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佈會介紹三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2020-10-23 21:43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于2020年10月23日(週五)10:00舉行2020年第三季度新聞發佈會,介紹三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圖為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張瑞宇 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 盧愛紅:

各位媒體朋友,歡迎大家參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0年三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邀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張立新司長出席,我先向大家通報有關情況。

就業方面。三季度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1-9月城鎮新增就業898萬人。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4%,低於預期控制目標。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9%。

一是穩就業政策體系進一步豐富完善。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將個人創業擔保貸款範圍擴展至平臺從業人員。印發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細化支持農民工就業的政策措施。1-9月,共向564萬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850億元,惠及職工1.45億人。

二是重點群體就業紮實推進。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出臺加強就業見習、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政策措施,上線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求職登記小程序,向畢業生提供不斷線服務。加大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幫扶,面向湖北省實施多個援助行動和一攬子扶持政策。建立長江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實名制動態幫扶信息系統,免費為退捕漁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轉産就業。

三是職業技能培訓持續加強。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加大培訓補貼力度。大力開展以工代訓。組織實施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百萬青年技能培訓行動、工業通信業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等專項培訓。出臺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

四是就業服務持續優化。實施就業創業服務攻堅季行動,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等專項服務活動。開展雙創示範基地校企行活動,組織“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加強失業登記服務管理。開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促就業行動。

社會保障方面。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87億人、2.12億人、2.63億人,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1-9月,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3.57萬億元,總支出4.22萬億元,9月底累計結余6.28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截至9月底,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25億人,覆蓋94.6%人口,電子社保卡累計簽發2.55億張,27個省份的221個地區開通電子社保卡移動支付應用。

一是社保“免減緩”政策成效持續顯現。各地認真落實延長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實施期限政策,截至9月,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共為企業減免社保費9107億元,緩繳社保費616億元。

二是社保制度改革持續深化。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工作全面推進,已有26個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工作,前三季度資金已繳撥到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工作穩步推進,截至三季度末,已有24個省份啟動基金委託投資,合同金額1.1萬億元,到賬9757億元,其中21個省份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

三是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全面完成,惠及超過1.2億退休人員。失業保險簡化申領手續,上線失業保險待遇網上申領全國統一入口,加快推進落實階段性實施失業補助金、失業農民工臨時生活補助政策。

四是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全面推行“不見面”服務,推動網上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優化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截至9月底,已開通社保查詢、失業保險待遇申領、養老金測算、資格認證等全國性、跨地區的9類27項社保公共服務,總訪問人次近6億。

人才人事方面。一是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實施人才服務專項行動。推進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累計出臺17個系列改革意見。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政策措施。明確做好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分批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及後續有關工作。積極推動各類企業全面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完善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和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職業標準體系,累計發佈三批共38個新職業信息。今年以來共頒布25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二是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籌備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統籌開展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公佈106種國家級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材目錄,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增補了31個專業,同時部署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

三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遴選406名2020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員,開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審核。開展博士後科研項目、交流培養等資助計劃。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新建20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開展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同時,落實關心關愛抗疫一線人員保障政策措施,開展表彰獎勵,優先為防控一線人員晉陞職稱和崗位等級。

勞動關係方面。一是勞動關係總體保持和諧穩定。實施勞動關係“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指導和服務,指導企業依法妥善處理勞動關係。積極推進企業薪酬調查和製造業人工成本監測。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和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

二是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調解仲裁紮實開展。制定法律政策適用指南,指導各地依法加快處理涉疫情爭議案件。發佈第一批15個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統一裁審法律適用。繼續推廣使用“互聯網+調解”服務平臺。

三是根治欠薪工作積極推進。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車輛登記、銀行賬戶、不動産登記查詢規定,完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配套措施。依託“根治欠薪進行時”平臺,加強舉報投訴線索轉辦督辦。強化違法行為懲戒,前三季度,全國人社部門向社會公佈重大欠薪違法行為1167件,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信息587條。同時,加強勞動保障監察,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1.9萬人次,檢查各類用人單位12.2萬戶次。

人社扶貧方面。一是全力做好就業扶貧。緊盯“一個超過、兩個不少於”的目標,強化就業服務和政策落實,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積極推進扶貧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扶貧車間等帶貧主體開工復工,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以工代賑,臨時增設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截至9月底,25個省份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2934.4萬人,是去年外出務工人數的107.5%,其中52個掛牌督戰縣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295.7萬人,是去年外出務工人數的116.2%;東部9省市吸納中西部地區貧困勞動力793.5萬人,是去年吸納人數的96.9%。中西部22個省份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494.9萬貧困人口,3.2萬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43.1萬人。

二是加大技能扶貧力度。加強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將“三區三州”和52個掛牌督戰縣企業和培訓機構的免費期限延長至8月底。舉辦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341名選手參加了比賽。幫扶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南疆四地州技工院校、西藏技師學院建設。擴大技校招收貧困家庭學生規模。

三是持續推進社保扶貧。按照新增一人納入一人、到齡一人發放一人的要求,推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動態清零。截至9月底,共有594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9.99%,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四是加強人才人事扶貧。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52個掛牌督戰縣全面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各地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集體實施專項獎勵。遴選脫貧攻堅示範性服務團103個。在西部地區設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8家。

行風建設方面。一是廣泛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各省份均已出臺實施方案。確定的162個部聯絡點中,151個聯絡點實現至少1個“一件事”打包辦,101個聯絡點實現10個以上高頻服務事項提速辦。

二是有序組織人社系統窗口單位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開展“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在線練兵,各省份開展省內比武,培樹人社“知識通”和業務能手。

三是全面開展人社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建立自下而上評價數據歸集分析機制,加強服務評價監督與整改。依託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已開通40項全國性“一網通辦”服務。

四是全面推動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這項工作,推出社保扶貧代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金網上申領、畢業生轉檔等40期政策解讀。

近期,我們組織了102個定點監測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收集匯總了今年第三季度人力資源市場的有關招聘、求職需求職業的崗位信息,形成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在這100個職業中,生産、製造及相關人員、社會生産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共有38個職業,專業技術人員有18個(職業),與上季度相比,本期的排行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招聘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環比“雙下降”,求職人數下降更明顯,缺口人數擴大,供求關係仍然偏緊。100個職業的招聘需求人數,從二季度的148.9萬人下降到131.6萬人,下降11.6%。求職人數從二季度的74.3萬人下降到49.2萬人,下降33.8%。缺口數從二季度的74.6萬人上升到82.4萬人,上升10.5%。總體求人倍率(招聘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的比值)從二季度的2.01上升到2.67,上升32.8%。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二季度復工復産帶來的反彈需求出現回落,市場整體供求恢復常態,但“最缺工”的100個職業供求關係仍然比較緊張。

二是製造業需求復蘇明顯。新進排行的28個職業中,儀器儀錶製造工等19個職業與製造業直接相關,佔比是67.9%,短缺程度加大的15個職業當中,裝配鉗工等5個職業與製造業直接相關,佔比是30%。同時,隨著中小學開學季的到來,中學教育教師、小學教育教師也首次進入了100個職業的排行榜。

三是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職業短缺程度明顯緩解。除縫紉工等仍保留在排行榜之內外(縫紉工從排行的第19位下降到第24位),其他相關的職業均退出了排行。

此外,本期排行中家政服務員、客戶服務管理員、房地産經紀人進入了前10個職業排行。

相關情況和材料已經上傳到人社部網站,大家可以進一步查詢了解。我就簡要介紹這些,下面進入答問環節,請大家提問。

工人日報記者:

剛才發言人介紹了近期出臺了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請問這項計劃主要是解決什麼問題,出於什麼考慮?謝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

謝謝您的提問。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等康養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工作質量,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十分迫切,加之新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二孩全面放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對康養服務從業人員的需求不斷增長。所以,為了促進康養服務技能人才培養和勞動者的就業創業,加強康養服務供給,近日我部會同民政部、財政部、商務部、全國婦聯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簡稱康養培訓計劃。下面我簡要為大家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正如你剛才所問的,康養培訓計劃是聚焦康養服務從業人員數量不足、職業技能水平不高等實際問題,堅持培訓先行、人人持證,大規模、高質量開展康養服務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數量充足、素質優良、技能高超、服務優質的康養服務技能人才。我們擬於2020年-2022年,培養培訓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00萬人次以上,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實訓基地,在全國建成10個以上國家級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康養培訓計劃在健全康養服務人員培訓體系方面出臺了一整套組合拳措施:一是建立以地方政府為工作主體,有關部門協調支持,院校、企業、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養老、兒童福利機構等為實施載體,適應康養服務市場需求和人員就業需要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二是強化實操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把心理學、營養學等實用內容貫穿培訓全過程,加強城市失能失智人員、嬰幼兒等特殊群體照護服務人員的崗位技能培訓,全面提升技能水平。三是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最新行業企業考核評價規範開發培訓課程,構建多層次、模塊化、高質量的技能課程體系。四是鼓勵和支持有關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設康養相關專業,推動建設産教融合型企業,支持康養類企業發展,大力培育康養産業。

同時,為了增強康養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還提出了以下一些措施。一是拓寬職業發展空間。加強職業標準開發,做好評價工作,暢通從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五級到一級、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的職業發展通道,暢通人才的發展空間。二是加大激勵保障。強化政府激勵引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提升從業人員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增強職業吸引力。在開展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時,可適當向康養服務人員傾斜。鼓勵市場主體建立從業人員薪酬待遇與職業技能等級和服務內容、時間、難易等挂鉤的機制,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要加強職業指導、就業服務和關心關愛,維護康養服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三是廣泛組織競賽活動。大力開展康養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競賽,引導和帶動更多勞動者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從事相關職業,對競賽的優勝者,我們要按照規定給予獎勵,並晉陞相應的技能等級。

最後歡迎記者朋友對相關康養培訓計劃情況多給予關注和宣傳,我們共同推動康養服務人員隊伍的健康發展。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近期人社部對“人社服務快辦行動”這項具體任務提出了很多要求,請問這些具體要求對穩就業有哪些有利作用?謝謝。

盧愛紅:

“人社服務快辦行動”,主要是三項任務,即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目的是使企業和群眾到人社部門辦事跑腿越來越少,材料越來越簡,時限越來越短,體驗越來越好。

在打包辦的10個“一件事”中,就包括了高校畢業生就業“一件事”,涉及到報到、檔案、求職、參保、補貼這5類10余個事項,以前畢業生可能需要一個一個事項去跑,現在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這個“包”內勾選相應事項,就可以一次辦理。例如,在廣西南寧等很多地方,高校畢業生只需要持本人身份證,填寫一張表格,就能在大廳窗口或者手機上面實現“一套”材料、“一站”受理、“一次”辦結。相比以前,減少提交的申請表格7張,減免戶口本、勞動合同等重復證明材料13份,減少重復填報身份證、銀行賬號等信息84項。

為服務新增市場主體,我們推出了創業“一件事”打包辦,內容是將創業開業指導、創業補貼申領、創業擔保貸款申請等15個關聯服務事項“打包辦”。一些地方還在這15個事項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事項範圍,比如浙江杭州探索了大學生創新創業“一件事”聯辦,將大學生落戶、公租房補貼申請、創業項目資助評審申報、傑出創業人才培育計劃申請等8部門17項高頻事項統一打包,提供“一站式”服務。填報表單由原來的12張壓縮到1張,手續材料從125份消減到16份,跨部門事項辦理時限由125個工作日壓縮至30個工作日。

此外,還聚焦服務企業用工,推出了企業招用員工、企業與員工解除終止勞動合同2個“一件事”打包辦。其中企業招用員工“一件事”當中將涉及到的企業、職工參保登記、社保關係轉移、勞動用工備案、繳費人員增減、檔案接收和轉遞、社保卡的申領等11項關聯事項打包辦,提高了企業招用員工的辦事效率。還有企業與員工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這一件事當中,我們提供了社保減員、社保欠費補繳申報、社保關係轉出等6個服務事項的打包辦。目前,在我部確定的162個“快辦行動”聯絡點中,已經有151個聯絡點陸續推出了打包“一件事”,其中廣西南寧、內蒙古呼倫貝爾阿榮旗、安徽宣城、甘肅嘉峪關等13個聯絡點已經實現了10個“一件事”打包辦,101個聯絡點已經實現了10個以上的高頻服務事項的提速辦。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取得實效,讓企業、群眾到人社部門辦事享受到更多的便利。謝謝。

新華社記者:

今年疫情期間靈活就業成為了吸納就業的一個重要手段,想請問一下,今年人社部在支持靈活就業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接下來還會有哪些措施進一步出臺?

盧愛紅:

我國靈活就業的形式日趨多樣,在解決勞動者生計的同時,也成為促進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吸納就業的一個“蓄水池”。7月底,國務院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堅持市場引領和政府引導並重、放開搞活和有序規範並舉,提出了細化支持靈活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意見》印發以後,我們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採取一系列積極舉措,支持勞動者多渠道靈活就業。

第一,拓渠道。拓展靈活就業的渠道,加大對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在個體經營方面,引導勞動者創辦小規模經濟實體,支持發展各種特色小店,給予創業擔保貸款、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非全日制就業方面,推動相關勞動者較為集中的行業提質擴容,增強社區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對符合條件的人員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在新就業形態方面,重點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推動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等行業發展。

第二,優環境。在審批管理、資金、場地等方面給予“四免”支持,一是免營業執照,對銷售農副産品、日常生活用品或從事便民勞務活動,符合條件的,無需辦理營業執照。二是免部分收費,對經批准佔道經營的,免徵城市道路佔用費。三是減免房産租金,落實階段性減免國有房産租金政策,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四是免費提供經營場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改造免費經營場地,優先向重點群體提供。

第三,強保障。從新職業開發、針對性培訓、就業服務、權益保障等方面加強保障扶持。包括動態發佈新職業、創造更多直播銷售、網約配送、社群健康等新就業形態,開展針對性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拓寬公共就業信息服務範圍,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專業化服務,促進靈活就業供求對接。同時,加強維護勞動保障權益,加大對困難靈活就業人員兜底幫扶力度。

下一步,我們將狠抓政策落實,強化服務供給,創造更多的靈活就業機會。同時,推動各地、各部門研究新問題、探索新模式、提煉新經驗,不斷深化靈活就業工作,為勞動者多渠道靈活就業提供更加有利條件,全力以赴穩定就業大局。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記者:

今年是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第二年,疫情、汛情給線下培訓帶來不利的影響,請問目前這項工作的進展怎麼樣?

張立新:

謝謝您的提問。為紮實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技能扶貧等工作,我們今年提早安排,推動各地積極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完成全年的任務。面對突發的疫情和汛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們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快速跟進出臺線上培訓政策措施,會同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支持鼓勵勞動者參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集中組織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直達基層機制,促進企業復工復産。

二是大力實施以工代訓穩崗擴崗,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以及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行業的各類企業開展以工代訓。

三是組織實施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等專項培訓計劃,開展退捕漁民職業技能培訓,著力促進重點群體穩就業。同時,我們還做好相關的基礎工作,分三批發佈38個新職業,頒布197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在11個省(區、市)的38個地市,組織開展電子培訓券試點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開展職業技能提升攻堅行動,主要是突出“三個保證”。一是保證培訓質量,採用“制度+科技”的手段,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等進行全方位監管,強化培訓質量建設。加快職業標準和職業培訓包開發,提高培訓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培訓補貼標準,提升培訓補貼資金效能,加強培訓工作指導督導,強化風險防控和培訓資金監管。二是保證培訓針對性。緊密圍繞勞動者就業需求、企業用人需求,引導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緊缺、企業生産需要、安全生産必需、新職業新業態領域職業培訓集中。加大對重點群體的培訓,為企業在崗職工、困難企業轉崗職工、失業人員、農民工、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勞動力等提供技能培訓服務。三是保證培訓效果。加強培訓結業考核,嚴格證書管理,加強評價工作事中、事後監管,嚴把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評環節,確保鑒定考核質量和培訓效果紮實有效。謝謝。

盧愛紅: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