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三大重點産業率先“破疫復蘇”

2020-03-29 08:45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不僅是復工復産的“領頭雁”,更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上海三大重點産業率先“破疫復蘇”

集成電路實現“開門紅”,生物醫藥迎來爆髮式增長,人工智慧“上海方案”出征海外……面對疫情,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進産業率先“破疫復蘇”,不僅成為復工復産進程中的“領頭雁”,更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新勢力、新動能。

集成電路:産能逆勢上揚,大項目加緊落地

集成電路上下游産業鏈長、涉及領域廣,還需要7×24小時不間斷生産。面對突發的疫情,滬上集成電路企業“兩手抓、兩促進”,採取一系列科學防控措施抗疫情促生産,保證了“生産不斷線、産能不滑坡”。

疫情最嚴峻的2月,中國集成電路領軍企業——上海華虹集團依然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集團旗下華虹五廠保持滿産運行,産出環比增長4.3%,同比增長24.5%,單日最高作業量達129萬、單月日均作業量達125萬,雙雙再創新高。

華虹五廠滿負荷運轉的同時,集團在滬建設並初步投産的另一條12英寸生産線(華力二期),春節至今運行穩定,正向著設定的最高産能加速爬坡。華虹集團董事長張素心告訴記者,這條生産線製造工藝達14納米,芯片産品覆蓋移動通信、物聯網、智慧家居、雲計算、CPU以及人工智慧等各領域應用,將進一步滿足國內市場對中高端芯片産品的需求。

華虹集團産能逆勢上揚,是上海集成電路産業復工復産的縮影。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上海集成電路主要製造企業復工率已近100%,包括華虹、中芯、積塔在內的芯片製造企業,員工到崗率均超95%,各産線均進入高位運行狀態。

芯片製造逆勢上揚,前端的設計研發也沒有停下向更高端邁進的腳步。

對行業而言,每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是新品亮相的最重要平臺。今年大會因疫情取消,但上海主要的芯片設計力量創新形式,通過互聯網平臺按原計劃面向世界發佈全新一代産品。

紫光展銳旗下新一代5G SoC移動平臺——虎賁T7520,于2月26日在包括嗶哩嗶哩在內的多家平臺進行了全球直播發佈。紫光展銳CEO楚慶表示,虎賁T7520採用6納米EUV(極紫外光刻)製程工藝,相較于7納米製程,將晶體管密度提高18%,功耗降低8%。楚慶判斷,“疫情改變了産品發佈的方式,但市場對5G的需求不會改變,反而可能出現報復性增長。”目前,公司研發已全面恢復,人員到崗率超過95%,正全力備戰疫情後市場。

春節剛過,市經信委就會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格科微電子公司通過電話、視頻會議等不見面方式,推動格科微項目落戶上海。3月5日,這100億級項目正式花落臨港新片區,計劃建設一座12英寸月産6萬片晶圓的CMOS圖像傳感芯片廠,屆時將成為全球技術水平最高的圖像傳感器生産線。

生物醫藥:迎“疫”而上,彰顯“上海力量”

這次疫情,對生物醫藥行業而言,既是一次挑戰,也是機遇。

作為生物醫藥産業創新的高地,上海在抗疫攻堅的關鍵時刻,迎“疫”而上,在抗疫防護用品、醫療器械、藥品和疫苗的研發、生産和儲備方面彰顯了“上海力量”。

市經信委生物醫藥處負責人李甲説,以最重要的抗疫産品“核酸檢測試劑盒”為例,共有超過70家企業研發佈局新冠病毒檢測系列産品,其中上海之江、上海伯傑、上海捷諾等3家企業的核酸檢測試劑産品早在1月26日率先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佔全國同類獲批産品近三分之一。

位於漕開發的上海之江生物,從早期的科研攻關,到産能爬坡提升,到現在已經擴大了30%的産能。目前,之江生物的檢測盒正源源不斷供應全國各地。在藥物領域,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性抗體,之江也正在做進一步研究。

“2月底,我們的檢測盒拿到了歐盟的醫療器械許可證,這個産品在歐盟的使用和銷售已經合法,企業會根據目前國際國內需要,隨時準備去調整産能。”上海之江總經理邵俊斌説。

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上海已累計發貨442萬人份核酸檢測試劑盒,並出口德國、日本、韓國、沙特等22個國家(數量超過8萬人份)。另據統計,全市有超過100種各種防疫所需的檢測試劑盒、藥物、疫苗等産品在研發過程中。其中,斯微生物的mRNA疫苗、中科院巴斯德所的重組病毒疫苗等一些硬核産品的研發進度全國領先。

疫情也讓不少年輕的生物醫藥企業看到了新機遇。張江園區的君實生物,此前尚未經歷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推動企業探索解決方案、尋找突破路徑。

幾天前,公司宣佈擬出資1000萬元參與斯微生物A+輪融資。斯微生物是國內較早開展mRNA藥物研發生産的平臺型企業。針對本次疫情,斯微生物與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共同設計開發新冠病毒疫苗,該疫苗基於mRNA平臺開發,目前正處於動物試驗階段,預計4月可進入臨床研究。

據介紹,當下本土創新藥領域,熱門賽道擁擠熱鬧,但抗病毒、抗感染領域較少涉及。以往很多創新藥企業最先考慮的是短期的成功,然後再考慮長期發展,但是通過這次疫情,行業的眼光會放得更長遠。

人工智慧:提供“上海方案”,服務全球抗疫

人工智慧,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産業之一。疫情發生後,1100多家重點人工智慧企業迅速復工復産,涌現出的人工智慧“上海方案”,不僅在各行各業顯現成效,還服務於兄弟省市,乃至走出國門、服務世界。

在內蒙古烏海市,上海達觀數據的RPA(流程自動化)機器人,已經成為疫情期間每位執勤民警的標配。達觀數據副總裁蘭飛告訴記者,只需將返崗人員的身份證放在警務核查終端上掃描一下,RPA機器人便快速對其航空、鐵路出行信息溯源分析,3秒鐘內將其活動軌跡上傳至“疫情防控管理系統”,生成重點流入人員名單。“如今多地正在與公司聯絡,RPA機器人將在更多地方落地。”

光啟技術公司研發的智慧頭盔N901更加別致。工作人員配戴即用,解放雙手,只要一眼掃過,紅外測溫攝像頭就對前方幾米範圍內所有目標進行掃描,發現發熱人員立刻聲光報警,實現高效率無感機動巡查。而雲知聲公司推出“無接觸智慧電梯解決方案”,對電梯進行改造後,通過語音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操作電梯,避免按鈕成為病毒傳播的“溫床”。

近年來,上海人工智慧將無人駕駛、無人機、工業機器人等作為技術産業化重點之一,相關成果在疫情來臨之際發揮了雪中送炭作用,一些産品走出國門,服務海外疫情防控。

“不要聚集,戴上口罩,無人機正在看著你。”上海星邏智慧推出的無人機智慧化系統“祺雲系統”,對工地、園區復工復産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如今已在上海部署了15套。隨著歐洲疫情蔓延,“祺雲系統”在3月初更是邁出國門遠銷英國,參與當地的疫情管理。

“祺雲系統”遠銷英國的同時,8台“AI無人駕駛跨運車”近日也順利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碼頭交付。這是上海AI企業西井科技助力振華重工實施的斯德哥爾摩CTN碼頭人工智慧無人跨運車項目,這也是今年疫情發生後上海AI裝備的首個出海項目。這種無人跨運車的定位精準度和控制水平居世界前列。同時,還可組成無人跨運車隊,完成港口中相關作業車輛的精準定位、位置追蹤、軌跡回放等功能。近年來,當地碼頭內司機已出現招工難,疫情暴發造成部分司機被隔離,更讓原本緊張的運力捉襟見肘,此時無人跨運車上崗可解燃眉之急,並將大大提高港區生産效率和作業安全系數。(記者 劉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