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城鄉“醫共體”化解群眾看病難

2020-10-27 08:3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全縣基層首診率保持在70%以上,縣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今年,重慶忠縣穩穩保持著這樣的改革成效。2018年,重慶忠縣作為全市醫共體“醫通、人通、財通”首批改革試點區縣之一,啟動了“縱聯橫合”醫共體建設,推動分級診療新格局的形成。2019年,全縣“縱聯橫合”醫共體建設納入了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忠縣通過連續幾年的醫療改革,疏堵點、解痛點,有效化解了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城鄉專科聯建:緩解基層醫院專業緊缺

位於拔山鎮的拔山中心衛生院雖然是忠縣建成最早、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鄉鎮醫院,但是多年來不僅沒有兒科科室,也沒有一個兒科醫生。2019年2月,拔山中心衛生院建立起兒科科室,5月,重慶市忠縣人民醫院與拔山中心衛生院共建兒科,緩解了該片區兒科專業緊缺的難題。今年27歲的張亞麗,2015年大學畢業後成了拔山中心衛生院的內科醫生,經過到三峽中心醫院兒科近兩年的進修,如今她成為衛生院的一名兒科醫生。張亞麗告訴記者,以前衛生院兒科沒有建立起來,鄉鎮的孩子生病了只能到距離50公里以外的縣人民醫院去看病,路程遠,要坐兩個多小時的班車。

“沒有專業的兒科醫生,面對突發病例、少見病例和疑難病例,醫生的治療能力不夠,就容易發生誤診。”拔山中心衛生院院長陳世健説,為改變這一現狀,醫院採取“送出去”與“請進來”結合的方式,進行兒科專業人才培養儲備,目前,衛生院已選派了3名醫生到三峽中心醫院進修兒科,忠縣人民醫院每週都派出3名兒科專家輪流到衛生院進行坐診指導。

“我們經過綜合分析各片區在兒科、婦科、産科等緊缺、薄弱專業的需求,明確縣人民醫院相關科室落實專科聯建,定期派出醫療團隊到鄉鎮衛生院開展專家坐診、知識講座、病例討論、處方點評、手術示教等業務指導,發揮好了專科聯建和下派上學的作用。”忠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黃大勇説,這樣不僅能提升片區醫生的技術水平,也帶動了片區衛生院的全面發展。

家庭醫生團隊:百姓看病更方便有效

“朱老,要記住啊,清淡飲食,適當運動加上平和心態,對你的病情有幫助喲。”傍晚時分,任家鎮中河村家庭醫生團隊負責人雷華瓊帶領成員還在開展入戶服務,走在村道上,碰到了76歲的村民朱國興,醫生仍然不忘再提醒他。

“像剛碰到的朱國興,患有多年糖尿病,我們會隨時監測他的身體狀況並記錄在他的健康檔案裏。”雷華瓊告訴記者,遇到行動不便的居民,大家會上門服務,大到病情診斷、小到知識宣講,只要居民有需要,家庭醫生團隊隨叫隨到。

2016年,任家鎮衛生院整合全院醫生、護士、公共衛生專職人員等,組建了中河村家庭醫生團隊,充分利用鄉村醫生在本村的人緣優勢,上門開展簽約服務。中河村家庭醫生團隊憑藉熱心負責的態度,成為當地的“明星團隊”,受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表彰,榮獲“全國優秀家庭醫生團隊”殊榮。

“醫生就是自己的代言人。”中河村家庭醫生團隊鄉村醫生譚廷平説,“我們有空就會出去跟村民聊聊家常,醫生勤快,對待病人熱心,靠聊天跟村民熟悉了,自然能獲得群眾信任,在聊天中開展健康宣講也就水到渠成了。”

遠程精準診治:足不出鄉能享縣級醫療

10月20日上午,記者在忠縣人民醫院的忠縣遠程影像中心看到,放射科醫生葉茜正在書寫一份胸部DR報告單。葉茜告訴記者,9點半左右,官壩中心衛生院豐收分院為這位75歲患者拍下胸部DR後,就實時傳輸到了遠程影像中心,她通過片子出具了診斷報告。患者隨後在當地鄉鎮衛生院就可以打印出報告,並交給衛生院的臨床醫生進行治療。當天上午,忠縣遠程影像中心就接到了需要診斷的34份遠程影像。

2018年以來,忠縣人民醫院、忠縣中醫院分別與25家、17家鄉鎮衛生院及472個村衛生室縱向組建兩個“醫共體”,建成遠程會診、心電、影像、檢驗、病理“五個中心”,實現“基層檢查、縣級診斷、結果互認”。

“鄉鎮病人隨時都能找到縣級專家醫生看病,方便了鄉鎮病人的就醫需求。”黃大勇説,如果鄉鎮衛生院覺得治療困難的話,還可以申請會診,由縣醫院專家進行遠程的指導治療。

截至今年9月,“五大中心”累計服務基層患者13萬餘人次,村民足不出鎮即可享受縣級醫院醫療服務,切實緩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難題。忠縣衛生健康委副書記莫官寰表示:“我們推動改革的目的,就是讓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記者 李宏 張國聖 通訊員 劉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