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基層天地廣闊 青春大有作為——聚焦“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十五年

2020-06-21 19:1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 題:基層天地廣闊 青春大有作為——聚焦“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十五年

新華社記者

青春從這裡啟航。在大山深處、在貧困地區、在偏遠農村,有一支近40萬人的“三支一扶”隊伍紮根基層就業,用專業知識改善當地百姓的生活。

2020年是國家啟動“三支一扶”計劃的第十五年。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部署,今年又將有3.2萬名高校畢業生投身基層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等工作,在廣闊天地揮灑青春。

吃得苦留得住 基層歷練成“大樹”

趙少輝是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土生土長的瑤族人。從“三支一扶”人員到必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十多年紮根基層的歷練使他成長為建設家鄉的帶頭人。


6月16日,趙少輝(右)在貧困戶盤良嫩的豬場了解情況。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小時候家住在離縣城70多公里的瑤山裏。連看個感冒都要先走五六個小時的山路來到鎮裏,再搭公交車才能到縣城。父親從小就要我們好好讀書,要送我們出去上大學。”趙少輝説,他是村小組走出去的第一個本科生。

飛出去的“金鳳凰”再飛回“山坳坳”,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2008年,趙少輝從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參加“三支一扶”計劃回到了家鄉。


6月16日,趙少輝(右)在貧困戶盤良嫩(左)的豬場了解情況。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他坦言,當年“三支一扶”每月800元工作生活補貼和意外險連養活自己都有點困難,而必背鎮一下雨就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和塌方,各方麵條件和大城市比有很大落差。

“但鎮上很多老幹部都來開導我,説他們當年就幾十塊錢也這樣幹過來了,我爸也告訴我年輕人不要怕苦,要堅持。”趙少輝在各種鼓勵下,堅持了半年,2009年跟著老幹部在汛期做逐家逐戶排查,做説服轉移工作,結果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這讓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認識。

紮根基層、建設家鄉。經歷兩年鍛鍊,趙少輝堅定了留下來的信念。


6月16日,趙少輝(左)與必背鎮政府工作人員了解茶葉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摸索代種代養代銷模式促貧困戶脫貧,幫五保戶解決住房難題……十多年來,趙少輝常常以“為群眾做了點事”而開心。現在,身為必背鎮鎮長的他整天琢磨如何用好當地的茶葉、辣椒等資源謀發展,要帶領一方百姓過上好日子。

趙少輝的經歷畫出了“三支一扶”人員的群體像。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負責人表示,“三支一扶”人員在基層經受了鍛鍊,增長了才幹,不少人已經成長為業務骨幹或行業帶頭人。

該負責人説,通過“三支一扶”計劃的示範引領作用,高校畢業生認識到基層同樣大有可為、大有作為,近年來報名參加“三支一扶”計劃的人數逐年增多,印證了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觀念正逐步形成。

“非常感謝‘三支一扶’平臺,它鍛鍊了我的耐心和毅力,讓我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趙少輝説,“從基層工作獲得的寶貴經驗就是自己的財富,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政策落實的成就感就是自己的獲得感。”

崗位向扶貧傾斜 為脫貧攻堅輸送生力軍

今年26歲的李相蘭2019年從西南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研究生畢業後,通過重慶市針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的扶持政策,考取了“三支一扶”崗位,在重慶市榮昌區吳家鎮開展支農工作。


6月16日,在重慶市榮昌區,2019屆"三支一扶"人員李相蘭(左)作為畜牧方面的專業性人才在吳家鎮為蛋雞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新華社發(章林 攝)

李相蘭是榮昌區仁義鎮人,她家是因學致貧的典型。重慶市榮昌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唐敏説,李相蘭所考取的支農崗位當時只招2人,她得益於優惠政策增加一個崗位職數才考上。

聚焦脫貧攻堅,重慶市為促進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針對農村建卡貧困戶家庭子女、城鎮零就業家庭子女、城鄉低保家庭子女、本人殘疾四類高校畢業生制定優惠政策。重慶市人社局數據顯示,近四年共招募貧困高校畢業生277人,佔招募總人數的19.5%。

來自四川遂寧的齊欣先天性左眼失明,2018年她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後考上了“三支一扶”崗位,來到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橋鎮工作。“我家條件不太好,家裏弟弟在讀大學,考上‘三支一扶’幫我們家減輕了不少壓力。”齊欣説。


6月17日,在重慶市萬盛經開區,2018屆“三支一扶”人員齊欣在金橋鎮服務中心工作。新華社發(章林 攝)

兩年來,齊欣在金橋鎮扶貧開發中心工作,主要負責全鎮351戶1368名貧困人員的建檔立卡和項目申報工作。齊欣告訴記者,2年裏她參與了很多難忘的扶貧工作。建卡貧困戶陳明會家由於有人常年臥病在床而成為因病致貧的典型,而陳明會孩子的殘疾狀況更讓齊欣多了一份關注。

她動員陳明會借著鎮裏發展旅遊的機會開個農家樂,幫她申請免費廚師培訓。在大家的幫扶下,陳明會開起了金蝶湖豆花館,規模不大但生意不錯,已實現了穩定脫貧。


6月16日,在重慶市榮昌區,2019屆“三支一扶”人員李相蘭(中)作為畜牧方面的專業性人才在指導當地的養殖戶發展産業。新華社發(章林 攝)

“三支一扶”為基層脫貧攻堅輸送了一支生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招募崗位向扶貧服務崗位傾斜,招募範圍向深貧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傾斜,招募人員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等困難群體傾斜。2019年全國共招募扶貧人員11124名,達到總數的36.2%。

2020年“三支一扶”計劃中央財政補助名額為3.2萬名,比去年增加18.5%。

據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介紹,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減小疫情不利影響,今年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招募需求實行計劃單列;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進一步提高扶貧服務人員招募比例;對“招人難、留人難”的艱苦邊遠地區可適當提高本地戶籍高校畢業生招募比例,優先招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高校畢業生。

輸送急需人才 壯大基層發展

在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老廠鄉法乃村,“90後”醫生敖瑞遠和護士李文瑞坐在84歲老人歐美益兩旁,一邊量血壓、測體溫,一邊詳細詢問用藥情況。


6月16日,在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老廠鄉法乃村,來自老廠鄉衛生院的護士李文瑞(左)與村民歐美益交流。新華社記者 劉昕宇 攝

臨走時,他們有些不放心,拉著老人的手叮囑説:“做菜少放點鹽巴,走路慢點,別跌著!”

類似這樣的進村入戶,敖瑞遠和李文瑞一天要忙活十多個小時。他們在老廠鄉衛生院上班,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三支一扶”人員。

地處羅平縣北部邊遠貧困山區的老廠鄉衛生院,2009年以來先後招募了14名“三支一扶”人員,現在服務期滿留下的和新招募的一共還有8名。


6月16日,在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老廠鄉法乃村,來自老廠鄉衛生院的護士李文瑞(左)和醫生敖瑞遠(右)與村民歐美益交談,了解她的健康狀況。新華社記者 劉昕宇 攝

在第一個“支醫”人員到來之前,“紅汞碘酒,抹抹就走;有效無效,責任盡到”是老廠鄉衛生院醫療水平的真實寫照。

“要麼招不到人,要麼留不住人,做血常規的機器上都掉了一層灰。”老廠鄉衛生院院長錢雲發説,從小“診所”發展成為有7個業務科室的小“醫院”,“三支一扶”人員功不可沒。

2019年,老廠鄉衛生院門診診療人次突破8萬人次,與十年前相比增長了近30倍;收治住院患者1000多人,還成功開展了60余例四肢骨折、剖宮産、全麻手術等一、二類手術,基本滿足了當地老百姓就近就醫的需求。

2012年前來“支醫”的李文瑞向記者回憶説,2014年春節放假後的一天晚上,衛生院接到緊急電話,有孕婦即將分娩,情況緊急。那段時間霜凍大,救護車不能前行,她和當班醫生徒步行進,終於在半山腰見到癱軟在地的孕婦,順利接生。

“這种經歷在大城市很少見,對我個人毅力和品質的鍛造很有幫助。”李文瑞説,年輕人和老同事互為補充,互相學習,都想為老廠鄉衛生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自2006年春天啟動“三支一扶”計劃以來,“三支一扶”服務領域從最初的教育、農業、醫療衛生、扶貧開發,逐步拓展到農技推廣、水利、農村文化、就業和社會保障、貧困村整村推進、基層供銷社等,這些都是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體系的重要領域。


6月16日,在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老廠鄉法乃村,來自老廠鄉衛生院的醫生敖瑞遠(右)與村民歐美益交談,了解她的健康狀況。新華社記者 劉昕宇 攝

近年來,80%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於中西部地區,近80%的期滿人員繼續留在基層工作。

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負責人説:“選派一批有知識、懂技術、善創新的高校畢業生到這些崗位工作,就是要讓他們把在校學到的知識轉化出來,成為基層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積極推動基層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記者王優玲、黃浩苑、嚴勇、陳國洲、黃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