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南水北調中線加大流量輸水 提昇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

2020-06-22 14:13 來源: 水利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6月2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輸水工作圓滿結束,工程運行良好,調度平穩有序,期間輸水19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助力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此次加大流量輸水運行,是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發展,優化水資源配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是檢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水利行業全力促進復工復産、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具體行動。

2019年1月,水利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農業農村部共同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這是我國首次提出的大區域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方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承擔著地下水超採回補的重任。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庫汛前富餘水量,自2020年4月29日正式啟動此次加大流量輸水,陶岔入渠流量按計劃逐步從350立方米每秒設計流量提升至420立方米每秒加大設計流量,5月9日到達峰值,至6月21日8時,陶岔入渠流量由420立方米每秒逐步調減,歷時54天,輸水19億立方米,向沿線35條河流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華北地區“有河皆幹、有水皆污”的困局,恢復了河道基流,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沿線地下水位逐步抬升。

從1999年起,華北地區連續乾旱21年,超采地下水嚴重。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沿線受水區水資源得到有效補充,同時通過相機實施生態補水,受水區地下水超採局面得到遏制,部分地區地下水位回升明顯。據河北省地下水超採區地下水位監測情況通報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淺層超採區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顯減慢,有39個縣(市、區)水位回升,雄安新區、衡水、滄州等地上升明顯。全省深層超採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與上年同比上升1.85米,有47個縣(市、區)水位回升,衡水、保定、廊坊等地上升明顯。地處邢臺市七里河下游的狗頭泉、百泉已經乾涸了18年,今年實現了穩定復涌。

截至6月2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306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年徑流量的一半還多,向河南省供水107億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80億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52億立方米、向北京市供水53億立方米,惠及四省市6700萬人,成為沿線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線,有效保障受水區復工復産用水需求,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原崛起戰略提供了水資源支撐。通水以來,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幹線供水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及以上。甘甜的長江水,也為沿線群眾提供了更為優質的飲用水,飲用水硬度明顯降低,北京市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30毫克每升。河北省500多萬人告別了長期飲用的高氟水、苦鹹水,受水區廣大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通過加大流量輸水,驗證了工程大流量輸水能力,膨脹土段、地下採空區渠段等特殊地質區段也經受了加大流量輸水能力檢驗。與此同時,運行管理單位收集了大量監測數據,復核了加大流量水面線,並與原設計的加大流量水面線對比,分析出總幹渠渠道及各種輸水建築物的輸水能力。全線監測數據顯示,工程滿足加大流量輸水設計工況,為中線一期工程全線竣工驗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