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回家路更順暢——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詳解春運熱點

2020-01-10 14:3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讓回家路更順暢——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詳解春運熱點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

2020年春運10日開啟,今年春運有哪些新變化?票好買嗎?回家的路安全暢通嗎?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10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今年春運有哪些“不一樣”?

2020年春運比往年來得早一些,從1月10日開始,將持續到2月18日,經研判,2020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預計達30億人次,比上年略增。

年年春運,歲歲不同。由於交通設施網絡的完善、科技的深度融入以及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的多元,今年春運面臨的形勢有了新變化:

大興國際機場投入使用,京津冀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京張等10多條高鐵新線開通運營,鐵路運能大幅提升;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完工,實現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提前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

劉小明表示,這幾年春運客運總量維持近30億人次,2020年預計30億人次的春運客運總量中,道路客運24.3億人次,鐵路4.4億人次,民航7900萬人次,水運4500萬人次,預計今年春運客流將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客流總量持續高位。預計全國道路水路春運客運量約25億人次,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二是出行結構將進一步優化調整。高鐵、民航、水運客運量持續增長,道路客運量有所下降。

三是出行需求更加多樣。務工流、探親流、學生流等是春運客流主體,旅遊客流量將持續增長,反向客流將會呈現一定增長。

四是客流高峰明顯。節前學生流與務工流、探親流等客流將高度疊加,節後客流將呈現“雙高峰”。

此外,今年的春運將更加科技化。隨著無紙化出行、刷臉進站、ETC、智慧交通誘導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春運將更加便捷化、高效化。

“全國交通運輸系統要進一步推進票務‘無紙化’服務,擴大人臉識別、刷證進站檢票乘車應用範圍,加強智慧問詢、移動支付等便捷化服務應用。”劉小明説,各地要根據旅客需求,積極開展異地候機樓、高鐵無軌站等聯程運輸服務。

票好買嗎?會堵嗎?

春運,是對“流動中國”的生動詮釋,也是對交通運輸部門的全面“體檢”。

回家過年,最擔心的就是“一票難求”,破解這一難題,關鍵在於千方百計增加運力。劉小明表示,今年春運,各地要切實調度好運力資源,千方百計提高運輸服務品質,全力以赴做好春運工作。

劉小明説,全國交通運輸系統要重點加強客運樞紐、鐵路客運站、機場、旅遊景區等客流密集地區運力供給,視情增開加班車船,科學調度發班頻次。要深入挖掘運輸潛力,科學制定運輸方案,及時調整班線客車和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發班密度,適時增開包車、包船。

“各地要督促運輸企業創新服務舉措,擴大聯網售票範圍,及時增開售票窗口,延長售票時間,增設自動售(取)票設備。”劉小明説,要科學調度道路客運、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運力,特別是重點樞紐的夜間集疏運,各地要有專項方案,確保旅客及時疏運。

在道路客運方面,受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繼續實施春節假期高速公路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等因素疊加影響,春節期間群眾自駕車出行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路網保通壓力進一步加大。

劉小明説,各地要加大事前預測力度,分析研判車輛流量、流向情況,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引導旅客合理安排出行計劃。要加強與公安部門的業務協同,完善路警聯合巡查與指揮協同機制,減少因交通管制導致的交通擁堵。

“各地要充分借鑒天津站、北京南站等工作經驗,加強部門協同,推動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安檢流程優化,減少旅客重復安檢。”劉小明説。

回家的路如何更安全?

春運期間,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易發多發,交通工具滿負荷運行,安全應急保障壓力較大。保障安全是春運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春運,交通運輸部將與應急管理部、國家鐵路局等共同成立聯合檢查組,赴春運重點省份開展安全檢查,並組織有關省份開展省際層面的交叉檢查。

劉小明説,各地要對重要交通樞紐、長途客運站、高速公路服務區、農村客運等關鍵節點,以及長途班線、旅遊包車、危險品運輸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安全生産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並消除事故苗頭。

“各地要狠抓安全責任落實,督促運輸企業認真制定春運安全生産專項方案,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和安檢措施,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春運安全水平。”劉小明説。

劉小明表示,各地要充分利用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全面加大春運期間道路運輸安全管控力度。要督促運輸企業全面加強車輛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和糾正車輛超載、駕駛員超速和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

“各地要狠抓應急運輸保障,進一步完善春運應急運輸聯動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應急運輸預案,加強跨運輸方式的協同聯動與應急響應。” 劉小明説,各地要完善與公安、氣象等部門常態化協調機制,完善惡劣天氣信息共享機制,適時掌握惡劣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信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