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行走秦嶺雲端的建設者

2020-05-04 17: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5月3日,施工方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員工在秦嶺之巔的高空緊線(無人機照片)。

“五一”假日期間,在秦嶺之巔的雲端裏,來自四川、吉林等6省市區的近萬名特高壓電網建設者,加班加點奮戰在由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工地上,以確保工程按時完工。

計劃於今年6月底建成的這條特高壓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其中陜西段全長518千米,最高海拔2450米,環境惡劣,地形複雜,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平均需要爬山2小時以上。工程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向華中地區送電400億千瓦時,不僅有力促進青海清潔能源優勢轉化,而且對緩解豫南地區供電緊張以及防治中東部地區環境污染等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5月3日,施工方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員工在秦嶺之巔的高空緊線(無人機照片)。

“五一”假日期間,在秦嶺之巔的雲端裏,來自四川、吉林等6省市區的近萬名特高壓電網建設者,加班加點奮戰在由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工地上,以確保工程按時完工。

計劃於今年6月底建成的這條特高壓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其中陜西段全長518千米,最高海拔2450米,環境惡劣,地形複雜,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平均需要爬山2小時以上。工程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向華中地區送電400億千瓦時,不僅有力促進青海清潔能源優勢轉化,而且對緩解豫南地區供電緊張以及防治中東部地區環境污染等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5月3日,施工方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員工在秦嶺之巔的高空緊線(無人機照片)。

“五一”假日期間,在秦嶺之巔的雲端裏,來自四川、吉林等6省市區的近萬名特高壓電網建設者,加班加點奮戰在由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工地上,以確保工程按時完工。

計劃於今年6月底建成的這條特高壓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其中陜西段全長518千米,最高海拔2450米,環境惡劣,地形複雜,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平均需要爬山2小時以上。工程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向華中地區送電400億千瓦時,不僅有力促進青海清潔能源優勢轉化,而且對緩解豫南地區供電緊張以及防治中東部地區環境污染等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5月3日,一架線工地班長陳倫(前)在秦嶺之巔指揮空中緊線。

“五一”假日期間,在秦嶺之巔的雲端裏,來自四川、吉林等6省市區的近萬名特高壓電網建設者,加班加點奮戰在由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工地上,以確保工程按時完工。

計劃於今年6月底建成的這條特高壓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其中陜西段全長518千米,最高海拔2450米,環境惡劣,地形複雜,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平均需要爬山2小時以上。工程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向華中地區送電400億千瓦時,不僅有力促進青海清潔能源優勢轉化,而且對緩解豫南地區供電緊張以及防治中東部地區環境污染等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5月3日,施工人員在秦嶺之巔的高空調整瓷瓶方向。

“五一”假日期間,在秦嶺之巔的雲端裏,來自四川、吉林等6省市區的近萬名特高壓電網建設者,加班加點奮戰在由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工地上,以確保工程按時完工。

計劃於今年6月底建成的這條特高壓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其中陜西段全長518千米,最高海拔2450米,環境惡劣,地形複雜,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平均需要爬山2小時以上。工程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向華中地區送電400億千瓦時,不僅有力促進青海清潔能源優勢轉化,而且對緩解豫南地區供電緊張以及防治中東部地區環境污染等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1_副本.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