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交通運輸部發佈《關於推進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意見》有關情況

2020-06-24 14:19 來源: 交通運輸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主題: 6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

地點: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佈廳

時間: 2020-06-23 14:00

簡介: 6月23日(週二)下午14:00,交通運輸部舉行6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發佈《關於推進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意見》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佈會主席臺(孫穎 攝)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孫文劍】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交通運輸部6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考慮到疫情防控需要,這個月的發佈會我們繼續通過網絡在線舉行。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6月25日,也就是後天,我們將迎來第十個“世界海員日”。因此,今天我們請來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介紹海員日的有關安排,發佈海事推進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有關政策措施,並和我一起回答大家的問題。

首先請楊局長作主題發佈。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 楊新宅】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進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意見》。這是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交通運輸部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重要舉措,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治理協同發展,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簡要通報該《意見》的主要情況。

第一,協同推進大灣區航運發展。

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灣區經濟的鮮明特徵就是通江達海、水運發達、高度開放、宜居宜業,這決定了航運業是大灣區發展的命脈所在。

推進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將全面深化內地與港澳海事管理機構交流合作,逐步實現資源共享、標準互認、執法互助的合作共贏新格局,有力推動大灣區航運協調發展。

第二,建成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推進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內地與港澳海事管理機構協同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卓越的海事服務。《意見》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到2022年,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協同發展,船舶污染防治能力明顯提高,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粵港澳海事管理機構合作機制有序運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到2035年,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便捷,航運要素高效流動,粵港澳海事管理機構合作機制高效運行,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船舶污染防治能力達到國際一流,全面建成海事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海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試驗區、海事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為實現以上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海事協同合作機制;二是加強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三是積極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綠色發展;四是持續提升水上應急搜救能力;五是助力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發展環境;六是堅持輻射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第三,《意見》明確的重點工作內容。

一是將港澳船舶按照國內航行船舶管理。此前,港澳航線船舶一直參照國際航行船舶的管理模式,在進出內地口岸時,需要辦理進出口岸手續。《意見》提出,優化對大灣區內地航行港澳船舶的安全管理,將在大灣區內進出港並航行于粵港澳之間的三類船舶港澳籍船舶、內地運輸船舶、大灣區船籍港內地非運輸船舶按照各自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規進行管理,進出內地港口時按照國內航線實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大灣區水上通行效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以外的其他事項,按照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二是推動大灣區引航互認合作。《意見》提出,“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大鵬灣水域引航員資質互認和促進該區水域一次引航”。《意見》對進出粵港澳大灣區內某一港口但需航經其他地區水域的船舶,推動實施引航豁免,期望有效解決大鵬灣香港水域強制引航問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航運便利性,降低航運成本,促進航運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三是推動內地與港澳三地共同舉辦“大灣區海事節”,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促進大灣區多元文化交流合作。

我就通報這些內容。謝謝大家!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孫文劍】

謝謝楊局長。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按照慣例,在提問前請報一下所在媒體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

針對當前疫情防控最新形勢,交通運輸部門出臺了哪些政策措施,做好相關保障工作?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孫文劍】

謝謝您的提問。

我部充分認識到當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任務仍然艱巨繁重,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做好相關工作。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進一步細化實化相關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我部及時制修訂道路貨運車輛和從業人員及場站、港口、船舶船員等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做好精準防控指導。

第二,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疫情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反彈。指導北京及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緊密結合疫情防控新形勢,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進一步強化防控措施,嚴密防範疫情通過交通運輸環節傳播蔓延。一是嚴格進出京客運疫情防控管理。嚴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認真核驗出京旅客健康碼和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健康碼異常或者未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人員,禁止進站乘車;與此同時,建立司乘人員和客運場站服務人員健康監測制度,加強交通運輸從業人員核酸檢測。二是加強聯防聯控。指導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繼續暫停省際旅遊客運;繼續暫停北京及周邊省市出租汽車、順風車進出京業務;嚴格查處非法營運行為,堅決防止旅客乘坐非法車輛進出北京。

第三,堅持“三保障一通暢”,加強北京生産生活物資運輸保障,確保進京鮮活農産品等重點生産生活物資運輸。實施進出京道路貨運封閉式管理,對短期向北京地區運送物資的司機、裝卸工等從業人員,在體溫檢測正常和封閉式管理的前提下,原則上不需採取隔離14天的措施。

第四,做好“外防輸入”和船員換班工作。指導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嚴格執行公路水路口岸“貨開客關”措施,強化對入境貨運車輛和駕駛員的封閉管理,精準做好國際航空貨運機組人員疫情防控工作,以最嚴措施組織做好“點對點、一站式”入境人員接運工作;做好國際航行中國籍船員在船航行、停泊期間和上下船換班期間的聯防聯控、閉環管理,把牢疫情境外輸入關。

同時,我部要求鐵路局、民航局、郵政局部署做好鐵路、民航、郵政領域的疫情防控工作。

謝謝。

【新華社記者提問】

請問交通運輸部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有哪些安排?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孫文劍】

謝謝您的提問。

我部深入學習、認真領會、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六穩”和“六保”任務指示精神,充分認知做好相關工作的重大意義,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為維護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前5個月交通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實現正增長。5月,交通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433億元,同比增長27.0%,增速較4月加快8.9個百分點。

1-5月,交通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0223億元,同比增長0.9%,今年以來累計增速首次實現增長,表明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資缺口已初步補齊。

二是交通行業主要領域均已復工復産。截至6月22日,在建重點項目復工率達到99.84%。公路水路運輸企業復工率達到98.7%,其中客運和貨運企業復工率分別達到98.0%、99.6%。

三是貨運運行持續回升。5月份,公路水路營業性完成貨運量40.7億噸,同比增長0.3%。完成郵政快遞業務量73.8億件,同比增長41.1%。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2.6億噸,同比增長4.4%,增速持續回升。

四是營業性客運量恢復程度過半。5月,完成營業性客運量7.4億人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50.7%,恢復程度較4月提高10.9個百分點;全國36個中心城市完成公共交通客運量35.2億人,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0.9%。

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

大灣區內航行船舶眾多,珠江口水域通行環境複雜,同時也是颱風高發地區。《意見》對粵港澳大灣區水上應急蒐集能力的提升,有什麼促進作用?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 楊新宅】

謝謝您的提問。

眾所週知,水上應急救援是水上人命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水上搜救反應速度、效能、處置能力直接關係到人民生命安全與財産損失。近年來,我們持續關注和不斷推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內水上應急搜救水平,築牢海上安全“最後一道防線”。

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水上搜救合作機制是提升大灣區海事搜救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們通過簽訂聯合搜救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與港澳水上應急隊伍的協同合作,增強大灣區應急保障能力,提升跨區域應急處置合作水平。此前,內地與港澳三地海事管理機構緊密配合,具備良好的合作基礎。2019年,粵港澳三地開展海上搜救合作326次。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進大灣區水上應急搜救能力建設,加強內地和港澳海事管理機構搜救合作。

一是完善粵港澳大灣區水上應急搜救合作機制。深化完善粵港澳搜救聯動合作機制,協同港澳海事管理機構完善大灣區水上交通應急指揮和預案體系,推動簽訂大灣區海上搜救合作框架協議,持續開展粵港澳水上搜救演習。完善大灣區防抗颱風等自然災害應急聯動機制,推動聯合製定大灣區防抗颱風應急預案,協調颱風預警工作,協同開展災害天氣後交通組織、海難救助打撈、海道測量和導助航設施恢復,提升大灣區防抗颱風協同能力。

二是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水上應急搜救能力。促進大灣區水上應急搜救資源共享,推動粵港澳建設、開放搜救飛機和船舶補給與起降點。推動優化粵港澳三地海上救助移送流程,提高大灣區海上救助移送工作效率,全力保障大灣區水上人命和財産安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公益性社會組織和水上搜救志願者隊伍作用,加強大灣區水上搜救志願者隊伍建設,逐步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協調力量、共建共享”大灣區水上應急搜救新格局。

謝謝。

【央廣網記者提問】

剛才楊局長談到,在推進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中,要實現輻射帶動區域的協同發展,請問有哪些具體舉措?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 楊新宅】

謝謝您的提問。

堅持輻射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是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們主要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支持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建設。支持深圳前海建設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支持廣州南沙發展航運金融、船舶租賃等特色金融,探索建立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支持江門、中山、東莞、佛山、惠州、汕尾、肇慶等發揮各自優勢,協同助推大灣區建設。

二是推動珠江—西江經濟帶航運高質量發展。推動珠江—西江經濟帶航運高質量發展,深化粵桂海事協同合作,推進“平安西江”建設,服務大灣區發展。支持提升西江出海航道通過能力和通達範圍,提高航道等級,構建干支通達順暢的高等級航道網絡,提高西江幹線船舶標準化水平。

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

水上交通安全一直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請問對於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有哪些具體措施呢?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 楊新宅】

謝謝您的提問。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是我們的重點工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銜接。持續推進粵港澳海事管理制度銜接,積極探索粵港澳聯合製定海事管理規則,推動出臺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為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是推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水上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建設與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的監管服務設備設施,顯著提高海事執法能力。支持大灣區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珠江口小船航道建設,實現大小船分道通航。推動大灣區導助航設施的協調佈局,強化粵港澳水上導助航設施維護管理合作。

三是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航海保障科技水平。鼓勵大灣區內航行船舶安裝使用北斗終端,推動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應用。推動建立志願船水深監測機制,推進多功能航標建設,構建全面覆蓋大灣區的通航環境信息綜合監測體系。優化遇險緊急與安全通信協調等方面的信息通報、協同聯動機制,推動大灣區甚高頻數據交換系統(VDES)、高頻數字通信、水上無線寬帶等水上數字通信網絡建設,形成多重覆蓋的水上專業數字通信服務。協同制定大灣區E航海服務標準,推動智慧航道、智慧助航等應用,共同推進大灣區E航海策略的實施。

四是全面創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海事信用管理機制。加快內地海事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採集、評價、分級、歸集與共享機制,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管理,構建以信用管理為基礎的新型海事監管機制。

謝謝。

【新華網記者提問】

保護水上環境清潔一直是海事部門的重要使命。《意見》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航運實現綠色發展有哪些具體舉措?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 楊新宅】

謝謝您的提問。

我們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大灣區綠色航運發展,將改善大灣區航運生態環境放在重要的位置。我們高度關注污染防治,將不斷加強與港澳合作,有效防治船舶污染大灣區水域和大氣環境,實現大灣區航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是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合作。我們認真履行有關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國際公約,全面有效防治船舶大氣污染,引導航運綠色、清潔發展,促進水上活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下一步,將與香港環保署、海事處等有關部門在“內地與香港船舶排放控制區協同管理工作組”合作機制下,定期對廣州、深圳、香港、珠海四個港口船舶違反MARPOL公約附則Ⅵ等船舶大氣污染違規行為實施互相通報,並交流有關船舶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信息。我們將在珠三角區域船舶空氣污染方面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具體合作。

二是加強綜合污染應急合作。在加強應急合作方面,粵港澳海事管理機構是有一定合作基礎的。例如:內地和港澳海事管理機構早在2008年就曾簽訂了《珠江口區域海上船舶溢油應急合作安排》,根據各自的程序、應急能力和可利用的資源,將《珠江口區域海上船舶溢油應急計劃》作為重大海上船舶溢油應急區域合作的行動指南,對區域內發生的重大海上船舶溢油事故的應對起到了良好的成效。2019年,三方對《合作安排》進行了外部評估與修訂,將進一步促進在大灣區內開展三地船舶污染應急合作,加強三地溝通交流、互聯互通,並在技術、資源方面互相支持,共同維護珠江口水域清潔。

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提問】

今年交通運輸行業在打好深度貧困地區殲滅戰方面,還面臨哪些工作難點和重點問題?將採取哪些保障措施著力推進?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孫文劍】

謝謝您的提問。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三區三州”是交通扶貧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地區的扶貧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難點也在這些地區,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截至目前,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99.97%和99.99%。具備條件但未通客車的鄉鎮還有11個,均位於西藏自治區;具備條件但未通客車的建制村為42個,其中四川4個,西藏38個,均位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我部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將堅決支持深度貧困地區如期打贏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持續加大政策傾斜和工作力度,強力推進各項任務的落實。

一是一縣一單、精準推進。部署深度貧困地區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完成交通扶貧各項目標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三區三州”186個縣的交通建設任務,“一縣一單”分縣精準推進任務完成。

二是加大投入,資金安排超去年。持續加大資金政策傾斜支持,在今年車購稅總量減少約400億元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加大對“三區三州”的支持力度,已在今年第一、第二批投資計劃安排611億元支持“三區三州”交通建設,資金安排超過去年。

三是發揮合力、壓實責任。與“三區三州”省級人民政府簽訂交通扶貧部省共建協議,建立獎懲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各地同步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指導和幫助,細化工作安排,全力推進任務完成。如,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針對深度貧困組建19個前線工作組,實行重難點項目蹲點督導,加快推進完成交通扶貧剩餘建設任務。

四是專項督導、動態監測。將“三區三州”作為調研督查重點,對“三區三州”交通扶貧目標任務進行動態監測、單獨管理,持續強化工作督導。

還是那句話,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堅決如期打贏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戰。

謝謝。

【工人日報記者提問】

6月25日又是世界海員日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船員換班引起了多方關注,請問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 楊新宅】

謝謝您的提問。

6月25日也就是後天,是第十個“世界海員日”。交通運輸部將組織開展相關慶祝活動,向社會宣傳船員對服務國際海運貿易、促進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暢通所作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世界海員日”當天,我部李小鵬部長將致信慰問全體船員。我部將發佈《2019年中國船員發展報告》。中國籍民用船舶、中國航運企業擁有或光租的非中國籍船舶還將挂滿旗慶祝,全國各地也將因地制宜開展慶祝活動。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船員克服困難、堅守崗位,保障防疫物資和石油、糧食等重要生産生活物資運輸,確保了全球物流鏈供應穩定。很多船員受疫情影響超期服務,身心健康經受了嚴峻考驗。我部高度重視船員換班工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我部主動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履行屬地責任,打通“堵點”,統籌疫情防控和保障正常航運生産秩序,按照“應上盡上、應換盡換”的原則全力保障國際航行中國籍船員換班。4月1日-6月22日,境內港口實現45087名國際航行船舶中國籍船員,日均換班543人次。情況持續積極向好,基本恢復正常,過程安全有序。

借此機會,我也通報一下船員發展情況。

船員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交通運輸部始終高度重視船員隊伍發展,主要採取了四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努力建設船員強國。我部在《中國船員發展規劃(2016-2020)》中提到,爭取到2020年基本實現中國由船員大國到船員強國轉變的目標。經過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努力,船員隊伍總體保持穩定。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註冊船員165.9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5.3%,2019年外派海員15.5萬人次,同比增長6.5%。

二是不斷優化船員發展環境。我們連續5年向社會公開發佈《中國船員發展報告》,公佈中國船員發展的現狀和政策,推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以《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全面履約為契機,推動執行海事勞工標準,健全船員權益保護方面的立法,促進船員體面工作;召開全國海上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並重新簽署新修訂的《中國船員集體協議》,隨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提高船員工資和福利待遇。

三是國務院出臺遠洋船員個稅優惠政策。借鑒國際做法,從2019年1月1日起到2023年底,對一年在船航行超過183天的遠洋船員,其工資薪金收入減按50%計入個稅應納稅所得額,進一步減輕海員稅賦,提高收入水平。

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推動實施船員服務便利工程,提升船員管理和服務水平,推出簡政放權措施,推行“一網通辦”,取消船員任解職和信息採集現場辦理,優化船員培訓、考試和發證管理制度等,提升船員素質。

謝謝。

【中國交通報記者提問】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建設“中國洋浦港”船籍港,請問這項工作目前有什麼進展嗎?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孫文劍】

謝謝您的提問。

通俗點兒説,船舶登記制度就是船舶戶籍管理制度。建立“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的船舶登記制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要抓手,是航運界的一件大事。我部高度重視,積極探索,推動落地主要工作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組建船舶登記中心。借鑒國際海運強國經驗,在海南組建專門的船舶登記機構,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船舶登記制度的落實提供實施機構保障。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是該機構的主管機關,按照特別登記程序規定具體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航行船舶提供海事服務,實現全島通辦,提高海事政務服務效率。

二是制定特別登記程序。放開國際航行船舶登記主體的外資股比限制,逐步放開船舶檢驗業務;探索創新建立準入前船舶技術狀態核查制度;提供24小時不間斷、覆蓋全球得政務服務能力,提供網絡信息化申請渠道實現“不見面辦理”,簡化材料、優化審批環節和時限,實現“當場快捷辦理”;借鑒先進經驗施行“電子化船舶證書”等。

三是探索“臨時登記”“賣據”登記制度。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境內法律體系的“臨時登記”登記制度,促進進口船舶快速進行船舶所有權登記公示,實現進口船舶在境內快速辦理抵押貸款融資相關業務;研究國際航運普遍適用的“賣據”制度中的登記項目要素,將其適合境內法律體系要求的要素引入海南自由貿易港登記制度中,加快船舶所有權在取得、轉讓和消滅環節的登記公示效率。

特別説明的是,6月4日,中遠海運“興旺”輪成為第一艘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註冊的貨輪,標誌著海南自由貿易港有關船舶登記政策已經正式落地實施。

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提問】

今天上午北斗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請問北斗系統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情況如何?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孫文劍】

謝謝您的提問。

今天上午,北斗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也就是第55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圓滿完成,我們對此表示祝賀。

我部高度重視行業北斗系統應用工作,逐步推動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的全面、深入應用,並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出臺專項規劃。我部印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對行業北斗系統應用作出中長期部署,並把北斗系統應用擴展到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綜合交通運輸領域。

二是積極推廣應用。目前,全國已有超過66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5.1萬輛郵政快遞運輸車輛、1356艘部系統公務船舶、8600座水上助導航設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強站、300架通用航空器應用了北斗系統。在首架運輸航空器上也安裝使用了北斗系統,實現零的突破。

三是持續推動國際化應用。在國際海事組織框架下,成功推動北斗系統納入全球衛星搜救系統。持續開展北斗短報文服務系統加入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GMDSS)工作。推進中俄北斗-格洛納斯國際道路運輸應用。同時,我們持續推動北斗系統進入國際民航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和國際標準體系,促進北斗系統的國際化應用。

下一步,我部將認真謀劃行業北斗系統應用工作,實現行業發展與北斗建設“同頻共振”,為交通運輸行業用戶提供更加廣泛、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定位導航服務,讓北斗系統為交通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謝謝。

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發佈會到此結束!下次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