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2020-09-16 14:44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9月16日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學院秘書長汪克強、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佈會。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科學院提出“四個率先”的要求,為了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要求,中國科學院制定了“率先行動”計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中國科學院秘書長汪克強先生,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先生,首先有請白院長作介紹。

中國科學院院長 白春禮:

各位媒體朋友,首先代表科學院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中國科學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向大家簡單通報一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的背景以及取得的成效。剛才胡局長作了簡單介紹,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科學院視察,發表了重要講話,在視察當中習近平總書記對科學院提出了“四個率先”的要求,希望科學院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科學院按照總書記的要求,開始制定實施“率先行動”行動,經過一年多的謀劃,行動計劃報國務院批准之後,2014年8月8日,總書記對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作了重要的批示。他説“率先行動”計劃有目標、有思路、有舉措、有部署,總的是好的,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在這個批示當中,總書記又對科學院提出了“三個面向”的要求,“三個面向”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

科學院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將總書記對科學院提出“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要求,作為中國科學院新時期的辦院方針。我們“率先行動”計劃分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2014-2020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2020年—2030年要全面實現“四個率先”。今年是第一步,“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在今年7月份,我們請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同志擔任諮詢評議組組長,有將近30位有關部委的領導,還有北京市、上海市的領導,還有有關的專家,組成諮詢評議會,對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進行了總體評估。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徐想 攝)

六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把組織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作為全院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科技任務,全面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引導全院的幹部職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對我院的各項要求上來。六年來,我院恪守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充分發揮科學院多學科和建制化優勢,加強開放合作和協同創新,高質量完成了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産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引領帶動我國若干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前沿,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有力支撐和解決了國家的重大需求。在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戰略支撐作用。

我們以推進國家科研機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深入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健全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科教融合,積極探索科技智庫新的體制機制,積極融入全球的科技創新網絡,大力加強作風學風建設。

六年來,我院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了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一大批優秀的拔尖人才,高質量完成國家高端智庫的試點建設工作,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批研究機構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大幅提升。總體上看,我院已經開始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這樣一個根本轉變。剛才我説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同志擔任評議委員會的主任,在聽取我們的彙報後,委員們一致認為中國科學院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目標任務,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月26日,劉鶴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認為“‘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十分成功”,“解決了涉及國家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批重大戰略性問題”,“將産生深遠的世界性重大影響”,要求我院發揮主力軍作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做出更大歷史性成就”。

目前,科學院正在研究制定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的戰略規劃,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科技創新為中心任務,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按照“四個率先”的要求,提出並完成新的各項目標任務,不斷出創新成果、出創新人才、出創新思想,努力將中國科學院建設成為符合黨和國家人民期望、適應科技發展大方向、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型國家科研機構。我先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胡凱紅:

謝謝白院長,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媒體先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剛剛開場中白院長介紹到“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具體在哪些領域取得了哪些代表性、標誌性成果?謝謝。

白春禮:

我覺得六年來科學院充分發揮多學科、建制化的綜合優勢,廣大科技人員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産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産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分成幾方面:

一是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我們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舉個例子,中國科學院在第一階段“率先行動”計劃中,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里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還做了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檢驗研究。另外,我們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500公里的世界記錄。這個階段我們第一次實現了洲際的量子通訊,通過量子密鑰傳輸,當時是我和奧地利科學院的院長進行量子密鑰保密的洲際通訊,開了一個視頻會議,第一次通過量子密鑰進行保密的洲際量子通訊。我們科學院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處於國際領跑地位。

再比如,物理所在固體中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美國物理學會成立125週年,作為全世界物理學領域非常重要的一個學術單位,為了慶祝成立125年,專門在2018年出了一個論文集,這個論文集收集了全世界在物理學科領域認為有重大突破的成果,收集的唯一一個來自中國本土的成果,就是我們發現的外爾費米子。其實在費米子方面,不僅是外爾費米子,我們還在三重簡並費米子等有一系列新的工作。另外,我們首次在鐵基超導體當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所以我院的物理研究進入了世界的第一方陣,很多方面都是引領的。

二是深空深海一些戰略必爭領域搶佔制高點。科學院先後發了6顆科學衛星,比如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實驗衛星,做暗物質探測的全世界第一個。我們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衛星,還有“慧眼”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我們也發射了“碳衛星”,就是監測碳排放,我們發射中國第一顆探測引力波的“太極一號”衛星,6顆科學試驗衛星基本形成了我院空間科學衛星體系化的能力,也在國際空間科學領域佔據了有力地位,在國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科學院全面參與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北斗三號衛星,目前在天上有12顆是科學院完成的。我們牽頭負責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應用系統,載人航天的科學目標裏面的空間應用系統,我們完成了數百套有效載荷的研製。我們承擔了探月工程任務的地面應用工程,就是拿到探月數據後,數據怎麼分析,最後還是我們負責。另外,有效載荷,還有VLBI,還有精密測量,為測軌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我們負責分系統研究,嫦娥四號探測器安全著陸,我們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除了上面的有效載荷之外,著陸器還需要特殊的材料,解決月球表面高低不平又耐極低溫等,這個材料都是我們研製的,也是獨一份,很重要。所以,科學院在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當中,發揮著骨幹引領作用。

再比如,科學院在涉海方面,成功研製了“海翼”號、“潛龍”號、“探索”號、“海鬥號”、“海星號”為代表的譜係化的深海無人裝備,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我們的“海鬥一號”到達馬裏亞納海溝,深潛深度達到了10907米,這是最深的地方。在海底實現了海底自主探測,採樣一體化,這種譜係化的深海裝備引領我國海洋更好地進入萬米時代。“海翼號”滑翔機,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賀辭當中也專門提到了,現在我們正在開展載人萬米深潛的海事任務。

三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戰略支撐。比如,年産400萬噸煤制油工程成功試車投産,這是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煤炭液化裝置,習近平總書記也致信祝賀。第三代甲醇制低碳烯烴(DMTO),這個技術成功的商業化應用,煤制烯烴技術已經形成了千億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我院還研發了“中科發”“嘉優中科”“中科5號”等一共44個設計型新品種。一批優質的高産農作物新品種大規模推廣使用,最近三年這些新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了3千多萬畝,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再比如,在過去六年,我院先後孵化培育了中科曙光、國盾量子、“寒武紀”等18家上市公司,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我們也承擔一大批大科學裝置,比如在貴州的中國天眼,500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也是時代楷模,中國天眼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致賀信。我們在廣東東莞建了中國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一大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成果。

最後,我給大家一個數據。六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每年的新年賀詞當中都提到一些科技創新成果,一共提到22項重大科技成果。這22項當中,有14項是由我院牽頭完成或者是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在過去六年,一共有7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科學院作為第一完成人獲了三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了一項,佔全國總數的57%。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當中,自然指數是自然出版集團將全世界60幾個各個領域最好的學術雜誌,現在擴大到80幾種,每年統計各個機構在當中發表的論文數量,在過去這八年統計全球科教機構自然指數,中國科學院排在全球第一位,連續8年佔據榜首。在兩院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科學院作為第一完成人和完成單位一共有32項,佔了全部的53%。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過去六年使社會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共計24350億元,新增利稅也共計2983億元。在過去六年,通過“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實施,在國際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面向經濟主戰場三個面向方面,科學院作出了我們的貢獻。謝謝。

CGTN記者:

近年來,我們知道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科技競爭加劇,國際科技合作領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在這種逆全球化的背景下,請問中科院如何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謝謝。

白春禮:

當前逆全球化的環境,科學院作為一個國家科研機構,我們一直是積極的、主動的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我們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積極融入到國際創新網絡,努力提升中國在國際科技的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

第一,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2018年以來,在國家領導人的見證下,我院陸續與俄羅斯科學院、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簽署了相關的科技合作協議。還有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中,我擔任六年院長,以它為平臺,我院啟動實施了發展中國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和“一帶一路”科技合作行動計劃,我們依託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兩家,共同資助了1200名來自國外的留學生在我們國科大和中國科技大學攻讀學位、進行學習,也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了4千多名科技人才。另外,我們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佈局,我們在海外建了10個海外科教合作中心,比如在南半球智利建立了天文中心,因為中國是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天象不一樣,智利是最好的天文觀測點。在巴西建了空間天氣觀測研究中心,我們在肯尼亞資助建設了一個植物園,我們知道肯尼亞野生動物很有名,但是肯尼亞這個國家沒有一個植物園。還建立了中非中心,加強中國科學院與非洲有關國家的合作,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通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通過植物園的建設,闡明了中國保護生態環境這樣一個新的理念。

另外,我們和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亥姆霍茲自由電子激光聯合實驗室,這是我院與發達國家共同資助的第一個院級的境外機構。我們在瑞典建立了第一個海外陸地衛星接收站——北極站。我們積極主導參與國際重大科技合作,由科學院牽頭組織了“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聯盟(ANSO),這是中國牽頭組織第一個綜合性國際科學組織,落戶在北京,依託中國科學院,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劉鶴副總理參加了成立大會。去年年底,“一帶一路”科學組織聯盟成員將近60家。我們還牽頭髮起了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數字絲綢之路、全腦介觀神經聯接網絡、泛第三極環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其中第三極環境計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列為旗艦計劃,我們還積極參與一些國際的大科學計劃和工程,比如SKA,這叫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另外我們科學院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ITER計劃。科學院在國際組織參與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一批科學家在國際科學組織當中擔任了重要的領導職務。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科學院作為一個國家科研機構,我們積極參與全球的科技創新網絡,發揮我們的作用。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

剛才白院長提到“四個率先”中的一個是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公眾對這方面內容還是比較陌生的,請白院長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白春禮:

“四個率先”當中,其中一個是“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為此,科學院專門成立了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我們整合了相關單位和學部的力量。這個問題請謝鵬雲同志回答。

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局長 謝鵬雲:

謝謝白院長、謝謝記者的提問。我們覺得這個智庫非常重要,俗話説,不務虛沒有方向,不務實難以發展。所以,智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對於中國科學院的智庫建設工作,我作三點説明。

圖為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徐想 攝)

一是高質量完成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試點工作。科學院是以學部為主導,發揮全體院士和研究所的專業優勢,成立了科技智庫理事會。在2015年11月,我院被國家確定為首批高端智庫的試點單位之一,圍繞著試點目標任務組建了法人實體,就是剛才白院長給大家介紹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為了把智庫工作做得更好,我們組建了法人實體,構建了“小核心、大網絡”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了智庫的新理論、新方法,形成了一批有鮮明特色的智庫品牌。經過三年多的建設,我院高質量完成了試點工作的任務,在2019年高端智庫理事會組織的試點綜合評估中,我院在9個綜合性智庫評比當中名列第一。

二是積極提出重大諮詢建議,有力支撐國家的宏觀決策。積極承擔並高質量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和國家有關部委委託的一大批重大諮詢評議的任務。例如,從2016年到2020年,連續五年承擔了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的第三方評估這樣一個重大任務,工作量非常大,完成了中西部22個省、530多個縣、4000多個自然村的調查和3個典型縣的普查,建立了珍貴的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考核評估科學檔案,為國家的脫貧攻堅形勢研判和決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數據支撐。

三是開展科技前沿的戰略研究,有效發揮學術引領的作用。組織開展了“可能影響世界未來格局的中國重大科技突破研判”的戰略研究報告,發佈了《世界科技前沿與中國科技突破》《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路徑》等系列戰略研究報告。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智庫方面我們還是做了很多工作。我們積極開展學科前沿的態勢監測和技術預見,組織了包括數百名院士在內的千余名專家持續開展了200多個學科發展的戰略研究,基本涵蓋了我國主要的學科領域,積極提出重大的政策建議,並且為我國的學科發展規劃和學科的佈局提供了科學依據。

總體上介紹如上三點,謝謝。

第一財經電視記者:

我們都知道,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我國爆發,後來也在全世界蔓延。當前海外的疫情還在持續的蔓延中,我國疫情防控也在常態化的進行當中。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未來中科院在推進合作和更深一步的科研,是否制定了新的計劃以及路徑?如何去防控當前的影響?謝謝。

白春禮: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科學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積極行動起來,首先我們院黨組成立新冠肺炎疫情應對領導小組,我們組織了全院將近3千名科研人員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科技攻關當中。第一,最早由武漢金銀潭醫院在12月30日發現了不明原因病毒的樣本,樣本給了科學院的武漢病毒所,病毒所72小時沒有休息,第一時間鑒定出這是一個新的冠狀病毒,然後基因測序,同時把病毒分離出來。按照衛健委統一要求,又和其他單位一起向WHO世界衛生組織分享。因為這個病毒首先判斷它是不是一個新的病毒,這很重要,它測序以後、分離出來以後就為後面藥物的研發、檢測、疫苗提供了基礎。檢測試劑方面,科學院很多所,包括武漢病毒所、微生物所、上海巴斯德所,還有蘇州醫工所等和企業合作,藥監局批了5個快速檢測的方法,包括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很多都已經開始了應用。疫苗研發方面和抗體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國藥集團第一個疫苗就是關於滅活病毒疫苗,最早是和武漢病毒所一起合作做的,國藥集團和病毒所共同申請的滅活疫苗,共同獲得藥監局批准。最早是在高等級實驗室裏做研發,因為滅活之前必須在高等級實驗室裏。另外做轉基因的小鼠、動物試驗以及做兩種猴子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都是在這個實驗室完成的。靈長類動物的實驗,克隆小鼠的實驗,轉基因小鼠的實驗都為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些新的工作,比如説用幹細胞技術治療危重病人,進入“三藥三方案”,中國科大發明的托珠單抗,通過托珠單抗能夠控制炎症因子風暴的産生,對於重症病人的治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方面我覺得已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院還研發了“超極化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能夠動態研究被感染之後以及康復期肺部的纖維化情況、氣血交換情況,這些目前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已經使用。另外,根據醫院要求研發一種非接觸式的體徵監測和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可以遠程規範化採集生物樣本和咽拭子的採樣機器人。國內首例採用國際標準集裝箱進行設計製造的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還有人工智慧輔助進行檢測。

所以,疫情發生之後,我院科研管理人員深入抗疫第一線,了解實際需求,發揮多學科優勢,協同攻關。我們在武漢成立了一個心理援助工作站,心理所派了很多人,為600多名一線醫護人員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導等服務。面向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開展心理援助工作,提供在線心理諮詢、公益講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覆蓋人群達到910萬人次。另外,我們發起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把中科院研發的科技成果推廣至國外,成為支撐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重要平臺。我們依託科學院的基因組研究所成立了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1月份就收集全世界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目前一共收集了10萬多條病毒數據,這個中心開放服務於全球175個國家和地區,到目前為止,一共有17多萬訪客訪問這個數據庫,國外的佔了60%以上,一共下載超過了1億2千多萬次,為全球境外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分析這個基因,為藥物的研製、疫苗的研發,同時也為檢測做基本的數據。

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做好這方面工作,研發一種真正能對所有的冠狀病毒進行早期監測,甚至是統一的治療方法,比如抗體和疫苗,微生物所做了一種重組蛋白疫苗,這是第一個藥監局批准重組蛋白疫苗,現在也做了二期臨床,正在組織三期臨床。我們把康復病人的血漿抗體提取出來,通過生物學的方法培育出來作為抗體,然後可以批量生産,低價生産,這個獲得批准,已經把技術轉讓給有關企業,在中國和美國正在做第三期臨床。所以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把這份工作深入下去,按照中央的要求,爭取能夠為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講的“四個面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們準備把科學院在這個領域所有的力量組織起來,成立一個生物安全中心,把全院力量統籌起來,一起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圍繞人民生命健康不斷作出新的貢獻。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剛才白院長在開場白中提到,中科院圍繞這“四個率先”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請問,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些改革措施以及實施的效果?謝謝。

中國科學院秘書長 汪克強:

謝謝這位記者提了一個非常重要且很關鍵的問題,也是很有挑戰性的問題。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指出,要依靠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中國科學院在“率先行動”計劃中提出了五個方面25項重大改革舉措,這五個方麵包括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調整優化科研佈局,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全面擴大開放合作。為什麼説這個問題很有挑戰性,如果在今天這個場合把這五個問題全面展開説,實際是不可能的。我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科學院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方面的一些做法。

圖為中國科學院秘書長汪克強。(徐想 攝)

研究所分類改革是中國科學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的突破口、著力點,也是我們帶動其他各項改革的一個“牛鼻子”。實施這一舉措,主要是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科學院提出來的“四個率先”當中要“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學機構”的要求,希望能夠根據不同性質科技創新活動的特點和規律來分類建設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類研究機構,來探索構建分類定位、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和分類配置資源的科研院所治理體系。在四類機構當中,創新研究院主要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重大創新領域,組織開展全鏈條的重大科技攻關。比如,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整合了原來的電子所、光電所、遙感與數字地球所等多家法人單位,在整合過程中,所級領導幹部由16人減到了7人,中層幹部由53人減到了37人,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整合和建設,優化了科技佈局,構建了完整的創新鏈,提升了中國科學院在空天信息領域的系統創新能力,也增強了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能力。

再比如,上海藥物創新研究院,採取“總部+分部+網絡實驗室+産業化基地”的模式,整合了我們院裏上海、昆明、新疆等地的新藥研發資源和力量。加強産學研合作與協同創新,實現了生命科學研究、新藥研發、臨床應用和産業化的價值鏈的貫通。這個創新研究院,從2015年到現在有42個一類新藥開展了臨床研究,50多個後選新藥開展了臨床前的研究,特別是大家都很關注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971”獲得有條件批准上市,這是我們中國原創新藥的重大突破,也打破了治療阿爾茨海墨症全球16年沒有新藥的歷史,為許多的患者和家庭都帶來了福音。2018年,藥物創新研究院的成果轉化的合同金額達到了16.85億元,位列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第2名。第1名也是我們中國科學院輕型動力創新研究院,第3名是長春光機所。

第二類機構是卓越創新研究中心,面向世界科學前沿,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主要是建設基礎研究的特區和高地。比如,我們最早成立的量子信息科技卓越創新中心,主要是依靠中國科大的優勢研究力量,取得了一系列的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後來發展到了創新發展研究院,由卓越中心發展到創新研究院,成為該領域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國家實驗室建設的核心力量。再比如,老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是由原來的上海神經所和北京自動化所聯合院內多家單位組建的,主要是開展腦科學和智慧技術的交叉融合,現在也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腦科學和智慧技術領域最有代表性的學術高地,在我國發起和實施腦科學計劃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剛才白院長介紹了國際上公認的衡量基礎研究的一個指標是自然指數,2019年自然指數領域排名中,我院有3個卓越創新中心,凝聚態物理卓越創新中心、分子生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還有青藏高原地球科學三個卓越創新中心位居全球第一;另外還有兩個卓越創新中心,分子植物科學,半導體材料和光電子器件這兩個卓越創新中心位居世界第二,卓越中心建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就。另外還有兩類機構,我們還依託國家重大科技技術集群建設了一批大科學研究中心。比如,大家知道的合肥大科學研究中心,還有上海大科學研究中心,都成為國家發改委建設的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核心和骨幹力量。我們還面向特定的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了一批特色研究所。

六年來,我們先後組建了68個四類機構,包括23個創新研究院,23個卓越創新中心,5個大科學研究中心,還有17個特色研究所。通過這樣一個改革舉措,強化了我們面向國家重大創新領域的整體優勢和戰略佈局,提高了中國科學院科研佈局的戰略性和引領性,同時也有效整合集聚院內外的優質創新資源,促進了跨所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創新,提升了一批研究機構的創新能力和産出質量,為下一步“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剛才白院長介紹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成果,我們想了解一下第二階段以及未來有什麼安排和考慮?謝謝。

白春禮:

我們第一階段的總結評估完成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從2021年到2030年,未來的十年。“率先行動”計劃總體規劃,最初的報告當中也有一部分涉及到未來十年的目標,但是並沒有很細化,所以我們現在準備把它細化。今年中央正在做“十四五”規劃,我們也做科學院的“十四五”規劃,所以未來十年的前五年,和“十四五”規劃的佈局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總體考慮是這樣,因為第一階段是基本實現“四個率先”,到第二階段全面實現“四個率先”,全面實現“四個率先”有哪些指標,什麼叫率先,我們目前正在制定這些具體的指標。

一是關於體制機制改革。剛才汪克強秘書長介紹了體制機制改革採取的措施,比如四類機構,我們已經設立了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中心和特色所這四類機構,這四類機構的目的是根據科研性質不同進行分類定位、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分類資源配置,因為工作性質不一樣,不能一把尺子去衡量,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應該不同評價。前期我們已經做了,但是這個工作還沒有完,只是進行了一部分,所以第二階段,我們爭取在2025年要把四類機構全部做完,全院現在100多研究所重新定位為90個左右的四類機構,這樣就完成了全部的體制機制改革,這也是符合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

二是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當前,國家科技的發展正在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科技高質量發展。面臨著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産業的打壓,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一些工作。前期我們已經做了一些工作,未來十年我們還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這些新的部署做了幾方面,一是超算,我們自己研發出自己的超算系統,也已經應用到氣象預報、分子設計、藥物研發、大氣預報等,還可以用到基礎性的研究、宇宙學研究等。二是高端軸承等很多關鍵材料還需要進口,我們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佈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我們爭取將來在第二期,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的領域,集中我們全院的力量來做。現在的做法是,我們要求四類機構每個機構要明確定位,我們叫“一三五”規劃,“一”是明確定位,你的優勢、你的特色、你的不可替代性,你不是包打天下什麼都做,你工作的領域方向如果不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國內不領先,那就不要做。“三”是三項重大突破,要明確知道做什麼,不是完全自由探索,科學院的工作我們有自由探索內容,與人才培養在一起,但是應用基礎研究都是目標導向,這個佔的比例要大,因為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求研究所承擔重大科技任務。我們希望能夠責無旁貸、心無旁鶩地進行科技攻關,目前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立領導小組,要求每個承擔重大任務的人要簽署責任狀,研究所要做好後勤保障,要求承擔科技任務的科技人員本身在承擔任務攻關中不去報獎,不去幹一些與承擔任務無關的事情,要全力把攻堅任務做好。

我們希望未來十年的發展,科學院能夠如期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為2035年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前列,一直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我們在“率先行動”計劃中先走一步,這也是總書記對科學院的囑託,也是人民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囑託,所以科學院有信心能夠如期完成第二期戰略目標。謝謝。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邀請記者提問。(劉健 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當前,國家正在推進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建設。請問,在這方面中科院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謝謝。

白春禮:

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佈局,請汪秘書長回答。

汪克強:

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科學院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合作,組織優勢力量,積極參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並且與有關的地方政府共建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同時也推動共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和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

大家都知道,中國科學院很多研究所都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包括合肥、廣深等地也有一些佈局,這些優勢力量本身就是這些區域創新高地建設的核心和骨幹力量。除了支持這些機構、這些科研力量、這些科研設施更好的發展和使用之外,近年來中科院黨組還圍繞國家的一些重大戰略部署,加大了在這些地區的科研佈局和能力建設。

比如,在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面,我們啟動建設了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四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1個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項目,9個院士共建的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一批科研機構大約將近2千名科研人員已經遷入懷柔。我們依託這樣一些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實施了6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投入經費總額超過120億,中科合成油、中科納新等40多家由中科院成果孵化的産業化公司在懷柔科學城落地,一批科技成果進行了轉移轉化。

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面,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等四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開工的“上海速度”,為了支持湛江實驗室建設,中國科學院還將上海已建的同步輻射光源和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等大科學裝置劃轉至由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政府共建的張江實驗室,實施統一管理。

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我們先後建設了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散裂中子源,啟動建設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強流重離子加速器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基本形成了大科學裝置集群的佈局。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

同時,我們還與廣東省共同推進廣深科教融合園區建設,與廣州市共建中國科學院南沙明珠科學園,與深圳市共同籌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另外,我們還全面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合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中國科學院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的備忘錄,正在啟動建設香港創新院,目前已經完成註冊。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的建設,是香港回歸以來經中央批准由中央有關單位在香港設立的首家機構,實際上它也是中國科學院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

以上,是中國科學院圍繞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建設所做的部署和工作。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剛才提到了卡脖子的技術領域的問題,請問近年來中科院在解決卡脖子技術領域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突破,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的技術難關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謝謝。

白春禮:

剛才我回答當中多少也涉及了一些,院層面,我們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加強組織推進和統籌協調,明確任務的組織單位,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到科技攻關當中,簽署軍令狀。項目部署方面,除了承擔國家的一些重大任務之外,科學院自己設立了先導專項,分成三類,A類先導專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B類先導專項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C類先導專項是跟企業合作,解決卡脖子問題。我們組織了好幾項,2018年啟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三個C類專項。2019年我們新啟動了處理器芯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倣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一共5個C類專項,和A、B類不一樣,和企業合作,希望專項完成之後能夠替代。

經過兩年的攻關,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進展,比如研製的高性能超級計算機,在天文、海洋、藥物等領域取得了國際水平的大規模科學計算應用。比如對於氣象預報,用我們自己的計算模式和利用超算,大大縮短了預報時間,提前了預報時間,同時也提高了預報的精度。在組織模式方面,我們強化産品導向、應用導向,形成了研究所+企業+地方三方面聯合攻關模式。研究所主要負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主要負責工程化和産品化,地方給予配套支持,地方積極性也很高。我們這樣推動技術攻關、産品研製和應用示範推廣一體化。比如,我們做C類專項關於高端軸承,通過先進材料和技術攻關,牽引産業鏈帶動軸承鋼等企業和地方在技術改造、新建基地、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投資超過30億元。在保障措施方面,我們還出臺了攻關8條,在骨幹的薪酬、考核與崗位晉陞、其他在研任務、後續科研任務保障、經費使用、研究生指標、榮譽獎勵等方面,都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來保障科研人員潛心攻關。後續科學院將在“率先行動”的第二個階段這個目標當中,進一步加強部署,將“卡脖子”的問題和國外出口管制的清單轉化為我們的任務清單。

科學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我們不能包打天下,我們還是要聚焦這些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關鍵的基礎材料、關鍵核心的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的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芯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因為科學院本身是個科研機構,不是一個在工程化、産業化方面很強的機構,所以科學院的工作主要還是聚焦在前端,後面工程化、産業化的工作還要和企業、地方緊密結合到一起,建立起來科研機構、地方、企業緊密聯絡的,把創新鏈和産業鏈,甚至金融鏈能夠有效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合力。謝謝。

胡凱紅:

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