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陜西: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2020-01-17 09:04 來源: 陜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綠色,是陜西發展的底色,孕育著生機和希望。

這生機和希望,在北部,是“綠線”北移400公里的高原綠洲;在中部,是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在南部,是鬱鬱蔥蔥的秦巴山森林。它們共同構成了陜西的綠色版圖,它們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陜西實踐,也是陜西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齊頭並進的真實寫照。

2019年,陜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加快美麗陜西建設步伐,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三秦大地上的美麗新圖景正在呈現。

污染治理力度加大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三秦大地上,人們越來越多地享受到美麗和感受到幸福。

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2.0%,保持連續三年改善;平均優良天數較上年增加1.3天。西安市、渭南市退出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後20位,咸陽市位列全國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第3位。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50個國考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比例優於國考指標7.6個百分點;消滅劣Ⅴ類斷面,優於國考指標2個百分點。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全省土壤、核與輻射環境質量總體安全。三秦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生態環境更美好的背後,是我省污染治理力度的持續加大。

——我省下大氣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從“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個方面,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重點任務落實;組織3輪次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和多輪次執法,對4個縣(區)開展了“點穴式”督察,對未完成考核任務的2個城市實施公開約談,對空氣質量反彈較大的8個市(區)開展預警談話;將7675家涉氣工業企業、3605家揚塵源納入應急減排清單,抓好排污總量前300家企業應急減排措施落實。

——我省持續推動水環境提升,以河湖長制為引領,全面推進“三江三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按照“現狀+問題+目標+任務+措施+責任”思路,制訂並實施渭河等8個重點流域“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和延河朱家溝等8個國考斷面限期達標方案;持續開展規模以上排污口、飲用水水源地和黑臭水體專項整治;開展“萬人千噸”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排查問題321個;整治黑臭水體26個,全面完成170個水源保護區劃定和縣級水源地249個問題整治。

——我省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狀況信息採集;印發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篩選確定417家省級重點監管單位;開展涉鎘重點污染源排查整治;推進疑似污染地塊排查清理,加強搬遷改造危化品生産企業土壤環境監管;開展鋼鐵企業金屬廢棄包裝桶資源化處置試點和農村有害廢物收集試點;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印發實施陜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方案、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頒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我省堅決打好青山保衛戰,以秦嶺為重點,強化主要山體保護與修復;全面開展秦嶺區域違建別墅專項督查,強力推進違建別墅問題整治;聚焦“五亂”問題,開展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回頭看”;嚴格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劃定秦嶺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23萬平方公里,佔秦嶺區域總面積的37.8%,在秦嶺北麓率先開展生態紅線勘界定標試點;紮實開展“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完成385個問題整改;建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配備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員6752名。

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2019年11月,中鐵十七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82萬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費上繳國庫。這是我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為我省更多地方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2019年,我們還對陜北北洛河不同時期發生的兩起污染事件,完成了相應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陜西鼓勵全省各地從重大的環境行政處罰和突發環境事件入手,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處長張大昌介紹。

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是我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舉措之一。2019年,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頻頻出臺,一批改革舉措陸續推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

我省修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促進秦嶺生態環境治理方式轉變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制度根基;修訂《陜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條例》,發佈《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4項地方標準;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制定《陜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辦法(試行)》《陜西省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辦法(試行)》。

我省大力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大膽探索、創新嘗試,在全省24個重點行業開展清理整頓試點,2019年5月底完成24個重點行業2913家排污單位清理整頓,成為全國首個完成清理整頓試點工作的省份。同時,我省全面啟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在國家要求的“重點管理、簡化管理、登記管理”分類管理基礎上,創新增加“清單管理”類別,將3.7萬家排污單位納入固定污染源管理,初步建立起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防治體系。此外,我省還在4市202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試點工作。

目前,我省已建成含188個自動站(國省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提前完成“十三五”建設任務,啟動640個關中地區鄉鎮自動站建設,已建成318個;建成含83條河流和4個湖庫的184個手工監測斷面及73個水質自動站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含929個國控監測點位和234個省控監測點位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含169個自動站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網。

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成立省委書記、省長擔任主任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

——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問題企業294家,約談市縣政府7個,約談環境違法問題企業479家。

——制訂規範生態環境執法堅決防範“一刀切”政策措施,嚴禁“一律關停”等粗暴行為。

……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最重要的是要壓實各方責任,實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我省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全面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全過程,促進高質量發展。

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的45個問題,36個已完成整改;對5個市開展省委環保督察“回頭看”,將秦嶺6個市“回頭看”納入省委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巡視;針對藍天保衛戰突出問題,分兩批對7個縣(區)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察。

持續深化“放管服”——環保審批事項全部進入省政務大廳,實施全流程網辦;出臺提升全省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助推高質量發展意見,提出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等8個方面20條措施;修訂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目錄,下放審批項目佔省級審批項目數的64%,優化審批流程,環評申報材料減少69%;開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工作,形成“三線一單”初步成果。2019年中央和省上累計下達環保資金34.97億元,比2018年增加46.62%,有力支持了全省重大生態環保項目建設。

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陜西將制訂完善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制訂助推黃河流域陜西段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配套政策措施;鞏固排污許可清理整頓成效,加快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

一年接著一年幹,一錘接著一錘敲。陜西勠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記者 汪曼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