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政府服務到位,企業和民眾才能“不求人”

2019-12-24 17:32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你們這裡雖然不直接與企業和群眾見面,但卻直接為他們服務辦事,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這是真正的陽光服務、溫暖服務。”

“成都是天府之國,你們要依託互聯網深化‘放管服’改革,爭創一流營商環境,把這裡打造成西部建設新高地、全國發展新亮點。”

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3日考察成都市網絡理政中心時説的一番話。話不多,但嘉勉之情、期許之意,溢於言表。

作為匯集民生訴求的“總客服”,成都市網絡理政中心匯聚了政府、企業和社會的643類35億條數據,成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強大支撐。這個網絡理政中心也是成都市近年來全力推進“一網通辦”,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集中展現,總理對此寄予厚望,不難理解。

進入信息時代,公眾在信息的獲取與傳遞方面,比以往有了巨大改觀。這種便捷性與高互動性,也對政府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依託互聯網,實現政務服務提質升級,以滿足企業和民眾不斷增長的需求,已成為當下各級政府必須直面的問題。

特別是,政務服務越是完善,則越是會激發出企業和民眾更進一步的訴求,也進而推動政務服務更加向好。並不是老百姓“人心不足”,而本質上是因為在政府與民眾之間,政府天然具有更強的影響力、更多的主動性。

可見,改善政務服務、提升治理能力沒有止境,企業和民眾是不是滿意,永遠是政府行政的“試金石”。能不能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絕對是衡量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優劣的基本要件。

具體而言,改善政府服務首先要主動觸網,肯用、善用互聯網,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和民眾辦事難的問題。

比如,以2018年10月天府市民雲APP上線為標誌,成都市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打破部門藩籬和數據壁壘,打造智慧高效的便民服務平臺,把政務服務櫃臺、公共服務窗口搬到了市民指尖上,實現了企業和群眾“點菜”、政府“上菜”的良性互動。今年前10個月,成都網絡理政平臺受理群眾來電來信275萬件,訴求解決率87.76%,群眾滿意率91.55%。

此外,四川宜賓市也從2018年開始,全面推進一站式、全天候政務服務改革,實行全程電子化登記、多證合一、多點委託登記、名稱和住所申報承諾制等措施,出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辦法》,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釋放市場創新活力和創業動力。

此外,改變的關鍵,仍在於從根本上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不斷調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建立制度化的溝通、協商和互動機制,保證社會各階層與政府的信息交流通暢,通過制定和實施政策,把該管的管起來,該放的放下去,給社會足夠的彈性空間。

要看到,“依託互聯網”更多體現在操作層面。也即,技術的進步只是具備了服務民眾的可能,只是意味著以往困於人力、辦公時間、辦公場所等有形的制約,在互聯網語境下,都將不再成為困擾。

以四川省樂山市為例,近年來,樂山市以暢通社情民意通道為突破口,整合55條服務熱線,開設“心連心服務熱線”,實行“一個號碼對外、一個平臺受理、一套機制辦理”,倒逼群眾訴求處置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諮詢、求助和反映問題,打造了獨特的“心”品牌。

這也意味著,政府服務是不是到位,態度熱情、語氣和悅,只是一個低線;善用技術手段讓事情辦得更快捷、更順利,也只是一個基本要求。“不求人”“不找人”的根本,在於“事要辦理”“事要辦好”。

當下,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的重大轉型之中,外部環境、內部發展均面臨著考驗,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已經成為當前的一個重大挑戰。

只要各級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決轉變職能,不斷提升治理能力,踏實踐行服務意識,做好“服務員”,就一定能夠打造一個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制度環境。(評論員 斯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