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南:“四改一化”穩住“三農”基本盤

2020-10-01 10:29 來源: 河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金秋收穫季,託管土地11.7萬畝的滎陽市新田地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傑對豐收充滿期待。從最初的200多畝,到現在的11.7萬畝,新田地種植合作社託管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帶動服務的農戶越來越多,其後的大背景是,我省始終堅持不斷放活土地經營權,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安心經營。

近年來,我省以“四改一化”為抓手,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牢牢抓住糧食生産這個核心競爭力,扛穩扛牢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堅決穩住“三農”基本盤。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升糧食生産能力。2015年以來,我省持續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通過“確實權、頒鐵證”,穩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與此同時,不斷放活土地經營權,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土地託管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土地流轉面積3823萬畝,託管土地面積1.57億畝次。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産核心區,我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二五”以來,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320萬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189億斤,糧食産量連續13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糧食競爭力。近幾年,我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佈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産標準化、發展産業化,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600萬畝發展到2019年的1350萬畝。引導用糧企業與産地開展合作,與項目縣進行購銷洽談,推動優質小麥優質優價,農民每畝地每年可增收130元左右。

深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提高糧食生産效率。我省通過政策引領、完善體系、項目帶動等措施,充分發揮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耕、種、防、收等生産環節中的作用,全省農業生産性服務組織發展到11.07萬家,從業人數152.37萬人,推動農業生産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機械化作業轉變,由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向社會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産轉變,較好地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問題。

深化糧食支持保護政策改革,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多年來,我省持續推出糧食生産惠農政策,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受疫情影響,在財政資金整體緊張的情況下,我省安排106億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對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直接補貼到戶;安排資金30多億元,對全省110個産糧大縣進行獎勵;統籌中央和省級各類財政資金90多億元,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給予補助,支持各地鞏固提高糧食産能。

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進農民職業化。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我省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主體高質量發展、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等項目。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累計培育各類高素質農民約90萬人,為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記者 劉紅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