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四川資陽“四堂四化”創新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2020-06-25 10: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6月25日電 題:四川資陽“四堂四化”創新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新華社記者張海磊

“不能認為盜竊不是個事”“你們還處於學知識的年紀要學點法”……近日,在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迎接鎮順城西街的“講法守法堂”裏,民警鐘書強正對三個未成年人進行批評教育。

原來,三人在村裏偷西瓜時被當場抓獲。被害人發現盜竊者是未成年人,於是決定不追究他們的責任,請來轄區民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迎接鎮地處雁江區城鄉接合部,人口多且雜,當地派出所接處的警情中70%以上為各類糾紛,化解時間長、效果差,佔用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以前在街頭或田間土埂上,隨便找個地方解決矛盾,但往往事兒不大,看熱鬧的人七嘴八舌,很容易導致矛盾升級。”迎接鎮派出所所長周義説。

2018年,資陽市公安部門在迎接鎮首先推行“四堂四化”矛盾糾紛化解模式。鎮上設立“家風家訓堂”“辯理明理堂”“約談約訪堂”“講法守法堂”,由派出所所長任“堂長”,選聘吸納司法所、法庭、綜治辦、村(社區)幹部、鄉賢等人員為“堂官”。針對不同矛盾糾紛,分類用堂,實現“化人、化事、化怨、化冤”的目的。

“家風家訓堂”是處理矛盾的第一環節。記者看到,堂內墻上挂著人們耳熟能詳的家規家訓,桌上擺著為人處世、道德禮節等書籍。“去派出所説事兒,街坊鄰居都以為我犯了什麼事。在這裡,環境相對寬鬆和熟悉,也沒那麼大壓力。”白馬村村民劉永漢説。

去年,因為孫子的教育問題,他與兒子發生激烈爭執,甚至動手。在兒媳的勸説下,一家人來到這裡,經過“堂官”們勸説,父子重歸於好。隨後,劉永漢還主動邀請積怨多年的鄰居來這裡接受調解。如今,兩家人在生産勞作中,再也不會一言不合就打架了。

迎接鎮余家寺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李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如今他還是“家風家訓堂”的一名“堂官”。據他介紹,經過“家風家訓堂”的初次調解,大部分矛盾糾紛都能解決。

針對調解不成功的矛盾糾紛,則在“辯理明理堂”擺證據、講道理。同時,鎮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定期在“約談約訪堂”與有怨氣的群眾溝通交流,疏導化解怨氣。對經過前三個環節仍無法調解的矛盾糾紛,則對當事人進行法律條文宣講,引導其在法律框架下依法表達訴求。

2019年,雁江區農村糾紛類警情下降12.3%,刑事案件立案數下降37.65%。如今,“四堂四化”模式已在資陽全面推行,並在四川省法學會系統培訓會上推廣。資陽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吳宗權認為,與傳統化解方式比起來,“四堂四化”首先聚集了社會多方力量,其次調解人與被調解人平等對話,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以後,我們還會根據群眾需求,探索流動性與固定性相結合的坐堂方式。”他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