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2020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舉行發佈會

2020-10-23 14:57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女士,請她為大家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請王春英女士作介紹。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下面,我首先通報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外匯收支情況,然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2020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衝擊下,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經濟穩定恢復,復蘇勢頭全球領先,有力促進了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和外匯市場穩定。總的來看,前三季度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穩運行,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態勢。

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20年前三季度,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14663億美元,售匯1390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762億美元;按人民幣計價,銀行結匯10.25萬億元,售匯9.71萬億元,結售匯順差5357億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按美元計價,銀行代客涉外收入31055億美元,對外付款30681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374億美元;按人民幣計價,銀行代客涉外收入21.70萬億元,對外付款21.44萬億元,涉外收付款順差2600億元。


圖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徐想 攝)

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銀行結售匯總體呈現順差,外匯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2020年前三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762億美元。其中,上半年結售匯順差786億美元,三季度小幅逆差24億美元。綜合考慮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凈買匯,銀行外匯頭寸增加等其他供求因素,前三季度我國外匯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第二,跨境資金總體呈現凈流入,二季度以來持續表現為順差格局。前三季度,銀行代客涉外收支順差374億美元,其中,一季度逆差260億美元,體現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4月以來恢復平穩,二、三季度分別為順差372億美元和順差262億美元。

第三,售匯率有所下降,企業境內和跨境的外匯融資意願總體穩中有升。前三季度,衡量購匯意願的售匯率,也就是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4%,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9月末,我國銀行的境內外匯貸款餘額較2019年末上升475億美元,説明企業的相關外匯融資需求總體增加;9月末,進口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跨境貿易外幣融資餘額與2019年末基本持平,而同期進口回落3%,表明企業跨境外匯融資意願保持相對穩定。

第四,結匯率總體穩定,市場主體持匯意願理性。前三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5%,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截至2020年9月末,企業、個人等主體境內外匯存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354億美元,主要是三季度增長,在人民幣有所升值情況下,體現了市場逆週期調節的良性結果。

第五,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截至2020年9月末,外匯儲備餘額31426億美元,比2019年末上升346億美元。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境內外匯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外匯儲備餘額變動主要受匯率折算和資産價格變化等因素影響。

以上就是我要通報的2020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主要統計數據。

壽小麗:

謝謝王春英副局長。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能否評價下前三季度我國的外匯收支形勢?對未來的趨勢作個預測。謝謝。

王春英: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金融的穩定。中國外匯收支面臨的外部環境是複雜和嚴峻的。但在國內基本面的支撐下,中國國際收支運行的平衡性好于預期,人民幣匯率的穩健性好于預期,外匯市場交易的理性程度好于預期,跨境雙向的投資活躍度好于預期。從下半年來看,外匯市場穩定發展的態勢更加穩固,主要指標的運行情況呈現了穩中向好態勢。具體來講:

第一,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總體穩定。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保持了765億美元的順差,佔GDP的比為1.2%,繼續保持在合理平衡區間。從三季度公佈的數據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創新高。同時受疫情影響,跨境服務貿易支出仍舊是下降,服務貿易逆差規模仍舊在收窄。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我們認為三季度中國國際收支的經常賬戶仍然能夠保持在基本平衡的狀態。所以在國際收支總體平衡的情況下,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穩定在3.1萬億美元之上。

第二,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穩健。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形成雙向波動格局,保持了比較高的彈性。境內期權市場一年期的隱含波動率為5%,最高價和最低價的波動幅度為7.5%,全球來看是屬於合理適度範圍。其他主要貨幣,歐元、日元、英鎊都在7%—9%的波動水平,人民幣的波動率在過去長期都低於2%,現在是5%,反映出彈性增強。前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小幅增長2.3%。下半年受國內經濟的率先恢復、美元指數回落等內外部因素影響,境內交易價回到6.6-6.7的水平。橫向看,前三季度美元指數下跌2.5%,歐元對美元升值4.5%,日元對美元升值2.8%,英鎊貶值3.3%,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12.2%。這樣來看,人民幣明顯強于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與主要發達國家貨幣相比表現居中。未來,國內經濟基本面相對優勢會繼續發揮穩定外匯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但是考慮到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人民幣匯率仍然會圍繞合理均衡水平上下波動。

第三,市場行為更加理性,外匯供求持續呈現基本平衡。今年結售匯交易有這樣一個特點,客戶“逢高結匯、逢低購匯”,這是市場更加理性的表現,控制風險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再從能夠反映匯率預期的外匯市場遠期期權相關指標看,匯率預期保持總體穩定,沒有形成非常明顯的單邊預期。這既有利於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也有助於外匯市場供求自主平衡。

第四,跨境雙向投資依然活躍,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從外資流入國內看,商務部公佈今年1-9月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規模1033億美元,增長2.5%,三季度增長18%;外匯局統計,今年1-9月,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的債券和股票達到1321億美元,增長47%。再看跨境資金流出,今年前三季度對外直接投資789億美元,同比略降2.6%;境內主體通過“港股通”購買港股4244億元人民幣。

王春英:

展望未來,在國內經濟、政策、市場等因素的支撐下,中國外匯市場有條件延續平穩發展態勢。首先,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在全球是有領先優勢的,生産、服務、消費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支持。這些都會繼續發揮增強信心和穩定預期的作用。其次,我國堅持推動金融改革開放,而且是雙向開放,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措施不斷推進、持續發力,為跨境資金的雙向流動和均衡流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同時,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跨境雙向投資的質量。第三,從市場情況看,人民幣匯率保持了較高彈性。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進一步發揮。同時,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和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在不斷完善,能夠比較好的吸收外部衝擊影響。

當然,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影響還在持續,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目前還是存在。所以我們會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的監測和評估,提高風險意識。既堅持外匯領域的改革開放,又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切實維護好國際收支平衡和國家經濟金融的安全。這是對你問題的回應。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近期人民幣升值較快的原因是什麼?未來是否會加速升值?謝謝。

王春英:

您這個問題,前段時間人民銀行也有回應。近期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受到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中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出口形勢良好,境外長期資金有序增持人民幣資産,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升值。這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市場供求對匯率形成發揮決定作用的應有之意。總體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還是相對溫和的。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4.5%,美元指數下跌4.3%,歐元對美元升值5.9%,日元對美元升值4.1%。比較來看,人民幣與主要貨幣表現是基本一致的。

在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和基本穩定。我們看到,聰明的市場總是能看到硬幣的正反兩面,既充分認可國內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同時也高度關注各種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可能使人民幣保持有漲有跌、雙向波動。目前,市場機構討論比較多的因素包括:

第一,從長期看儘管美元走弱,但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並不明朗,短期美元走勢具有不確定性。第二,市場機構也觀察到,未來全球疫情改善之後,既有利於提升中國的外需,也有利於擴大進口。同時,各國放鬆出入境限制也會促進中國居民跨境旅行和留學需求的恢復。所以,中國的經常賬戶不容易大幅度順差。第三,考慮正反兩方面,當前國際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地緣政治衝突頻繁,會加大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事實上我們仔細觀察發現,一些指標也反映了市場觀點。比如,從能夠反映匯率預期的境內風險逆轉指標(看漲美元/看跌人民幣期權和看跌美元/看漲人民幣期權的波動率之差)看,10月以來平均值0.97%,維持了正值,遠低於2016年初的3.03%,在2018年5月,人民幣處於升值時期,這個值是0.03%。目前的0.97%處於近幾年的中間水平,也顯示目前市場對中長期人民幣匯率預期是趨於中性的。

對於匯率變化我主要給大家分享這些。外匯局會進一步配合人民銀行持續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我們能夠做的更多是,堅持推動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在不斷擴大境內市場對外資吸引力的同時,我們也為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多配置境外金融資産的機會和條件,促進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服務經濟發展。

借這個機會我想再説一句,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希望通過媒體朋友繼續傳遞,企業應該積極預防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今年以來,境內期權市場1年期隱含波動率平均水平在5%,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的波幅是7.5%,人民幣匯率彈性是比較強的。面對匯率波動,企業應該加強風險防範意識。第一,需要改變人民幣不是升就是貶的單邊直線性思維,樹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意識。第二,要合理審慎交易,做好風險評估,對匯率敞口進行適度套保。第三,要盡可能控制貨幣錯配,合理安排資産負債幣種結構。第四,不要把匯率避險工具當做投機套利工具,承擔不必要風險。這是針對你提的匯率問題的回應,我們想借助媒體朋友向廣大企業傳遞,在人民幣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要積極防範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CNBC記者:

最近有一些經濟學家留意到,有一些銀行和其他機構的外匯儲備有一些增長,想了解背後有什麼原因?外匯局有什麼相關規則,他們應該留意一下?謝謝。

王春英:

你提到了一些機構儲備積累的問題,我判斷你指的可能是銀行結售匯頭寸。我們過去發佈會中也跟到場媒體記者談到影響外匯供求的主要因素,就包括銀行結售匯頭寸。銀行結售匯頭寸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客戶結售匯交易的平盤,二是銀行自主增持、減持頭寸。此外,境外機構也可以在境內銀行間市場買匯和賣匯,因為境外主體開展跨境投融資活動需要做一部分貨幣兌換,所以境內外匯市場上有這些境外交易主體,他們要麼是外匯的供給方、要麼是需求方。

談到銀行應對頭寸增持的匯率風險,銀行外匯頭寸中也有客戶遠期結售匯和期權平盤所被動持有的,這部分頭寸銀行不承擔匯率風險。第二,銀行主動持有的頭寸,這部分規模較小,銀行是專業機構,管理風險的能力非常強,在應對匯率風險方面也具有充足的經驗。

我主要回答這些。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發佈會後可以跟今天到場的新聞宣傳工作人員聯絡,或者通過文字等其他方式給你進一步解答。

CGTN記者:

中國的經常賬戶是順差,有證券投資流入,這時候外匯儲備沒有增加。有觀點認為,這説明有一些項目有大規模流出。你怎麼看待這個情況?

王春英:

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觀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國際收支呈現雙順差,外匯儲備比較快地增長,經常賬戶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所以外匯儲備增長。也出現過經常賬戶是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是逆差、外匯儲備下降的情況。所以,大家對於逆差的項目都是十分警惕的。近幾年中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新的平衡模式,外匯儲備保持基本穩定,不再隨著國際收支主要項目的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對國際收支的新平衡模式有全新認知。我和我同事們也梳理了這個問題,給觀察到這個問題的朋友們作一個解釋。

首先,近年來中國國際收支形成了自主平衡的總體格局,儲備資産保持基本穩定。在這個背景下,經常賬戶和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表現為鏡像關係,經常賬戶呈現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就呈現逆差;反之,經常賬戶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就呈現順差,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市場各類主體的國際收支交易有進有出、有來有往,實現了自主平衡,不需要儲備資産進行大規模的吸收或投放,也就不會形成儲備資産大幅度變化。

第二,在國際收支自主平衡的格局下,有順差項目就有逆差項目,但並不是所有逆差項目必然意味著風險。今年上半年,經常賬戶總體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表現為逆差。我們逐項分析這個逆差,並沒有出現對外債務的去杠桿,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等全部的對外負債項目都是凈流入。逆差主要是中國對外的各類投資增長,説明市場主體在境外的資産增多了。資産主要是指,一是境內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增加,這體現了多元化資産配置的需要,主要投資的是港股,前面和大家也分析了港股購買的數據。二是對外直接投資總體是理性有序增加,沒有出現2016年增加40%多的情況。三是銀行的對外存貸款增多,主要是境內外匯流動性是充足的,不管是經常賬戶還是直接投資帶來的外匯流動性,由銀行通過對外存款、貸款進行投放出去。仔細分析,我們可以説雖然有一些項目是逆差,但並不意味著是風險。

最後想跟大家説,目前國際收支平衡的內在結構,對中國來説我們覺得是比較合理的,也是比較合意的。怎麼解釋呢?近年來中國的國際收支進入自主平衡時期後,經常賬戶總體基本平衡、略有盈餘。這就決定了中國國際收支總體結構是穩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跨境資金流動也表現相對均衡。金融市場開放一方面吸收境外的資本流入,另一方面境內主體持有的境外資産或者外匯資産同步增多。未來看,中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優化和製造業産業升級推進中,這會對經常賬戶保持基本平衡發揮很好的支持作用。國際收支有基礎、有條件維持合理的、合意的局面。我們想跟大家交流的主要也是這個。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首都發展建設,作出深化北京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北京自貿試驗區的重大決策部署。請問,外匯在支持北京建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以及北京自貿區在跨境貿易、直接投資等方面有哪些考慮和舉措?謝謝。

王春英:

你的問題具體到北京地區,我也整理了一些信息,跟你分享一下。關於自貿試驗區的外匯管理政策,不僅僅是北京。外匯局始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自貿區發展的要求,我們把握好自貿區建設的方向,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第一,在自貿區銀行可以按照展業三原則辦理經常項目購付匯、收結匯的手續。第二,自貿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分類等級是A類企業的,就不必開立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貨物貿易外匯收入可以直接進入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第三,放寬了貨物貿易電子單證審核條件,註冊且經營場所都在自貿區的企業可以選擇區內銀行,為其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時審核電子單證。2019年以來,外匯局出臺了多項措施,優化業務辦理或者簡化流程,提高跨境貿易資金結算的效率。

關於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的外匯管理政策。我們堅持真實性、便利化、防風險的管理原則,堅持小額便利、大額規範的理念,切實便利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地區的外匯業務辦理。在通常情況下,各地區的服務貿易外匯收支都可以直接在銀行辦理,外匯管理領域不存在政策障礙。

就你提到的關於北京自貿區的創新措施,首先,跨境貿易方面,支持北京自貿區跨境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商提供貨物貿易外匯綜合服務。研究探索了實物資産跨境轉讓的場內外匯結算模式,提升外匯資金結算效率。此外,為人才從業提供支持,包括便利在京中資機構海外員工薪酬結匯,便利境外高端人才辦理個人贍家款、隨行子女就讀等購匯和結匯。其次,直接投資方面,推進境內機構境外投資便利化。我們正在研究有關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制度(QFLP)試點改革方案,進一步拓展投資範圍,簡化登記手續,便利資金匯兌,探索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融資管理模式,繼續支持北京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投資機構落戶。第三,在外債方面,持續推進外債便利化措施落地。進一步升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外債便利化試點政策,助力北京科創中心的建設。發佈了相關實施細則,區內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500萬美元外債便利化額度。在此基礎上,特別擴大海淀園區內非金融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由500萬美元升到1000萬美元,目前有19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創新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合併了交易環節,試點一次性的外債登記,取消試點企業逐筆登記的管理要求。在北京開展不良資産跨境轉讓業務試點,允許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開展銀行不良資産跨境轉讓業務,進一步盤活銀行不良資産,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謝謝。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

有報道稱,最近外匯局計劃分批新增QDII額度。政策的考慮是什麼?是否會進一步放寬境內機構和個人海外投資限制?謝謝。

王春英:

關於QDII額度發放問題,近期有一些報道。我們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構建金融雙向開放新格局,滿足境內市場配置境外資産或者對外投資的合理需求,所以近期我們啟動了新一輪QDII額度的發放,這也是外匯局考慮深化跨境證券投資改革開放的積極舉措。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我們對於實現經濟平穩增長以及妥善應對外部衝擊或者外部環境的變化,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

關於QDII額度發放,我們也會定期在網上發佈最新的額度發放情況,媒體應該也會知道,在外匯局網站上可以查找哪類機構又增加了QDII額度。

對於你提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也在探索更多形式的跨境雙向投資開放性和便利性政策,所以你關心的問題在我們的考慮之中。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近期外匯局出臺了多項資本市場開放舉措,主要考慮是什麼?下一步有什麼新舉措,同時如何兼顧促改革與防風險的關係?謝謝。

王春英:

今年以來,外匯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六穩”“六保”的工作部署,按照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你問到有哪些舉措,我想主要跟你分享如下內容:

第一,在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資本市場方面,我們持續推進了股票、債券以及外匯市場的對外開放,完善市場化交投機制。比如在5月份我們取消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投資額度審批,而且放寬了託管數量限制,同時也優化便利相關資金的匯出手續。9月份與人民銀行和證監會聯合發文,統一QFII和RQFII的資格要求,降低準入門檻和擴大投資範圍,進一步便利境外的投資者在境內證券投資運作。近期,我們會同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統一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開放政策,簡化準入管理,引入多級託管,優化資金匯出,建立和完善境外機構外匯風險管理機制,放寬並優化第三方匯兌交易,營造更加友好便利的環境。這是吸引境外投資者的舉措。

第二,剛才講我們有雙向開放,在便利境內投資者方面,為更好地滿足境內投資者全球資産配置需求,近期啟動了新一輪的QDII額度發放,發了30多億美元,涉及18家機構,既包括基金公司,也包括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理財子公司等等,這也是雙向開放的一個新舉措。

關於下一步的考慮,我們堅持一個指導思想和原則,繼續圍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服務實體來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比如,進一步推進債券市場開放,繼續分批次發放QDII額度,探索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管理改革,穩步擴大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等。我們也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政策和渠道整合,把現行管道式的、分市場的、區域性的開放模式逐步轉向統一的制度規則性開放,提高跨境投融資交易的便利。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的時候,還會綜合考慮經濟發展階段、金融市場狀況、金融穩定性因素,合理把握改革開放的方向、節奏、重點,使金融監管能力和金融開放程度相匹配,考慮在開放過程中設計風險防範和監督監管機制,希望我們的改革開放平穩有序進行。我們在做的時候是有這些考慮的。謝謝。

壽小麗:

請繼續提問,最後兩個問題。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壽小麗。(劉健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2020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餘額超過2萬億美元,如何看待我國外債的增長和趨勢?謝謝。

王春英:

外債一直是媒體、學術界、公眾在外匯管理方面比較關心的問題。我們會持續緊密跟蹤監測外債的結構和規模的變化,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和判斷。總的看,近年來中國外債增長保持平穩,結構合理優化,穩定性逐步增強,償付風險總體比較低,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體現了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和外債便利化政策的效果,還有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認可。

今年以來,中國外債增長延續了這一發展態勢,從增速看,今年上半年外債規模增速3.7%,2018年4月以來季度增速在2%左右,所以上半年3.7%的增速是保持穩定的。從外債與經濟規模匹配度看,2017年以來,外債餘額與GDP的比例在14%到15%區間,與經濟總量增長是相符的。從結構上看,近年來外債增長主要是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以境外央行為主的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國債。從這個角度説,這些債務是人民幣債,且相關投資穩定性比較強。

未來,在政策面和市場因素作用下,外債還會延續平穩發展的態勢。首先,政策面看,開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效果繼續顯現,有利於外債平穩增長。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不斷開放,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券市場認可度進一步提升。我們觀察到,今年9月中國國債被明確納入富時羅素世界國債指數,中國的貨幣政策保持正常化,境內外利差維持比較高的水平,境外投資者會穩步增持境內債券。另一方面,人民銀行、外匯局不斷推動外匯融資便利化改革,擴大主體融資空間,支持企業很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高效進行融資。其次,從市場看,雖然外部流動性比較充裕,但是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背景下,企業借債還是非常理性的。所以外債總體會保持理性、平穩和有序。

我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外債問題,在談到外債安全性和償付能力的時候,有人把外債和外匯儲備規模進行比較。實際上,國內各類主體借用外債,並不必然由外匯儲備償還。外債安全性是可以用很多國際通用指標來衡量的。

我國既有外部債務,也有相當規模的外部資産。在對外債務增加的同時,對外資産也在增加,而且近年來積累的對外資産是更多的,即我國呈現對外凈資産。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對外資産7.9萬億美元,對外負債5.7萬億美元,凈資産2.2萬億美元。從主體看,在全口徑外債中,銀行和企業等民間部門外債1.8萬億美元,與此對應的是對外資産2.4萬億美元,所以民間部門的資産是大於負債的。同時從資産負債結構看,7.9萬億美元對外資産中有3.1萬億美元儲備資産,5.7萬億美元對外負債中有接近3萬億美元是外商直接投資,是比較穩定的負債。

有些人可能説,一個企業有負債但沒有資産,這是可能的。在市場化調節機制的作用下,市場主體的對外資産和負債是可以得到有效調劑或者匹配的。比如,有的企業需要償還外債,一方面可以用自有外匯,如果自有外匯不充足,可以在市場機制調節下,使用其他機構的外匯結余。所以,通過合理的價格,企業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外匯,實現民間部門資産和負債有效調劑和匹配。

觀察外債的安全性指標,一是外債負債率,國際安全線是低於20%,我們國家的比率在去年底是14%。二是外債債務率,國際安全線是低於100%,我國的數據是78%。三是償債率,國際安全線是低於20%,我國是7%。四是短期外債比外匯儲備,國際安全線要求低於100%,我國是39%。這是一個純流動性指標,説明我國外匯儲備在必要時可以提供充足流動性,但不意味著各類主體償付外債必將用到外匯儲備。像前面跟大家介紹的,民間部門擁有大量外匯資産,在市場化調節機制下,市場主體間外匯供求可以得到有效調劑,而且在21324億美元的外債中約三分之一是人民幣外債,這一點也是需要考慮的。當然我們會繼續密切監測相關變化,積極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剛才提到了金融開放,我比較關心的是在當前我國金融開放步伐加快以及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我國是否會面臨大幅度流入?外匯局如何保障跨境資本的平穩流動?謝謝。

王春英:

這個問題社會廣泛關注。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實行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外部環境是有些類似的,但是影響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的內部環境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總的來看,我們內在條件有利於中國跨境資金均衡流動。

首先,中國國際收支尤其是經常賬戶已經從高順差趨向基本平衡。在歷史上,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曾經在高位,與GDP的比值在2007年達到峰值,隨後總體回落到2011年以後的2%左右,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區間。經常賬戶演變是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的結果,這體現了我國經濟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轉變。近年來,基本平衡的國際收支格局已經形成,這種受結構性因素影響形成的格局不會輕易發生改變。國際收支經常賬戶從高順差轉向基本平衡,這是受內部條件或者內部環境影響的一個明顯變化。

其次,還有一個內部變化,就是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雙向開放有助於拓寬跨境資本均衡流動渠道。我們在便利、吸引境外資金投資中國境內市場的同時,也在不斷開放、便利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投資和參與全球資産配置。所以這兩方面的開放,有利於拓寬跨境資本均衡流動的渠道。比如,證券投資項下,近年來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證券穩中有增,2018、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規模保持在1200億-1300多億美元左右的水平。我們對外證券投資,2014年11月以來到今年9月末,港股通“南下”資金累計流出1.3萬億人民幣。所以,我們的開放是雙向的,資金流動也是雙向的,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有助於拓寬跨境資本均衡流動渠道。

最後,市場調節機制更加成熟理性。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加,市場主體匯率預期更加理性,而且適度分化,沒有出現非常一致性的單邊升貶值預期,短期套利資金大幅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交易以實需、套保規避風險和資産保值增值為主。這種理性交易有利於維護跨境資金在平穩、合理、均衡範圍內流動。匯率能發揮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即使出現部分時期、部分渠道跨境資本流入增多,也不會改變國際收支中長期總體平衡的格局。

以上是對你關心問題的回復。

壽小麗:

謝謝王春英副局長,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