010年11月開工建設,2018年5月通過驗收,進入正式運行管理階段。

新建、拆除重建或改建泵站21座,總裝機15126kW,設計排澇流量166.06m3/s;疏浚大溝15條,總長62.07公里……這是南水北調安徽省五河縣境內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這些工程在汛期、非汛期的排澇、抗旱中發揮了顯著效果。”五河縣水利局局長徐建説。

記者來到位於五河縣城關鎮的北店二站時,站長李士江正和幾位工人忙著檢修立式軸流泵。

“隨著縣城規模擴大,城市防洪形勢越來越嚴峻,保障防洪排澇安全也越來越迫切。”五河縣機電排灌管理站副站長吳勇説,該縣在對北店站進行技改的基礎上,于2014年新建北店二站,設計排澇流量12m3/s,大大提高縣城和楊庵湖洼地的抗災能力。

與原泵站相比,這些新建或改擴建泵站的哪些方面“更勝一籌”?

據長期在泵站工作的李士江介紹,原泵站的配電設備和立式軸流泵等混在一起,汛期室溫達60多攝氏度,操作還不安全,比如推閘刀,工人要手工操作,“現在把配電設備放在配電室,實現了分區作業。各項操作實現自動化,動動手指頭就能‘發號施令’了。”

龍潭湖東站位於五河縣頭鋪鎮花木王村莊北1公里處的懷洪新河右堤邊,為南水北調安徽五河工程拆除重建項目。這個泵站的設計排澇流量,已經從4.2m3/s增加到拆除重建後的7m3/s。

自動化操作也是龍潭湖東站的特色。以水位監測為例,龍潭湖東站站長張靜説,原泵站主要靠人工測量,然後再打電話向上級部門彙報。現在配置了攝像頭並實時聯網,特別是在汛期或突發暴雨時,上級部門能及時看到水位變化數據,快速進行排澇決策。

在龍潭湖東站集控室,記者看到只要一按開關,開啟備用電源、斷路器合閘、事故確認等操作就能完成了。“原泵站職工操作設備時,往往只能靠耳聽和手摸,可靠度較低。”吳勇説,耳聽設備聲音有無異常,手摸設備溫度是否過高。

排澇流量增加了,排澇能力增強了,龍潭湖東站輻射的17平方公里農田,從午季作物到秋季作物,基本不會被淹了。

“我們村地勢低窪,原來農田經常被淹,村民們忙了一季往往顆粒無收。”頭鋪鎮花木王村黨總支書記王友戰深有感觸地説,“龍潭湖東站拆除重建後,泵站排水快了,農田受淹少了。”

王友戰邊説邊掏出手機,打開存儲的一段視頻向記者介紹道:這是去年8月的一場大雨,短短幾個小時田裏全是水,多虧了泵站及時把水排完,保住了莊稼,“以前沒有幾天時間是排不完的。”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農田經常被淹,這裡的村民以前要留兩茬黃豆種子,第一茬被水淹後,能及時補種第二茬。

“村裏有5800多畝地,由於經常被淹,原來基本沒人敢來流轉地種莊稼。”王友戰説,這幾年泵站發揮作用,村民種田不怕被淹,大家流轉地的積極性高了,村裏有一半左右的地流轉了。“南水北調工程運行後,周邊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