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取暖不點炭 鮮花在點讚——山東陽信農村取暖見聞

2020-01-19 10: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濟南1月19日電(記者 邵琨)數九寒天,山東省陽信縣河流鎮史家圍子村村民趙會英家門廳裏的綠蘿和窗臺上的鮮花長得正旺,而她家多年來用於取暖的炭爐子早已進入了廢品回收站。

“不用燒炭爐子家裏更暖和,要不這些花也不會長這麼好哇。”趙會英放下手中編織的草編扣,起身帶著記者走到裏屋的生物質爐具前説,“用上這爐子,暖和又便宜,省去頻繁填煤倒爐灰的麻煩,家裏地面再也不黑黢黢的了。”

趙會英家的爐子旁邊有一個一氧化碳報警器,實時監測室內一氧化碳濃度。爐子下方的顯示“2檔”,火苗在爐膛內迴旋,白裏透黃,幾根暖氣管從爐子裏伸出來,通往門廳、臥室裏的暖氣片。“3檔能做飯,4檔下餃子,5檔太高了基本用不著。”趙會英一邊説,一邊給記者演示。隨著檔位變大,爐內風聲逐漸變大,爐膛內火苗越來越高。

“今天天氣好,我把它調成小火,不讓它溫度太高。”她打開爐子上方的進料口介紹説。“一次加上幾十斤燃料,它會自動續料,不像過去一天要填煤好幾回。晚上蓋一床被就能睡個安穩覺。”

與趙會英所在的史家圍子村不同,陽信縣水落坡鎮祁王村的村民冬季取暖自家爐子都不用燒,而是村裏集中供暖,生物質鍋爐的熱水通過管道及附屬設施送到村民家裏的暖氣片中。

在祁王村村民王忠培家裏,溫度計顯示21攝氏度,幾個挂衣鉤粘在暖氣片上方的墻壁上。“以前只有爐子所在的房間暖和,現在每間有暖氣片的屋子都暖和。今晚洗衣服,明天就能穿。咱也像城裏人一樣集中供暖。”王忠培説。

在陽信,這些爐具裏的燃料並不是煤炭,而是用樹枝、秸稈、牛糞、鋸末等農林畜廢棄物製成的“綠色”燃料。

陽信縣是中國鴨梨之鄉、全國畜牧百強縣、中國古典傢具文化産業基地。全縣10萬畝梨樹年剪枝5萬噸、55萬畝耕地年産秸稈80萬噸,木器加工企業年産生鋸末10萬噸,肉牛年存欄27萬頭,可産生鮮牛糞150萬噸,農林畜廢棄物資源豐富。這些廢棄物經過破片、粉碎、烘乾、制粒等多道程序,最終被加工成生物質燃料。

數據顯示,這種燃料在生物質爐具中燃燒後排放的煙塵中,顆粒物20-4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未檢出,一氧化碳0.04%-0.17%,林格曼黑度小于1級。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生態循環”的原則,通過對購買生物質燃料和爐具的農民發放補貼等,陽信縣在農村推廣生物質清潔取暖。

趙會英算了一筆賬,生物質燃料市場價1100元一噸,每噸政府補貼600元,我自己花500塊錢就夠了。“爐子補貼2000元。一個取暖季大約需要1.5噸生物質燃料,比過去燒煤便宜。”

今年冬天,陽信全縣有4.6萬戶實現生物質清潔取暖,佔全縣總戶數的一半左右。

記者在陽信縣走訪採用這種取暖方式的水落坡鎮、河流鎮、金陽街道辦事處等地的多個農村發現,絕大多數農戶家裏都有綠植和鮮花。

“以前光每天頻繁開門填煤倒爐灰就把屋子的熱氣散沒了。快過年了嘛,家裏有些花也喜慶。乾淨不乾淨、暖和不暖和,這些花總不會説假話吧。”趙會英指著家裏的幾盆花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