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第二季度檢查情況陸續通報 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還有哪些問題待改進

2020-08-13 15:44 來源: 人民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政務新媒體在政務信息公開、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近日,國家統計局以及各地地方政府陸續對今年第二季度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情況進行了通報並受到輿論關注。

檢查情況盤點 趨勢向好

國家統計局:繼續按照《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要求,對國家統計局正常運行的16家政府網站進行全面檢查和二次抽查,檢查比率和合格率均為100%。從本次檢查抽查情況看,一季度存在的個別欄目不更新的現象得到有效解決。本季度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網站的互動交流欄目仍未實現統一身份認證、一號登錄功能,網站的便捷性友好性方面仍需加強。

天津: 第二季度共檢查政府網站96個,檢查合格率98.96%,有1個不合格網站;檢查各類政務新媒體99個,檢查合格率86.87%,有13個不合格政務新媒體賬號。

江蘇:本次共選取214個政務新媒體進行檢查抽查,總體合格率為94.4%,比上季度提升4個多百分點。

福建:本次檢查覆蓋全省435家政府網站、2406家政務新媒體,政府網站有3家不合格、合格率為99.31%,政務新媒體有50家不合格、合格率為97.92%。

廣東:絕大多數政務新媒體能夠認真做好政務信息發佈和互動回應工作,符合檢查指標要求,總體達標率99.6%,但仍存在個別政務新媒體信息更新不及時、辦事互動功能弱等問題。

甘肅:二季度,抽查發現不合格的政務新媒體共有80個,合格率為87.3%,較一季度的82.2%有所提升。

政務新媒體存在主要問題

“僵屍”賬號:個別政務新媒體內容不按期更新

部分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管理職責落實不到位,“僵屍”賬號、“睡眠”賬號等問題突出,如廣東省“東莞市人社局洪梅分局”“榕城區環境保護局”等微信公眾號在發佈停止更新聲明後,未及時清理登出賬號;天津市“濱海商旅”、“天津三農”、“天津合作交流”等政務新媒體賬號還存在不按期更新情況

協同性差:發佈無關信息,存在瞞報漏報現象

一些重要政務信息發佈仍存在傳統媒體與公開平臺協同性差的情況。天津市“薊州發佈”、“天津應急”、“天津市場監管”、“平安和平”等政務新媒體賬號發佈與政務工作無關的社會信息、心靈雞湯等,影響政務新媒體的權威性。

同時,各地政務新媒體瞞報漏報現象依然存在,如“投資汕尾”“茂名市電白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微信公眾號未上報省政府辦公廳備案,且長期不發佈信息。

互動不足:未對留言做進行有效回復

部分政務新媒體未在規定時限內對回復留言做出有效回復,江蘇省教育廳“江蘇教育發佈”微博,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精彩江蘇”微信、“精彩江蘇”微博、“江蘇濱海發佈”微信、“丹徒發佈”微博、泗陽縣王集鎮“美麗王集”微信等政務新媒體存在互動不足情況。

賬號冗余:在同一平臺開設多個政務新媒體

部分單位在同一平臺開設多個政務新媒體,造成賬號主體冗余的情況。如福建省尤溪縣公安局開設了“尤溪警察蜀黍”“福建省尤溪縣公安局”“尤溪公安黨員e家”等3個微信公眾號,福建省政和縣司法局開設了“政和‘掌上12348’”“法潤政和”“政和司法行政”等3個微信公眾號,松溪縣司法局開設了“松溪普法”“松溪縣掌上12348”“松溪司法微平臺”等3個微信公眾號。

媒體評論如何做好政務新媒體

日前,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中強調加強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建設。政務新媒體的建設和運營情況受到媒體關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新華日報等媒體曾對如何做好政務新媒體運營工作發表觀點。

人民日報:引導政務新媒體規範發展

政務新媒體發展得如何,很重要的就是看面對突發事件能否快速反應、對網友訴求是否及時回應、為群眾辦事是否便捷高效。避免“重數量輕質量”“重外在輕內在”等形式主義傾向,聚焦為民服務、辦好實事,政務新媒體才能多出實績、行穩致遠。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政務新媒體是“發佈墻”更是服務者

在此次疫情中,頭部政務新媒體表現可圈可點,但是相比而言,一些地方政務新媒體僅僅進行情況通報、政令傳達等職能,顯然不能滿足當地民眾對疫情防控、生活所需等問題的回應需求。“政務新媒體關注的題材不應僅僅是地方政府的會議等政務報道,也要有對當地社會事件的回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老百姓所依賴的新媒體。”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洪忠認為,政務新媒體要更加貼近民眾心聲,及時回應民眾關切。

新華日報:政務新媒體須防“僵松空陳”

在內容建設上,政務新媒體應聚焦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提供百姓需要的便民服務,增加貼近性和親和力,將其建成百姓喜聞樂見的溝通渠道;在平臺建設上,應注重評論留言、徵集調查、諮詢投訴等交互功能。不妨參考互聯網平臺運營模式,將“好差評制度”或“單項否決權”落到實處,讓“群眾評判”成為新的常態。

網友觀點摘錄

@張慧林:政務微博唯有將發展與民生服務緊密結合,互動交流,知民意、解民憂,為民辦實事,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政務微博。

@知乎白開水:政務新媒體主要矛盾還是在於日常內容的可視優化和易讀優化,把枯燥艱難的政府公文轉變為易讀趣讀的新媒體語言,政務信息的核心優勢,在苦澀的公文和會議當中,老百姓不易抓住重點,新媒體恰恰能解決這個問題。

@成都青椒網 石頭大叔:我的理解政務微博(新媒體)是,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字就是“務”,這裡的“務”可以是指“服務”,就是政府服務,如果要讓一個政務微博發揮作用,真正地對民眾有幫助

@知政觀察團成員 淮湘子: “後疫情時代”的政務公開更應該是以互動,互通,互信為目標嫁接在政府和百姓之間,這是政務新媒體在新時代下的擔當與使命。

輿情點評: 以人為本 運營好政務新媒體

相較一季度,此次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的檢查情況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從上述抽查結果及網絡反饋中也可看出,在政務新媒體活躍度不斷提升的今天,“僵松空陳”及其他形式主義問題仍在部分政務新媒體運營中存在。這些問題不僅受到輿論詬病,也不利於建設和諧、友善、互信的政民關係。深究這背後的原因,正是一些職能部門在互聯網思維與為民服務意識上的欠缺。有觀點指出,借助新媒體平臺做政務工作,為的是更好地聽民聲、匯民意、解民憂,建好政務新媒體,關鍵就在於能否真正“以人為本”。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不斷規範,我國政務新媒體在打造“指尖上的網上政府”上已取得很大進步,成為政府部門發佈政務信息、引導網絡輿論、加強社會治理、促進政群互動的重要渠道和窗口。尤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務新媒體在疫情防控和宣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務微博作為政務新媒體的主要陣地之一,在此次疫情中表現突出,更是贏得了輿論的廣泛認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期間,一些政務新媒體推出各種疫情相關的小短片,做到了防疫宣教在短視頻領域的“最後一公里傳播”,頗受輿論青睞。

隨著政務新媒體矩陣從“兩微一端”向短視頻、知識分享平臺邁進,政務新媒體正逐漸成為網絡多元化內容生態中的重要力量,而這也對政務新媒體的運營提出了新的要求。輿論期待,政務新媒體不僅能豐富傳播形式、增強互動能力,更能切實提升信息發佈、解讀回應、辦事服務的整體水平,精準對接和傳遞民生需求。如此,才能真正成為聯通政府與群眾互動的靚麗名片。(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助理研究員 朱玉萍 實習生司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