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2020-05-17 10:12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7家發熱門診“哨崗”基礎上,增設1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
賦能網底,公衛“觸角”延伸到家門口
上海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強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上海2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猶如一張網底,為社區居民的常見病、慢性病“守門”。但疫情來勢洶洶,倒逼社區網底賦能更多。日前發佈的上海“公共衛生20條”進一步明晰,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強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在117家發熱門診“哨崗”的基礎上,3月下旬起上海再度“出招”,增設1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家門口的公共衛生“觸角”持續延伸。

發熱“哨點”有備則無患

圈定182家發熱哨點診室後,社區“聞風而動”紛紛依據自身情況設計診室方案。規範化標準出臺後,診室硬體將更趨於完善。

在楊浦區延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麗華告訴記者,中心一開始就選擇“一步到位”,最終在靠近入口處的獨立空間,實現“三通道”佈局空間。在衛生監督部門的幫助下,哨點診室不到兩周就從圖紙變成現實,診室的隔斷、佈局、硬體規範等方面均有明確指導。

“對社區來説,建設發熱哨點診室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年以來我們有腸道門診,但對發熱病人的篩查一直未能單列。”王麗華説,“這恰好是個完好的契機。”儘管4月1日發熱哨點診室就啟動了,至今尚未有發熱病人問津,但隔三差五的發熱哨點診室人員培訓、流程演練,著實鍛鍊了隊伍能力。

“今後流感、肺部其他疾病等監測,我們都將借助哨點診室積累經驗。”在王麗華看來,趁著疫情建造起來的發熱哨點診室,未來多種傳染病監測篩查過程中,將發揮重大作用。

嘉定區安亭鎮黃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月1日正式啟動發熱哨點診室。主任李強直言,“公共衛生20條”對所有社區醫務工作者而言,都是一門普及公共衛生理念的“必修課”。

“社區網底功能增加了,這樣的理念應該融入家庭醫生教育中,一旦發現發熱病人,進入相對獨立的哨點診室,一整套流程與普通病人都有所不同。”他表示,“只要常備這樣的理念,以後季節交替等傳染病高峰時間,社區網底就會有備無患。”

哨點核心價值在於預警

寶山區友誼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年重新修繕後,在入口處預留了約80平方米的空間。主任鄒政介紹,中心在接到發熱哨點診室建設通知後,迅速對其進行了分區、通道設計。“原本打算用於肝病等傳染病門診,疫情一來就直接改建為發熱哨點診室了。”

“哨點的核心價值在於預警。”在他看來,在青年家庭醫生培養及在職家庭醫生年度考核、繼續教育中,應進一步設置對公共衛生相關病種的篩查、識別課程,“家庭醫生也應儘快學習,在防控新發疾病的過程中提升能力。”

松江區中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此番騰出500平方米用於建設發熱哨點診室,面積比許多發熱門診都大。主任鬱建國説,哨點診室是疾病篩查的“最前哨”,它比發熱門診更深入社區,也理應“更接地氣”,把好這道關至關重要。目前,中心安排院內高年資副高全科醫生坐鎮“哨點”,確保不漏診。這一哨點診室在建設中,包括標識等都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社區管控力度不可以降維,哨點診室的存在和運行,時時提醒社區居民,疫情還未到大家可以放鬆警惕的程度。”

聯防聯控不漏健康死角

融入社區實現聯防聯控,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提及,發熱哨點診室要實現最佳效果,聯動居村委會等必不可少。

長寧區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日著手“升級”發熱哨點診室,清晰地劃分清潔區、緩衝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和隔離區,未來將更好滿足防控常態化需求。主任畢芳芳認為,“隨著發熱哨點診室全面鋪開,市民對這一新生事物的知曉度、接受度也會進一步提升。”

“‘公共衛生是全社會的事’這一點已成共識。這其中,許多人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畢芳芳説,這次疫情反映企事業單位、公司樓宇和居民區應在公衛體系中發揮自身作用,“例如,通過家庭醫生簽約這條紐帶,功能社區服務、白領樓宇健康管理等,可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更緊密關係,也讓社區網底有機會輸出專業技能知識。”她建議,公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聯防聯控的核心機構,未來可進一步打通健康庫、實有人口庫數據,在疫情期間加強流動人口的健康管控,共保一方平安、守護市民健康。

王麗華同樣抱持這樣的觀點。在她看來,社區醫務工作者承擔流調、消毒隔離、每日測溫等工作,雖沒有援鄂醫護如此輝煌的戰績,但細節點滴事務同樣決定成敗。居村委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防聯控,“手牽手”築牢網底,化解了不必要的上級醫院壓力。縱向打通與上級醫療機構的技術通道、轉診通道,橫向牽手社區其他核心機構,真正把社區居民的健康管起來,實現不漏一個健康死角。(記者 顧泳 黃楊子)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