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

2020-05-15 11:14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時間:2020年05月14日 14:00
  地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主持人: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教育部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教指委副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于歆傑
  內容: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續梅: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的有關情況。

疫情發生以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教育部及時作出了延期開學的決定,提出“停課不停學”,力求把疫情對於學生學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各高校大多是按照原定的開學日開始了網上授課,我們看到有的2月初就開始了。中小學普遍是在2月中旬開始了網上授課。這樣2億多學生通過在線方式進行教育教學,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

作為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之舉,這次史無前例,也是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應該説是全世界在線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至今,在線教育已經實施了3個多月的時間了,前天我們發佈會上向各位記者朋友介紹,目前返回校園的學生已經是1億多,大概佔比是4成左右,剛剛重返校園的學生面臨著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有效銜接的問題。目前還有一半多的孩子仍然是通過在線方式來進行學習。如何進一步提升在線課程的質量,我們有什麼經驗需要總結和推廣,同時下一步又有哪些考慮,我想這些都是記者朋友們特別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們特地請來了幾位嘉賓為大家作介紹,他們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高等教育司吳岩司長,我們還專門請來了地方教育部門的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的葉仁蓀書記。請來了一位專家代表,是教育部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教指委副主任,也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徐曉飛副校長。還請了一位學校的代表,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于歆傑老師,于老師自己上的在線課也非常精彩,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看。下面我們就按照議程,首先請呂玉剛司長介紹疫情期間中小學線上教學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根據我們新聞辦的安排,我把中小學領域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的有關情況向大家作個介紹。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教育部及時做出了延期開學的決定,並立即啟動了“停課不停學”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帶領廣大教師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迅速行動,勇於擔當,團結一致,共克時艱,堅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努力為億萬中小學生居家學習提供優質教育指導服務,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事無前例的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實驗,取得了積極成效。

首先介紹一下教育部的有關工作情況。

第一,及時謀劃、加強指導。教育部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及時研究制定了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的工作方案。針對家長開始對延期開學的焦慮,1月29日,通過新華社等主流媒體主動發聲,明確提出教育部將統籌國家、有關地方和學校相關教學資源,提供豐富多彩、可供選擇、覆蓋各地的優質網上教育資源,為各地開展“停課不停學”提供支持和服務。

2月11日,又針對少數省份開展線上教學工作當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問題,又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名義發佈答記者問,對中小學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正面回應與引導。2月12日,教育部與工信部正式印發了《關於在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四個堅持”,即堅持把做好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堅持省級統一部署與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實施相結合,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堅持教師線上指導幫助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並提供了有關工作措施和具體要求。

3月6日,教育部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通知》,這個通知主要是進一步總結並通報各地線上教學的有益經驗,因為當時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能夠及時把各地好的經驗推薦給大家,所以專門發出這樣的通知,及時加強線上教學的指導,特別強調各地要積極幫助困難家庭學生解決線上學習條件問題,密切家校溝通協作,有序有效深入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

到3月17日,針對錯峰複學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習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對上好複學第一課、做好心理輔導、教育教學銜接、持續發揮線上教學作用等方面又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主要是從加強謀劃指導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第二,開通平臺,確保暢通。在工信部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于2月17日,這個時間也是原計劃多數省份正式開學的時間,正式開通了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教育部與工信部建立了部際協調機制,協調網絡運維企業有力保障網絡雲平臺順暢運行。

國家廣播電視總臺發出《關於做好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頻道接收傳送工作的通知》,確保空中課堂在各地能夠開通落地,特別是解決農村及邊遠貧困等沒有網絡或網速較慢地區學生的學習需要問題,有力地保障這些地區學生居家學習,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第三,豐富資源,確保質量。立足於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特別是充分利用這次戰“疫”的“大教材”,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防疫知識、生命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供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並且以中央宣傳部專門發出要上好中小學複學第一課的通知。

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的資源包括了10個板塊,有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課程學習、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還有經典閱讀、研學教育、影視教育、電子教材等等,並且每週進行更新、補充。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涵蓋思想品德、法制教育、藝術賞析、人文歷史、國學經典和課程學習等6個類別。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各類學習資源進行了嚴格的思想政治審查和專業性、科學性審查,堅決杜絕出現意識形態問題和科學性問題。

第四,使用廣泛,反響良好。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一直保持平穩順暢運行,瀏覽人次也逐步攀升,覆蓋了各個省份。截至5月11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瀏覽人次數達到20.73億,訪問人次達到17.11億。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收視率大幅躍升,在全國衛視關注度排名進入前10。家長和學生普遍反映,網絡雲平臺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內容豐富、資源優質、觀看流暢,沒有出現任何的“卡頓”現象,特別是為農村地區的學生送去了優質教育資源,受到廣泛好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作了大量的新聞報道,在此向各位記者朋友們表示感謝。

第二方面,各地的有益經驗。

在“停課不停學”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做好線上教學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是統籌利用電視和網絡資源。各地普遍統籌利用電視空中課堂和網絡平臺提供學習資源,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全面覆蓋,保障農村地區學生學習需要,有效緩解網絡運行壓力,減少了對學生視力的影響。

二是統籌課程學習和戰“疫”專題教育。各地有針對性地開發戰“疫”專題教育資源,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引領,注重將戰“疫”先進事跡教育和防疫知識、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尊重客觀世界、科學理性行事,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懷。

三是統籌在線學習特點和學生實際需要。各地積極分析探究在線學習的特點及與課堂教學的差異,努力防止照搬套用課堂教學的方式,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加強學習指導,有的省份對小學一、二年級主要實行居家生活指導,多數省份規定每次線上教學時間原則上在20分鐘左右。各地普遍要求要做好一線醫務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特殊人群的教育關愛與幫扶工作。

四是統籌用好本地資源和國家平台資源。有27個省份開通了省級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居家學習提供托底服務,並指導確有條件的市縣和學校用好本地本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許多省份積極指導用好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的學習資源。

五是統籌發揮骨幹教師和全體教師作用。各地各校注意發揮優秀骨幹教師在課程錄製、資源提供和在線教學指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又組織全體教師以多種方式廣泛參與學生居家學習的指導、答疑和家校溝通等方面的工作,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加強心理溝通與輔導。

六是統籌積極推進與規範實施相結合。這次線上教學是一次史無前例、覆蓋全國的中小學在線教育,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存在著準備不足、經驗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各地在積極推進在線學習的同時,針對反映出的突出問題,及時調整規範在線教學行為,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嚴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師上直播課或者錄課,明確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儘量避免因打印作業或學習資料而造成家庭臨時購買設備,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

第三方面,對線上教學的幾點認識。

在疫情突發的特殊情況下,面向全國1.8億中小學生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是教育系統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一次集中檢驗;在短時間內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通力合作,充分體現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優越性。這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義,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示。

一是多年以來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是支撐開展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的重要基礎。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2019年,全國98.4%的中小學(含教學點)實現網絡接入,90.1%的中小學已擁有多媒體教室,“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參加教師1000萬人次。這些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和檢驗,為這次“大考”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統籌利用網絡和電視是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可靠路徑。受網絡接收條件和電視播出時間的限制,單獨依靠互聯網或電視難以實現如此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網絡和電視各有優勢,統籌利用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既有效緩解網絡運行壓力,又切實解決農村及邊遠貧困地區無網絡或網速慢的一些突出問題。

三是遵循在線學習的特點是大規模在線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在線教育與學校課堂教學有很大不同,實施好在線教育,需要流暢的通信平臺、優質的數字資源、便利的學習工具、適宜的教學時長和靈活的教學組織方式等等,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課堂教學的方式,還要努力克服隔空教學師生缺乏互動的先天不足。

四是實施在線教育既是應對危機的非常之舉,也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戰略選擇。這次線上教育為保障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共用,特別是為薄弱學校、艱苦邊遠農村地區輸送了優質教育資源,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選擇。我們應從長遠出發,作為戰略工程,加快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在線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五是部門間密切配合是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的重要保障。此次大規模在線教育,教育部與工信、廣電總局等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為保障“停課不停學”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此也特別感謝有關部門從政策上、技術上給予的大力支持。

六是現階段大規模在線教育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暴露出網絡運行保障能力還存在不足,體系化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不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以及線上教育師生互動和情感交流不足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我們將認真總結這次線上教育的寶貴經驗,認真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問題。我覺得,這次積累的寶貴經驗,包括暴露的出來突出問題,都彌足珍貴,值得我們很好地去研究總結分析,下一步加以克服,做得更好。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推廣和改進提高的力度,指導各地繼續做好疫情期間線上學習,以及與開學後課堂學習的教學銜接工作。

同時,要鞏固深化這次線上教育的教學成果,下一步進入常態化了,學校正常開學以後,不能把這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成果丟掉,要進一步保護好、發揮好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完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的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提高基礎教育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快推進線上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縮小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推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服務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

我就給大家介紹這些,謝謝。

續梅:

感謝玉剛司長,下面請吳岩司長介紹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育教學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 吳岩: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疫情期間全國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的情況和我們下一步工作的考慮作一簡要的介紹。

疫情發生後,教育部第一時間研判形勢,果斷決策,于2月4日印發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全國高校全面實施在線教學。指導意見發佈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快速響應,按照“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制定了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或一校多策的在線教學方案。從2月4日到今天,三個多月的實際運行情況看,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有預案不亂、教師有準備不慌、學生有事做心安,有力保證了全國高校的大局穩定。我簡要介紹四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應對危機。高校的在線教學平穩、順利、高效。

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實踐,可以用“三個全”來概括特點,也就是全區域、全覆蓋、全方位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一是全區域,全國所有地區、所有高校都採取行動,開展了在線教學。我給大家報告一組數據,截至到5月8日,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合計1226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應該説,非常好地實現了所有高校大學生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目標。

二是全覆蓋,開設的在線課程覆蓋了理、工、農、醫、經、管、法、文、史、哲、藝、教全部12個學科門類。三是全方位,課程類型包括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理論課、實驗課等多種類別,授課模式包括直播課、錄播課、慕課、遠程指導等多種形態。應該説,我們這些課程開出的品種、花色齊全豐富。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還原真實場景的虛擬倣真實驗和居家運動、“雲”上健身的體育課也非常豐富,創新了在線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深受大家的喜愛與歡迎。

本次在線教學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是世界範圍內的首次實驗,不僅成功應對了疫情帶來的停學、停教、停課的危機,穩住了武漢的高校,穩住了湖北的高校,穩住了全國的高校,而且在實踐中創造了在線教學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線教學的新實踐,形成了在線教學的新範式,對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未來的改革創新發展意義深遠。

第二,化危為機,教育模式推陳出新。

在高校應對疫情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發生了四個新的變化,我們把它概括為“四大新變化”。一是改變了教師的“教”。教師從剛開始有一點緊張,甚至有一點抱怨,慢慢變成比較興奮、比較從容,教師的教學信息化素養空前提高,有很多老師以成為網紅教師感到自豪和驕傲。一會兒還有兩位老師,清華大學的于老師和哈工大的徐老師,會介紹他們上課的經驗。

二是改變了學生的“學”,應該説這次在線教學最讓人興奮的是,我們根據海量的數據調查顯示,大家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師生互動性滿意度之高,有的甚至超過了面對面的傳統課堂教學,我們90後、00後大學生被稱為“網上的原住民”,他們對“互聯網+”“智慧+”新時代學習的新特點非常喜愛、容易接受、容易適應,這讓我們很興奮。

三是改變了學校的“管”。過去學校的教學管理更多是面對面,現在的管理是背靠背。可喜的是,學校依靠大數據得到更加精準有效的數據,據此來進行管理,管理的成效讓人非常滿意。四是改變了教育的形態。原先的大學是有圍墻的,這次在線教學不僅打破了物理上、空間上的圍墻,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圍墻,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新的教育形態。

第三,主動求變,“學習革命”催生“質量革命”。

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和成果是非常有價值的,或者説彌足珍貴的。其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人興奮,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讓人興奮,教學管理的精準性讓人興奮。今後,我們要抓住機遇,主動求變,充分運用疫情期間我們掀起的改變了教、改變了學、改變了管、改變了形態的“學習革命”,紮實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

一是要從“新鮮感”向“新常態”轉變。我們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疫情發生之前的教與學狀態,因為融合了“互聯網+”“智慧+”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是從“單聲道”向“雙聲道”轉變。在線教學雖然拉開了師生的物理距離,但是卻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沒有了傳統課堂的面對面,卻增加了師生點對點的交流互動,這些轉變有效解決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老大難問題,即從滿堂灌的“單聲道”到互動交流式的“雙聲道”的轉變。

三是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在線教學促使教師積極通過慕課、SPOC等在線教學的形態,強化課堂設計,把學習內容製作成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從過去注重教師“我教了什麼”到更加注重學生“我學到了什麼”“我學會了什麼”,引導學生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從單純的知識傳遞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培養轉變。

本次在線教學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是世界範圍內的首次實驗,不僅成功應對了疫情帶來的停學、停教、停課的危機,穩住了武漢的高校,穩住了湖北的高校,穩住了全國的高校,而且在實踐中創造了在線教學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線教學的新實踐,形成了在線教學的新範式,對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未來的改革創新發展意義深遠。

第四,共克時艱,中國方案貢獻世界。

在世界疫情依然嚴峻的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本著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精神,以開放的姿態,分享在線教學中國經驗和中國成果,推出了首批包括“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兩個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的國際平臺。

這兩個平臺秉持著“質量、開放、共享、責任、愛”的理念,首批上線了302門英文版課程,涵蓋了八大領域,醫學與疫情防控、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農業與生態、經濟與發展、藝術與設計、智慧與虛擬倣真實驗、面向未來與創新創業等八大領域,用最好的大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課程資源,服務世界數以億計的大學生和全球的學習者,向全世界傳遞中國教育最有溫度、最有力量、最有穿透力的愛,為世界高等教育作出中國貢獻。

推出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是我們為國際高等教育競爭下出的一招先手棋,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不僅是提供優質課程資源的服務平臺,也是塑造中國形象、開展國際合作的交流平臺和重要窗口,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首批在線教學的英文版國際平臺,是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的國際平臺,核心是自主研發、自主運營,平臺將推進以慕課為代表的中國在線教育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加快中國高等教育從並跑到領跑的步伐。

這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充分展示了政府、高校、社會萬眾一心、凝心聚力的偉大力量,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高等教育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的戰略佈局。在這裡要特別感謝我們推出的37個率先免費提供課程資源、技術服務的平臺,以及他們帶動的全國100多個在線教育的平臺,對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的大力支持。按照總書記在疫情期間的講話,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的在線教育合作的共贏之路,不僅為未來的教育發展,還會為未來的國家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下一步,我們將會把此次大規模在線教育教學的生動實踐,轉化為疫情結束之後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形成包括思想、理念、內容、方法、技術、標準、評價、範式等在內的一整套改革方案,以“學習革命”推進“質量革命”向縱深發展。謝謝大家。

續梅:

謝謝吳岩司長,下面請葉仁蓀書記介紹一下江西省中小學在線教學的有關情況。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葉仁蓀:

尊敬的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這次新聞發佈會。首先感謝我們各位媒體朋友多年以來對江西教育的關心、關注和支持。根據安排,我把江西組織中小學線上教學的有關情況向大家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江西原定於2月10日起中小學陸續開學的計劃和正常的教學秩序。面對這一挑戰,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們儘早謀劃、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盡最大努力做好教學組織,確保“停課不停學”,防疫學習兩不誤。在教育部的悉心指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從2月10日起就開展了除初三、高三以外的全省統一中小學線上教學,實現了622萬名中小學生同步在線學習。我們的做法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及早謀劃,做到“三個統一”。在疫情防控初期,我們就進行謀劃部署,制定了“三個統一”的實施方案,即統一安排課表、統一錄製課程、統一教學進度,以減輕學校和教師的負擔。同時,確保線上教學進度與國家課程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在中小學陸續返校以後,可以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聯動,除高三、初三外,其餘年級週末均無需安排補課。

第二,科學安排,促進“五育”並舉。全面落實教育部課程方案、全部覆蓋省內所有版本教材。每天安排課間眼保健操、課間居家體育鍛鍊,以及防疫知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開通全省心理諮詢熱線,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充分利用江西獨特的紅色資源優勢和全國鮮活的戰“疫”素材,安排紅色文化課和戰“疫”思政課;與人民網共同推出的“同上一堂戰‘疫’課 江西專場”,600余萬大中學生集中在線觀看,精選經典名曲名片,在課間課後在線播放,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之美,提高文藝素養。

第三,嚴把質量,健全三級體系。研製全省線上課程質量標準,建立學校團隊集體備課、市縣教研部門精心指導、省教研部門審核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全省1047名以特級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為主的授課教師團隊,克服了疫情期間出行不便、錄製不便、集體備課不便等困難,盡心盡責做好課程錄播。廣大任課教師與學生同步觀看線上課程,同步佈置作業、答疑輔導,省市縣三級開通286部熱線電話,答技術之疑、解應用之惑,接到的諮詢電話一週內就從最初每天每部60余個,減少到個位數,有效幫助了家長和學生解決在線學習的疑問和困難。

第四,強化保障,各方通力合作。江西廣電網絡有線電視和江西電信、江西移動、江西聯通網絡電視等企業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盡最大努力支持線上教學,各安排頻道30個,共免費開通了120個專用頻道,有效緩解了網絡“卡堵”問題,體現了積極擔當的社會責任。通信部門組織力量,架設光纜,積極擴容現有傳輸設備,全省共解決了1327個地方的網絡信號問題。為解決學生使用電子教材不便的難題,江西出版集團人員加班加點,統籌發放教材6885萬冊到校。

各中小學校教師志願者變身“快遞員”,將課本及時發放到學生手中。在全省先後兩次摸排學生特別是農村邊遠地區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相關部門、社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通過捐贈收看終端、流量卡等方式,解決了4.5萬餘名學生線上學習的實際困難,涌現了許多基層組織和愛心人士助學的生動事例。

我省線上教學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還在不斷探索之中。3月16日,江西所有縣市區疫情風險等級都降到了低風險,根據疫情防控的情況,計劃5月底前,全省所有中小學生返校學習。我們將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指導各地各校精準分析學情,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切實做好線上線下教學有機銜接,讓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成為一種常態,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努力走出一條以信息化帶動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子。

我就介紹這些,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江西的關愛關注,希望大家今後繼續關心支持江西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懇請大家多到江西去走一走、看一看。謝謝大家。

續梅:

謝謝葉書記,下面請於歆傑老師介紹清華大學實施在線教學的有關情況。

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 于歆傑: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清華大學電機係教師于歆傑,我還擔任了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今天我想從清華大學開展在線教學和一名高校教師如何加強與學生的在線交互這兩個角度,來談一談這三個月以來的體會。

教育部要求保證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我理解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如何做到實質等效,讓幾千萬大學生在家以在線的方式開展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從而確保學習質量?這是每一位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師在這場疫情防控大考中都必須要回答的一個必答題。

為此,清華大學在2月6日成立了“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等四個工作組,分別從教學法、教學質量、教學平臺和學生支持等不同角度全力提供高質量教學服務。要想實現實質等效,首先要有正確的理念。由此我們提出了16個字的基本原則,就是“成效為道,數據為器;交互為體,直播為用”。我把這16個字解釋一下,只有在實時交互的場景下,教師才能做到及時準確地採集學生的學習成效數據,根據這些數據隨時調整教與學的活動,實現高質量的在線教學,進而確保實質等效。

在教學平臺方面,我們建議教師以智慧教學工具為主,同時可以選擇與其他網絡會議工具相嵌套。為此,學校要求平臺提供獨立服務器,並且簽定了協議,以保證服務的穩定性。

事實上,教師培訓曾經是我們最困難的任務,在2月5日,我們校長、書記給全校5萬餘名師生進行在線教學動員的時候,2000余名春季學期要上課的老師裏面,只有大概400人掌握在線教學的技法,而我們2月17號就要上課了。為此我們開展了成建制的培訓,確保第一堂課之前,所有本學期有課的老師都至少接受了一次在線教學培訓。在關愛學生方面,清華大學為700余名學生提供了在線學習困難補助70萬元。

在前半學期中,在線課程的平均到課率和全勤的課堂比例,都要高於平時的線下授課。而且不少課程已經實施完成了在線的期中考試。在相同難度和題量的考試面前,學生的平均成績與往屆基本持平,甚至有所提高。

我本人在本學期中給大一學生講授電路原理課程,這是一個4學分的電類專業的核心課,我這個課有133名學生選修,是一個大容量的課堂。為了能夠在這樣一個理工科核心課、大容量課堂裏面開展高質量的交互,我進行了若干新的教學設計,可以把它簡稱叫做“碎”“動”“減”。所謂的“碎”,就是將原來的45分鐘課拆成20分鐘一段。“動”就是必須採取比原來校園內課堂授課更加豐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這些手段包括什麼呢?比如每15分鐘讓學生做一道題,比如時不時地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用彈幕來回答,再比如鼓勵學生用投稿提問,學生彈幕和投稿的內容可以實時的在屏幕上生成詞雲,所有人都能看到等等。“減”就是指老師需要梳理出課堂內講授和課堂外自學的教學內容,使之相互補充。實踐證明,“碎”“動”“減”是行之有效的在線教學設計方法。

目前,我個人和我們專家組正在全力考慮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從命題、監考、平臺、特殊情況預案等角度提出方案,努力取得真實的學習成效,以檢驗本學期在線教學的質量,確保實現實質等效。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于老師,最後請徐校長對這次大中小學實施的在線教育教學進行點評。

教育部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教指委副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 徐曉飛:

各位領導,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剛才基教司呂司長、高教司吳司長等領導全面介紹了我國在線教學開展的情況。我再從教學信息化、教指委專家角度,來談談在線教學對應對疫情保障教學的作用及影響。分兩個方面。

第一,基礎教育方面。我國面向1.8億中小學生實施在線教學,是世界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我們看到,在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齊心協力和共同配合下,基礎教育領域通過在線教學,實現了教師的彈性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是多年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果,如“三通兩平臺”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為支撐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提供了重要基礎。

二是統籌利用網絡和電視,成為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可靠路徑,還解決了農村及邊遠貧困地區學生的學習問題。

三是遵循在線學習的特點,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區域教育雲平臺等基礎條件,開展教學組織與管理,實現了直播、錄播,教師在線研討等多種方式的在線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國實施了規模宏大、波瀾壯闊的在線教學活動。在線教學一啟動,教育部在3月初就委託我們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等3個單位開展在線教學的專題研究,密切跟蹤在線教學進程,及時提交階段性研究成果報告。我們教指委做了問卷調查,收到1000多所高校近600萬師生提交的調查問卷,同時還有另外90多個專業教指委也積極開展專題性在線教育研究。我們還分析了600多所高校在線教學質量報告,主要有以下的結論。

一是近年來的工作成果為這次全面實施在線教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2013年以來,教育部持續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以及慕課的應用與開放共享,以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門國家虛擬倣真實驗教學項目為引領的4.1萬門優質在線課程,為此次在線教學提供了優質資源和協同教學支持。調查發現,多年來建設的慕課、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以及教師自製的微課等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採用多樣化在線教學模式,體現出了平臺、工具、技術、資源、模式、方法等多要素疊加優勢。高等教育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實行一地一案、一校一策、一校多策,教師們採用慕課與SPOC、錄播課、直播教學、線上答疑輔導等多種方式,運用多種在線教學平臺,開展了教學模式的創新。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2018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的基於慕課、SPOC的“1+M+N”跨校協同教學模式,此次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帶動了多所高校的協同在線教學。調查結果表明,超過80%的老師對於在線教學抱有信心,並願意在疫情之後繼續開展在線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三是在線教學實踐使高校治理效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極大的提升。疫情防控期間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對於各校治理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調查顯示,許多學校成立了在線教學領導組織和專家組織,選用在線平臺與慕課,培育教師在線教學技能,實施在線實時跟蹤教學質量,並進行督導和質量的大數據分析,保障了在線教學順利開展,為進入新常態更好地開展在線教學積累了經驗。

此次大規模在線教學,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是一次富有時代意義的重大教育實踐。疫情過後,也都面臨著持續推進“互聯網+”“智慧+”教育的改革。我們應該鞏固本次在線教學實踐成果,不斷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在線教學能力,提升學生在線學習適應力,完善學校教學組織和課程質量保障等,構建和完善新時代面向人人、適合人人的教育新體系!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徐校長,嘉賓的介紹就到這裡,下面我們進入答問環節。

光明日報記者:

有一個問題想要提問吳司長。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您剛才提到,複學之後,在線教學將從“新鮮感”走向“新常態”,請問未來咱們的在線教學“新常態”是否有具體要求?有哪些具體要求?謝謝。

吳岩:

謝謝你的問題。從“新鮮感”到“新常態”,我們需要做三項工作。第一項工作,我們要把戰時措施轉化為平時機制。我們在疫情期間的高校在線教學工作,最深刻的體會是“四個變”,就是改變了教師的教、改變了學生的學、改變了學校的管、改變了教育的形態。四個變化,我們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我們認為,他們有的是可以從戰時平移到我們説的平時的機制裏的,有的不能簡單地平移,需要一些改造變化。

第一種,我們叫做物理變化。比如説在線教學,就可以在之後,在我們疫情控制之後,在學校正常開學之後,仍然可以進行,它可以跟我們的課堂教學並行,甚至於混合式教學,這是物理變化。還有一種,比物理變化更深刻的是化學變化,這個化學變化就是,我們在在線教學方面總結出來的教和學的技術方法,包括內容和標準,包括評價和範式,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把這種深刻變化進行化學反應以後,實現新常態。我們説,我們再也不應該也不能回到疫情前的老常態,而要進入新的常態。

第二,我們要把“臨時教改”變成“質量行動”。在疫情期間,我們一方面推進所有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同時我們教育部成立了三個並行的質量監測的課題組,這三個課題組的工作我把它叫做“三評估一研究”。一是三個並行的質量監測課題組要對課程平臺和技術平臺的服務進行評估。二是對各個學科、各個專業的教育教學情況進行評估。三是對線上線下開展的是否質量實質等效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一研究”是及時研究我們應對疫情的臨時措施,怎麼把它轉變成平時狀態。所以我們叫做“三評估一研究”。

同時我們要求所有省市和所有學校,都要實行線上教學質量週報制度,每週要進行一次評估。我們讓三個平行課題組,對全國上千所學校以及12個學科門類的教與學情況進行海量數據分析,分析他們的結果,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了可喜的變化,也就是多年未見的學校凝心聚力地抓教學改革的喜人的局面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老師凝心聚力地抓教學、抓上課質量的局面形成了。所以説,它很好地實現了教育部在2019年下半年發佈的一流課程建設意見裏提出的“讓課程優起來,讓教師強起來,讓學生忙起來,讓管理嚴起來,讓效果實起來”的“五個起來”,在這次在線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最後,我們在在線教學的時候,還結合教育部提出的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也就是要打造包括線上金課、線下金課、混合式金課、虛擬倣真金課、社會實踐金課,我們叫“五大金課”的計劃,及時推進國家級金課和省級金課,努力把金課“兩性一度”的要求在在線教學中實現,就是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我們實實在在地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落實到最關鍵的課程要素上。這方面應該説我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謝謝。

總臺央廣記者:

請問呂司長,現在各個地方的中小學已經陸續開學復課了,請問接下來在線教育要怎麼樣更好地跟線下課堂做到有效銜接?謝謝。

呂玉剛: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確實是大家當前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各地中小學陸續已經開學了,開學以後,學校的課堂學習教學和線上學習有一個銜接的問題。中小學生處於生理年齡特點,跟大學生還不太一樣,他們有的自律能力比較弱,居家學習的效果也很不相同的。所以做好開學後的銜接工作至關重要,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我剛才介紹的時候也談到,3月17日發了一個關於開學後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了要做好教學銜接工作。在這裡,有五點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要做好心理上的疏導。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讓每個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開學後的學習,這一點至關重要。為此教育部前幾天專門發了一個通知,對開學後的學生心理疏導工作、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第二,上好複學後的第一課。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以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為主題,集中開展複學第一課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的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懷,也就是要用好這次抗疫的大教材,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要精心、精準地分析學情。各地中小學要對延期開學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的情況逐一摸底、診斷,區別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科的情況,精準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包括知識掌握得怎麼樣。這也是我們做好下一步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

第四,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實現平穩過渡。要堅決防止搶時間、趕進度、超容量的一些不切實際的做法,不要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這個要特別小心。對前一階段沒有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要堅持實施零起點教學。對已開展新課程線上教學的,要認真進行串講復習,在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新課程的學習。這一階段,可能我們有些學生還在居家學習,有些學校已經開學了,對於居家學習的,還要繼續做好線上教學的指導工作。

第五,要更加關注關愛特殊學生群體,切實做好防疫一線人員子女、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及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學習指導和關愛幫扶工作,要充分利用課後服務的時間,加強個別輔導,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

我們做好教學銜接工作,要從這五個方面來全面考慮,週密設計安排,確保平穩過渡,使學生較好地適應開學後的學習生活。我就介紹這些。

總臺央視網記者:

我有個問題想問于歆傑教授。剛才您提到清華大學和您本人為本學期的在線教育開展了許多方面的嘗試,請問這些經驗對以後的教育教學能有怎樣的借鑒價值?謝謝。

于歆傑: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如果用一句比較簡單的話説,一言以蔽之,我認為這學期在線教學的各種探索,會促使教育新常態的形成。

一方面,疫情還在持續,尤其是全球疫情的動向還不太明朗,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另一方面,本學期的在線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在線教學一些顯著的優點,比如説學生看老師做的課件會比以往坐在教室裏更加清晰,因為都相當於坐在第一排,而且聽老師説的話會聽得清楚。如果老師交互設計得當的話,互動頻次會比原來高,而且互動的質量會更好。所以對教育教學新常態的呼聲越來越高,剛才吳岩司長對此有過詳細的描述。我也談一談我對於新常態的理解。基本上是三點:

第一,混合式教育教學會成為大勢所趨。當前這場教育教學的戰“疫”行動,對很多師生而言,它相當於一場混合式教學的“啟蒙運動”,部少混合式教學的“小白”,經過幾個月的修煉,成長為了在線教學的“達人”。而這些老師除了在線教學遊刃有餘之外,很多人還特別驚喜的發現,他能夠知道大量原先在教室講課過程中不可能掌握的學生的學習成效的數據,這樣就能幫助他隨時進行調整。此外,另一方面,在線學習的學生也會對這種學習方式帶來的便利之處感同身受。所以我認為,回到校園內上課以後,多數甚至絕大多數的課程會在某個方面引入在線學習的成份,使得混合式教育教學成為大勢所趨。

第二,混合式教學的新場景會不斷涌現。隨著工具的進步和教學法的改進,我們現在已經出現了有不少教師以在線的方式面對幾百人甚至幾千人能夠産生“教與學”和“學與學”之間高質量實時交互的生動案例,這件事在以往是不可能的,這使得課堂這個詞有了全新的定義。所以在後疫情時期,會越來越多的出現這樣的超級教師,他們在工具和助教的幫助下,可以以在線的方式實時同步地對成千上萬的學習者開展高質量的教學,即使是學生全部都回到校園了,也有可能出現更多的老師願意進行在線學習的新混合式教學場景。

第三,混合式教育的新模式初見端倪。在抗疫時期,清華大學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新疆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學生提供了“克隆班”,為清華學生提供了“未央班”。基於這些實踐,可能對於雙學士學位、輔修學位的培養方式,乃至構建更大範圍的終身學習體系都提供全新的解決思路。

當然了,要想逐漸實現這些新常態,還需要在網絡基礎設施、資源和工具開發以及教師的經驗總結與培養等方面開展大量工作。

以上就是我對後疫情時期教育教學新常態的認識。謝謝。

新京報記者:

請問一下呂司長,現在各地高三年級都已經開學了,但是同樣面臨高考的一個群體是復讀生,他們還在等待,因為他們所就讀的學校大部分屬於校外培訓機構,目前我了解到已經有一些省份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開學復課做出了明確的安排,但是仍然有十多個省份並不是特別明朗。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不到兩個月,學生和家長都很焦慮,請問教育部對這個群體的訴求有沒有關注和一些安排?謝謝。

呂玉剛: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教育部堅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在指導各地科學穩慎做好中小學錯峰開學的基礎上,也指導各地統籌安排省域內線下培訓機構的培訓開班工作。對於你説的這一類高考復讀生,以及需要到社會培訓機構參加培訓的高考、藝考生的培訓問題,教育部高度關注,社會上也有一些人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對此,教育部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上個月已經專門發出了通知,針對這個問題對各地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地在啟動校外培訓機構開班的時候,要優先啟動面向參加高考的復讀生以及藝考生的學習,對這類培訓機構,要優先開班,並且參照中小學防控標準要求,由培訓機構申請並簽署安全承諾書,在當地教育部門會同疫情防控部門驗收合格以後方可開班。

據我們了解,截止到5月13日,全國已經有21個省份啟動了面向高考復讀生培訓機構的開班工作,7個省份也正在積極地結合疫情防控情況進行科學研判,做好有關準備。我們將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請問葉書記,江西是如何解決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孩子線上學習的保障問題的?謝謝。

葉仁蓀:

謝謝您的提問。在我們啟動中小學線上教學的初期,確實在一些地方存在少數學生因為學習沒有終端,有的有終端沒有信號,有信號但是強度不夠,甚至有的是有終端有信號但是不會用,還有的家裏有幾個小孩同時要學習這樣一些保障的問題。對於發現的這些問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指示我們教育部門要會同廣播電視、移動、電信、聯通等通信部門,共同研究,妥善解決。我們主要採取三種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解決學習終端的問題。在發現這些問題以後,我們立即組織各地各校對所有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排查,了解他學習終端掌握的情況。根據終端缺乏的情況,組織當地的村組織,或者街道,來一對一幫助解決。在學習一段時間以後,有的家長因為復工復産了,把終端帶走了,為此我們就組織了第二輪的摸排,對於摸排出的情況,我們及時組織相關學校和當地的社會機構,幫助解決收看問題。一些鄉賢也紛紛贊助,幫助解決終端問題。全省共解決了4.5萬名學生收看終端的問題。對於一個家庭有幾個小孩要用的,我前面也介紹了,我們就是通過電視、網絡可以回播、回放的功能,讓學生可以錯開時間學習。

第二,解決信號能傳輸的問題。江西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全省已經建成了教育專網,所以到校的信號傳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到家裏,可能有信號不強或者達不到的問題,為此我們及時協調網絡通信部門,組織力量,架設光纜,緊急擴容現有的傳輸設備,讓更多的山村孩子能夠通過電視收看到線上的教學內容。全省一共解決了1327個地方的網絡信號問題,江西聯通公司還為全省手機用戶提供了“贛教雲”在線學習的流量免費服務,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信號接收的問題。

第三,解決人人會使用的問題。在線上教學開播之前,通過省級融媒體,全網推送,學校班級微信群,對使用終端的學習指南進行了發佈,同時還開展了節目試播,讓學生和家長熟悉終端的操作,省市縣三級教育部門還開通了熱線電話286部,每個學校也開通了相應的熱線電話,幫助家長和學生解決在線學習的疑問和困難。我們主要是做了這些。謝謝。

鳳凰教育記者:

請評價一下在線教育平臺在此次高等教育大規模在線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另外,是否可以進一步介紹一下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最新的進展,以及上線後反響如何?謝謝。

徐曉飛:

謝謝,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在大家關注在線教育教學的時候,往往比較多的關注大學、大學教師和學生,因為這些都是站在前臺,而相對來説,比較少地關注一些幕後英雄,比如説在線教學平臺,對它的關注就比較少,在此我對在線教育平臺講三點。

第一,這些平臺發揮了重要的技術和資源支撐作用。2月4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在線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先後分兩批推薦了37個課程平臺和技術平臺,帶動了110個平臺全方位免費開放。一大批著名的企業所支持的在線教育平臺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例如,在春節期間,他們迅速聚集了2.4萬門優質課程資源,後來發展到4.1萬門免費開放,還提供了各種教學工具,用於輔助教學、質量監控和大數據分析等。從正月初六開始,還為高校教師開展了一系列線上教學培訓,非常重要,主要的平臺還在開學集中時間點,日活用戶數劇增10倍以上的情況下,不斷優化平臺,保障平臺的穩定運行。

我國高等教育長期堅持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重要原則,為保障在線教學的順利實施,這些在線教育平臺企業傾注了全力,投入了上千萬甚至上億元,我們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迅速形成了在線教學的強大合力。

第二,實現了平臺技術和模式的再創新、再提升和再優化。中國課程平臺從2013年起步,實現了3次技術跨越,即從借鑒開源平臺和自主研發到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平臺本土化,再到這次技術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這次在線教學的海量規模、多元化教學模式和複雜的教學需求,都對平臺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僅從平臺的日活量來看,從幾百萬級到幾千萬級,這不僅僅是量的增加,更是對質的新的要求。這些平臺以新技術、新功能不斷的快速升級迭代,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在線教學支持體系、服務體系和技術標準。經此一役,在線教學平臺將更加成熟。

第三,開闢了在線教育發展的廣闊前景。疫情既是危,也有機,基於互聯網的在線教育行列借機駛入快車道。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全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較2018年底增加了110.2%,融合“互聯網+”“智慧+”的在線教育作為新産業、新業態正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另外,課程平臺對於學習活動、學習行為、學習狀態、學習成效等大數據的採集、分析與處理至關重要,其價值不可估量。我們在線教育行業不僅為未來發展,也將為未來國家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就回答到這兒。謝謝。

吳岩:

我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關於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的情況。這個平臺是我們4月10日決定正式啟動,4月20日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首先正式在線,4月28日高教出版社的“愛課程”國際版也正式推出。短短的時間裏,也就是半個月的時間裏,如果評價的話,是兩句話,第一句話,國內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第二句話,國際積極評價,熱切期待。

現在全世界停課的中小學,包括大學,超過15億學生,高校已經2億多學生不能正常上課。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高等教育有責任也有能力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適時推出這樣的課程。從首批的兩個國際平臺來看,各有特點,比如説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大家都知道,清華大學是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排頭兵,他們有非常好的老師,非常高水平的課,學堂在線裏面的很多課,是最好的學校的最好老師的最好的課,這個非常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把世界上部分最好的大學、最好的課也放到這上面,因此是集中了國內外的優質資源,這個平臺應該説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第二個,高教出版社的愛課程,應該説集中了中國名校名師金課,他們課程資源的量、資源的質都非常好,課程平臺叫“iCourse”,是把中國“愛”的諧音放到裏面,要奉獻中國最好的優質的服務,傳遞有溫度、有力量的愛。所以首批兩上線的這兩個平臺各有韆鞦,他們總體上是集中了最好的平臺技術、最好的課程資源。前天,聯合國教科文決定讓這兩個中國的國際平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的全球教育聯盟,而且聯合國教科文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在官網上已經正式發佈了愛課程和學堂在線的網址,通過他們的網站,向全世界推介中國的這兩個平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科學與政策能力建設部主任佩琪女士特別發來賀信説,中國在線教學國際平臺,不僅對中國有益,對整個世界也是有益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前校長德克斯説,我很高興地知道中國在為世界各地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在線教育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英國開放大學國際與企業關係執行總監霍根説,祝賀中國在面對新機遇時所做出的堅固、高效與統籌性的應對,特別是通過在線教育手段所做出的努力。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的在線教育發展中心主任説,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在自我隔離措施迫使許多人用嶄新的眼光審視遠程教育的潛能時,祝願中國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在諸多領域繁榮發展。包括智利、拉美、泰國、蒙古的,還包括非洲的代表也發來賀信。非洲工程教育學會的主席法拉德説,中國在線教育在疫情期間非常重要,非常感謝並讚賞中國做了這麼好的工作,為非洲提供了這麼好的資源。

所以説,我們首批推出的兩個平臺,把愛傳遞出去了,把高質量的有力量的愛傳遞出去了,把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傳遞出去了。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我們關注到疫情期間由於長時間接觸電子設備,加劇了孩子沉迷于網絡,請問呂司長,對於上網課過程中,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問題如何解決?謝謝。

呂玉剛:

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前兩年曾經專門發出通知,指導各地就防止學生沉迷網絡工作作出部署。這次在疫情期間,對“停課不停學”工作部署的時候,也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作出了相應的安排,指導各地要積極做好相關工作。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指導各地,要求學生合理安排網上學習時間,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師依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合理確定網上學習時間,統籌做好各科學習資源用量用時,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影響身心健康。

第二,發揮家校協同的作用。教育部專門組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專家,制定了兩個建議,一個是給學生們居家學習生活的建議,一個是給家長的,指導孩子居家學習生活的建議。建議中小學生控制電子産品的使用時間,做到合理有度,要在家長的指導下,與家長確定好每天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段與時長。

第三,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指導各地特別要關注在疫情期間出現沉迷電子産品等情況的學生,提供干預性的心理輔導,幫助其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學校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提供情緒指導,開展適當的文體活動和心理疏導活動,引導學生走出網絡空間,調節身心狀況,以健康、樂觀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學習和生活。謝謝。

續梅:

各位都沒有問題了,我們的答問環節就到這裡。在線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方式,此次在中國進行的在線教育的超大規模教育實踐,其影響必定會是深遠的,我們也相信通過這次實踐,一定會助推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加大改革,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質量。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嘉賓和記者朋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