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追趕——從2019年年報看GDP增速前列的貴州、西藏、雲南是如何發展的

2020-01-22 18: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月22日電 題: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追趕——從2019年年報看GDP增速前列的貴州、西藏、雲南是如何發展的

新華社記者

打開2019年中國經濟版圖,從雲貴高原到青藏高原,曾經長期被貼上貧困標簽的貴州、西藏、雲南“耕山種水”,經濟增速一路領跑全國。他們,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正奮起直追。

乘勢而上“過難關” 走好經濟“平衡木”

初步核算,2019年貴州省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3%,增速有望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農業增速持續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增速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經濟環境,貴州統籌穩定性與平衡性,出臺系列針對性政策措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説。

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雲南省實現生産總值23223.75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居全國前列。其中,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增速分別高於全國2.4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

立足豐富的水電資源,雲南加快發展綠色能源産業。由三峽集團開發建設的白鶴灘水電站目前正在加緊施工,16台百萬千瓦級水輪發電機組將在這裡“落戶”。

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副主任羅榮海介紹,未來在金沙江下游將形成一個巨大的綠色能源基地,源源不斷地把綠色能源輸送到華東、華中以及華南。

不僅貴州、雲南,西藏也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之策。“創新活力持續激發,2019年全區財政科技投入、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分別增長23%和19%。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200余家,總數達到32.5萬戶。”西藏自治區統計局局長索朗扎西説。

索朗扎西介紹,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西藏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1%,增速位居全國第二。

揚長補短“破中立” 把穩經濟“陀螺儀”

面對既要趕速度、又要調結構的雙重挑戰,貴州、西藏、雲南結合自身優勢,“喜新不厭舊”保持新舊産業平衡,“揚長又補短”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前信息靠人工傳遞,常常出現堆放在倉庫的原料、半成品找不到,只得重新生産,費時費力還增加成本。”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鹍説,經過大數據改造後,原料堆放位置等一目了然,下一道工序需要多少,上一道工序就生産多少,管理和運行成本大幅降低,公司市場競爭優勢增強。

近年來,貴州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批傳統企業運用大數據實現轉型升級。同時,深入實施農村産業革命,調減傳統玉米種植面積,用以發展蔬菜、水果等産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2019年,貴州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85%。

“經濟運行‘穩’的態勢在延續,結構調整‘轉’的力度在加大,增長動力‘新’的因素在積累,質量效益‘好’的結果在體現。”貴州省統計局局長肖雲慧説。

以前西藏旅遊淡旺季節差異明顯,夏天“一票難求”,冬天相對冷清。對此,西藏持續開展“冬遊西藏”等活動,冬季旅遊“破冰解凍”。2019年,全區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4000萬人次,增長19%,收入560億元。

越來越多農牧民直接參與旅遊産業並從中獲益。拉薩市創新打造的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成為很多遊客必看節目。《文成公主》演職人員目前共計800多人,其中農牧民佔95%,他們白天務工、務農,晚上演出,人均每月可增收三四千元。

近年來,雲南省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提出打造“綠色能源牌”“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2019年,“三張牌”為雲南經濟動能轉換注入了新活力。

正在建設中的雲南綠色鋁創新産業園暨200萬噸綠色水電鋁項目,是雲南推動水電和鋁産業深度融合的探索。按照計劃,該園區總投資400億元,建成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1000億元,直接吸納就業人數超過1.2萬人。

立足長遠“繪藍圖” 發展還需“苦練功”

群眾的期盼是各級政府努力的方向。貴州省提出,2020年的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成果全面鞏固提升。

西藏提出,2020年生産總值增速目標保持在9%左右,把鞏固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發展放在更突出位置,著力優化産業結構和資源配置佈局。

西藏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2020年西藏將配合川藏鐵路規劃建設,加快拉林鐵路建設。同時,發展高原生物産業,打造青稞、牦牛等十個高原生物産業基地。

雲南省明確,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高質量跨越發展的路子。

“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後的決戰時期,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我們有信心,也必將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貴州省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勳説。

受訪專家認為,貴州、西藏、雲南應統籌脫貧攻堅與發展全局、防風險與穩增長、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政府與市場“四大關係”,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制勝權。(記者王新明、羅羽、劉洪明、浦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