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衛星讓種地變智慧

2020-08-30 16:2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8月30日電(記者孟含琪 金津秀)衛星定位種地,衛星監測灌溉,衛星“拍照”勘測……記者近日採訪發現,“高大上”的衛星正在吉林省的田間地頭大展身手,讓傳統農業變得更智慧。

“服了!還能這樣種田!”在吉林省大安市海坨鄉三業村,66歲的農民韓富種了一輩子地,對如何種水稻頗有經驗。但他沒想到,衛星的加入讓種地模式發生改變。

老韓説,過去每到備耕時,上千畝的稻田需要手動拉閘灌溉。在開關閘門的17個小時裏,還必須有人看著稻田,以防田地返鹼、返鹽。於是老韓和十幾個村民排班,每人看一個小時。

2017年,吉林省佰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來到村裏,通過承包土地建了現代化農場,幾個大學畢業生負責經營。老韓被雇為田間管理員。

這家公司有一套自主研發的“雲”灌渠管理系統,可以將衛星影像和安裝在稻田裏的感應設備結合在一起,地區形貌、水渠方向在衛星影像上實時呈現,類似于能提供實時路況的導航地圖。如果田裏缺水了,系統會自動預警,管理員只需要打開手機,就能遠程發送開關水閘指令,實現全自動化管理。哪怕出差在外,也能進行實時監測。該系統正在農場逐步普及,待到全部實施,老韓等人就不再需要手動開關閘,也不用輪流倒班看稻田了。

在吉林很多地方,“衛星+農業”都在發揮作用。在吉林省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院裏,擺放著幾臺大型農機具。總經理陳卓給記者展示了衛星定位功能。用衛星做導航儀,只需把數據指令錄入系統,啟動後拖拉機便沿規劃路線精準耕地。

“過去出險只能靠人。秋天出險最多,天沒亮就出門,天黑了才能回家,農田面積大,還只能抽查勘測。”中國人保財險長春分公司農安支公司副總經理張學民説。2017年起,研發運營“吉林一號”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利用衛星開展保險勘察,採取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採集和分析手段,讓農業保險勘測變得更高效便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孟鐘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