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們播種綠色——來自全國各地春季植樹造林的報告

2020-03-27 22: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我們播種綠色——來自全國各地春季植樹造林的報告

新華社記者

當春天的氣息越發濃郁,我們迎來了一年中播綠的最好時節。按照“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今年要完成造林任務1億畝以上。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春季造林綠化帶來了一些新的困難,如一些地方用工短缺,種苗、化肥、農藥等造林綠化物資調運受阻等。疫情影響下,我們能否如期播種綠色呢?

記者調研了解到,各地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搶抓時機積極有序推進植樹造林,創新全民義務植樹形式和方法,愛綠護綠的理念深入人心,造林綠化生態扶貧的優勢也進一步發揮。同時,在重視造林數量的同時提高質量、加強森林管護。

克服疫情影響,搶抓時機推進春季造林

河北邢臺市內丘縣南賽鄉神頭村村東的2000畝荒山上,10多個工人正在挖樹坑,種植黃櫨、國槐等樹種。“昨晚這場雨濕了地皮,樹坑好挖了,深度也要打到位!大夥兒加把勁兒!”南賽鄉北賽村村民、太行山綠化項目的植樹帶頭人閆振國邊幹活邊吆喝。

閆振國説,受疫情影響,今年造林綠化開工日期比往年錯後了十多天。為了追時間、趕工期,他發動各村村民上山種樹。不少壯勞力還沒有外出打工,也跟著植樹造林隊上山種樹,成了今年“綠化大軍”的新生力量。

為了把疫情耽擱的時間“搶”回來,今年閆振國帶著大夥兒採取錯季種植的辦法。“春季造林時間短,先搶種杏樹、黃櫨、國槐。柏樹的種植時間長,到夏天種也不晚。得盡全力延長造林時間,擴大綠化面積。”閆振國説。

秦皇島市茂盛花木工程有限公司的園林綠化工程最近如期開工了。其實不久前公司總經理高旭還在為採購苗木發愁,但很快他就從兩家苗木供應商處買到了國槐、白蠟等苗木。“往年公司都通過苗木展銷現場對接會購買苗木,但今年因為疫情一年一度的苗木展銷會取消了。”高旭説,正著急時,秦皇島市林業局及時發佈了很多林木種苗的供應信息,直接聯絡供應商就可以購買,比展銷會的品種更齊全。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地因地制宜創新義務植樹形式,今年“雲植樹”等多種盡責方式同樣精彩。60歲的上海市民蔡女士今年通過網絡在上海植物園的木蘭園認養了一棵玉蘭樹。“我孫子今年8歲了,我想讓他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和這棵小樹苗一起成長。”她説。

提高造林綠化質量,科技成為國土綠化有力支撐

在江西南昌市灣裏區的梅嶺月亮灣山體公園內,色彩斑斕的紅葉石楠、櫻花、欒樹、玉蘭等樹種把滿山的綠色點綴得更加靚麗。“現在正是植樹的好時節,我們全市都在‘搶’進度。不光是多種樹,還要按照調結構、優品種、增色彩、美景觀的思路,採取重新造林、補植補造、提升改造的辦法,栽植或插補杜鵑、櫻花、紅楓以及觀花、觀葉彩色樹種和珍貴闊葉樹,不斷提升生態品位。”南昌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楊馥寧説,今年要完成高品質造林3600畝。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各地在不斷增加造林規模的同時,也更加重視質量效益,通過科學造林,不斷提升造林綠化質量。科技在國土綠化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與以前只重視造林規模不同,如今我們要科學造林、規劃先行。”江西省林業局造林綠化處處長李軍説,在造林綠化過程中江西開始推動造林結構由單一樹種向針闊混交林轉變,建立穩定健康的生態體系。同時,在規劃造林綠化工程的同時,沿溝谷和山脊要同步規劃防火隔離帶、防火通道建設,做到進有通道、退有餘地。

“即使今年春季植樹進度略有延誤,對全年國土綠化的影響應該也不會太大。”中國林科院林業所所長張建國説,近年來隨著林業科技的發展,林木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不斷提升,一年中適合造林綠化的時間明顯延長,造林季節已不是影響和限制植樹造林進度的主要因素。

此外,他説,近年來我國植樹造林進程加快,林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植樹造林的質量也得到顯著提升。如基於近自然經營理論,人工林的營造開始採用多樹種混交模式,形成復層林分結構,林分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顯著提高,抗病蟲能力增強,森林的生態功能和效益不斷提升。

生態與脫貧共進,充分發揮造林綠化生態扶貧優勢

最近一週多時間裏,貴州畢節市大方縣黃泥塘鎮化聯村村支書鐘陽都在地裏忙碌著和村民一起栽種桃樹。從2016年至今,他所在的村已累計栽種了艷紅桃、核桃、李子、櫻桃等經果林達2000多畝。除了發展經果林,這個村還加快退耕還林,栽種刺梨、用材林等,森林覆蓋率從2016年前的38%提升到46%。

化聯村地處貴州烏蒙山腹地,是當地石漠化比較嚴重的地方。2016年之前該村石漠化率達到46%。“全村雖然耕地比較多,但大都是山石坡。過去老百姓栽種玉米、煙葉等,土地越種越薄,一到夏天雨季水土流失嚴重。”鐘陽説,這幾年通過調整産業結構,栽种經果林,生態和經濟效益得到了明顯改善。村裏以前貧困群眾有200多戶670多人,通過經果林、辣椒等産業種植帶動了170多戶貧困戶脫貧。

這幾年村裏生態好了,森林防火的壓力也增大了。尤其這段時間,隨著氣溫升高,森林防火壓力較大。為了管護好樹林,村裏還以每人每月800元的工資聘請了9位護林員。50多歲的護林員唐文華每天都要到山上去巡查。“大家分片區巡護山林,打擊濫伐亂砍,也加強防範山火。”他説。

化聯村通過植樹造林促進生態向好,帶動村民致富。河北任縣則在保綠護綠的基礎上發展林下經濟,探索推行林藥、林菜、林糧、林油間作等多種林業收益模式,實現了政府要綠、企業得利、群眾受益“三共贏”。目前已發展林下種植面積7000多畝,帶動全縣千余名農民實現增收。(記者 胡璐、王昆、姚子云、駱飛、吳霞)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