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新”向榮——經濟高質量轉型趨勢觀察

2020-06-23 14:4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新新”向榮——經濟高質量轉型趨勢觀察

新華社記者趙東輝、魏飚、解園

記者近日在多地採訪發現,當前不少地方大量新技術、新産品的不斷涌現和應用,為日常生産生活添加了“新元素”,不斷擴展經濟發展空間;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激發創新活力,正為各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一片雲”下的“智變”

種番茄+5G網絡能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在山西農谷番茄小鎮6萬多平方米的番茄植株上,通過5G技術,科技人員實時採集番茄的生長環境參數,隨時調整溫度和濕度,解決了種植國外品種産量上不去的難題。“通過5G技術回傳到大數據中心,經過與西班牙本土種植模式對比,就能及時精準改變番茄的生長因子,找到追趕産量的突破口。”山西省晉中市聯通分公司政企客戶事業部副總經理楊敏説。

當城市治理遇上“城市大腦”,又能帶來怎樣的改變?

工地揚塵、裸露地面苫蓋、渣土運輸車管理,這些過去更多依靠人工篩查的環境污染問題,現在能夠通過“城市大腦”自動感知,實現全天候自動識別和發現。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大腦”的生態環境平臺目前已完成對副中心核心區域的環境監測智慧化改造,打通了城管委、住建、環保等多部門的信息平臺,接入超千路視頻、超千個大氣預警傳感器,每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次全區域視頻掃描巡檢。

在重慶兩江新區悅來會展城,這裡的井蓋廣泛布設智慧傳感器,一旦受雨水沖刷傾斜10度並超過5秒,智慧傳感器立即自動報警,後臺數據中心收到報警信息後迅即響應,幾分鐘後維修人員就到位整修,最大限度保障了城市安全。

“雲買菜”“雲健身”“雲旅遊”在不久前還是一件時髦的嘗試,眼下已經成為不少家庭的消費習慣……在上海,維修保養汽車也可以在“雲端”實現,在上海閔行區光華路的一家途虎養車工場店,明亮整潔的大廳內車主可以享受實時預約的汽車保養服務。途虎養車負責人陳敏表示,企業正在拓展網上服務品類和範圍,以後消費者通過手機就能預約服務的企業門店將突破2000家。

各種新技術、新産品的運用,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創造著嶄新的發展機遇。

“一片芯”背後的創新

佈局未來産業,成長空間廣闊。在山西長治,一粒米大小的芯片,蘊含著千億元規模的大市場。6月初,在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廠房,身穿防塵服、戴著口罩的員工在生産車間忙碌著,生産出的小米粒大小的芯片,發出肉眼不可見的光,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這家公司副總經理段瑞飛説,傳統的紫外線照射,技術門檻較低、應用領域受限,而該公司科研團隊研究的是“深紫外線”,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全新的市場。“把這樣的芯片置入不同的産品,可以實現對水、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殺菌消毒。”段瑞飛説。

新科技、新産業不斷融合創新,為各地經濟發展積蓄新鮮力量。

位於重慶主城區東部的兩江協同創新區,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研發的空中作業機器人惹人注目。這款可攜帶機械臂等操作裝備的機器人,打破普通無人機只能進行航拍、農藥噴灑的應用局限,可以在工廠車間內、橋梁之間、變電站、樹林等複雜的環境中進行飛行與精準操作。這僅僅是智慧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重慶兩江新區蓄力打造智慧産業集群、推動傳統産業實施智慧化改造,今年智慧産業增速有望超過30%,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

在高精尖領域,越來越多的成果轉化為産品,産品正在發展為産業。作為近年興起的研究領域,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正在逐漸形成新興産業。新産品既能做醫療美容領域的皮膚“美容針”,又能成為外科醫生的止血“神器”,還能變成人工血管、心瓣膜等救命材料……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夢華介紹説,專攻功能蛋白領域而研發出的人源Ⅲ型膠原蛋白填補著所在領域的國際空白。

“一片土”長出的活力

今年6月初,騰訊長三角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及産業基地項目在上海市松江區正式開工。這個投資數百億元的“新基建”項目,從簽約到土地摘牌僅用了58天。騰訊雲副總裁道峰表示,之所以把這一重大項目落戶上海松江,最重要的是這裡的營商環境和金牌“店小二”服務。

厚植迸發活力的“創新土壤”成為各地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3年前,粵芯半導體所在的廠房還只是一片空地。提到為何落戶位於廣州市黃埔區的中新知識城,這家公司副總裁李海明説,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打造一個創新資源高度匯聚的創新生態,廣州提出了完善的信息技術産業規劃,而芯片被置於産業升級的重要位置,政府給予了強力支持。“政府對我們‘一事一議’,使得我們得到了很多平行審批和信任審批,這才造就了資源快速匯集,讓我們能夠在18個月裏實現公司從打樁到量産。”李海明説。

2019年以來,山西省把煤炭綠色智慧開採作為突破點,廣發“英雄帖”,懸榜攻克長期以來制約煤炭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實現煤層氣開採最佳路徑,高瓦斯中厚煤層智慧化無人開採,打造智慧化礦井新樣板……煤炭企業攻克了一些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聚集了一批創新人才,走上了創新之路。

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項目的“揭榜挂帥”也在各地生動上演。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從改革開放的前沿,到轉型發展腹地,創新活力正在加速涌動。(參與記者:黃興、何欣榮、馬曉澄、何宗渝、關桂峰、楊思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