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東臨朐:穀子地裏的鄉村振興

2020-10-09 19: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濟南10月9日電 題:山東臨朐:穀子地裏的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賈雲鵬、張志龍

走進位於山東省臨朐縣辛寨街道朱家峪村的魯農家庭農場煎餅生産隊車間,只見幾盤鏊子熱氣騰騰,一排農村婦女熟練地上料、刮勻、揭餅、分揀、包裝,還有一位婦女架起三腳架全程直播。

“生産煎餅所用的小米、薏米等原料,全都是村裏和農場自産的。”朱家峪村黨支部書記、農場負責人曾永説。不一會工夫,直播間就聚集了300多個網友,來自廣東、黑龍江、四川等地的客戶陸續下單,半小時的時間就成交3000多元。

朱家峪村地處大山腹地,有270戶、972口人,耕地1000畝,屬於丘陵山區,素有種植穀子的傳統。但由於種植結構單一,加上地處偏僻,種出的小米賣不上高價,村民的日子沒有很大起色。

2016年,朱家峪村確立了綠色、無公害小米産業發展路徑。當地改變傳統種植模式,成立了魯農家庭農場。農場流轉90戶村民的300畝土地,通過種植優質品種的小米、薏米、蜜薯,一畝地收入達3000多元,流轉的土地收益是原來的三四倍。

為帶動更多農戶致富,農場為有意願種植小米、薏米和蜜薯的農戶,統一提供免費的種子和技術支持,並按照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進行回收,目前已發展近百戶村民種植了300多畝。

記者看到,在朱家峪村的穀子種植基地,不少農戶手握鐮刀,正忙碌地收割穀子,一派喜悅的豐收場景。曾永介紹,這600多畝的種植基地,可年産穀子20萬斤、地瓜40萬斤、薏米7萬斤。

通過土地流轉,不少村民實現了一份土地兩份收入。今年60歲的貧困戶呂學同深有感觸。去年,他將2畝地流轉給農場,平時在農場打零工,一年收入一萬多元。目前,村裏有50多人在農場打工,大部分是貧困戶和留守婦女。

朱家峪村還念活“穀子經”,利用小米、薏米等特色農産品生産加工煎餅,讓更多的村民有活幹、有錢掙。

“我們已發展了3000多個線下固定客戶,還試水‘直播帶貨’,市場需求很大,銷量穩步上升。”曾永説,計劃再投資200萬元新上30盤鏊子,使生産能力達到每天1000斤,再增加近百個就業崗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